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74篇
  免费   841篇
  国内免费   1087篇
林业   1233篇
农学   762篇
基础科学   589篇
  1246篇
综合类   7056篇
农作物   962篇
水产渔业   438篇
畜牧兽医   1895篇
园艺   992篇
植物保护   529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601篇
  2021年   541篇
  2020年   505篇
  2019年   556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626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648篇
  2014年   771篇
  2013年   777篇
  2012年   1284篇
  2011年   1254篇
  2010年   1202篇
  2009年   1087篇
  2008年   1036篇
  2007年   1020篇
  2006年   806篇
  2005年   640篇
  2004年   403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One pair of primers had been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ased on the α-toxin gene of Clostridium perfringens.The complete α-toxin gene fragment was ampl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then was cloned into pGEM-T Easy vector to construct pGEM-T-α.Digested with EcoRⅠ and Hind Ⅲ, a fragment of 1125 bp was cloned into the expression plasmid vector pET-28a(+).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transformed into the BL21(DE3)plys and induced by 1.0 mmol/L IPTG at 37 ℃.The expression product was found to be 46.1 ku as expected one identified by SDS-PAGE, and confirmed by Western blotting with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ype A antisera, indicating similar reactivity with native α-toxin.Recombinant α-toxin protein was simultaneously found in culture supernatant, postsonic supertanant and inclusion bodies, most protein was expressed in inclusion bodies, which indicated recombinant α-toxin protein was expressed in the extracellular, periplasm and cytoplasm.Recombinant α-toxin protein in postsonic supertanant could not make mice die, indicating its non-toxicity.Toxin-antitoxin neutralization test showed that antisera of recombinant α-toxin protein were specific to α-toxin.Upon immunization of rabbit with the recombinant α-toxin protein, antisera with high antibody titer neutralizing 100 MLD toxin per 1 mL were prepared.  相似文献   
992.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 of 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 (BRDC) of a dairy farm in Guangxi, a strain of Mycoplasma and a strain of gram-negative pathogenic bacterium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by the means of field surveys, clinic observatio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isolation studies and so on.Treatments were taken according to drug sensitivity test results.The Mycoplasma strain, growing on PPLO medium, formed typical "fried egg" colonies.A 448 bp of oppF fragment was amplified by PCR from the strain and had 98.4% nucleotide identity with Mycoplasma bovis reference isolate PG5 of USA.The bi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al isolate were same with Serratia marcescens.The PCR amplified 16S rDNA of the gram-negative pathogenic bacterium strain was 1 400 bp.It shared 99.0% nucleotide identity with other Serratia marcescens reference strains obtained from GenBank.Animal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gram-negative pathogenic bacterium isolate could cause the mice to die.The drug sensitivity tests showed all isolates were sensitive to spectinomycin, azithromycin, amikacin, gentamicin and neomycin.It was effective to treat with dexamethasone and spectinomycin.Pathogen analysis and drug treatment showed that the BRDC was caused by Mycoplasma bovis and Serratia marcescens.  相似文献   
993.
DPS软件在中绥12杨光响应曲线拟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了中绥12杨的光响应数据。分别采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及指数模型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以探讨几种模型对中绥12杨的适用性并介绍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的操作步骤。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非直角双曲线及指数模型得到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大于实测值;直角双曲线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得到的光饱和点远小于实测值;应用指数模型时(假设0.9Pn max或0.99Pn max所对应的光强为Isat)则无法求解光饱和点;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得到的各项光合参数均与实际相符,是中绥12杨光合光响应的最适宜模型。  相似文献   
994.
传统的破坏性检测方法已难以满足豆类品质快速检测的需求。现有的无损检测设备存在稳定性及准确性不高等问题,为提高豆类品质含量检测装置的性能,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研发了豆类品质无损检测装置,体积小、便于携带,能够适用于现场检测。基于所研发的装置,各取30个黄豆、绿豆、红豆、黑豆样本,通过旋转静态采集多次光谱求平均值与采集1次光谱的方式,对同一样品重复测量20次,得出随着采集次数的增加,光谱反射率变异系数平均值逐渐减小直至平缓,选取最佳豆类采集次数分别为16、8、14、16,对应的光谱变异系数平均值为2.9%、2.435%、2.763%、3.019%。以黄豆为例,选取80个样品,使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分别建立黄豆蛋白质、粗脂肪和淀粉含量的偏最小二乘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蛋白质、粗脂肪、淀粉质量分数预测的最优模型预处理方式分别为SG-MSC、SNV、SNV,其预测集相关系数Rp分别为0.974 6、0.950 5、0.960 7,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49%、0.572%、0.623%。取40个黄豆样本对装置模型进行试验验证,蛋白质、粗脂肪、淀粉质量分数的独立验证相关系数R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炭角菌属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本研究对采自白蚁废弃巢穴上的炭角菌菌株进行鉴定,对其液体发酵和固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液体发酵产物抗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以期为痂状炭角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形态观察及ITS序列测序对炭角菌进行鉴定;探讨液体发酵中添加不同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痂状炭角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分析固体培养基中添加氨基酸对无性子座生长的影响;利用平板抑菌法和DPPH法对液体发酵产物抗菌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采集菌株经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为痂状炭角菌。液体发酵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蚕蛹粉,最佳无机盐为MgSO4。正交试验筛选的最佳液体培养基组成为可溶性淀粉4%(w)+蚕蛹粉0.6%(w)+MgSO4 0.06%(w)。固体培养基中添加缬氨酸、异亮氨酸和苏氨酸均能显著促进无性子座的生长。液体发酵产物抗菌效果显著优于山梨酸钾,对DPPH的抗氧化活性为(75.19±2.08)%,显著优于维生素E。【结论】优化的液体发酵和固体培养条件可以显著提高痂状炭角菌菌丝体产量,促进无性子座生长。痂状炭...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氨基酸液体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施用后土酶活性、微生物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选择2个不同品种的辣椒各设置6组处理,分别为处理CK(不施用氨基酸液体有机肥,化肥100%),T1(氮肥减量30%+氨基酸液体有机肥)、T2(氮肥减量35%+氨基酸液体有机肥)、T3(氮肥减量40%+氨基酸液体有机肥)、T4(氮肥减量45%+氨基酸液体有机肥)和T5(氮肥减量50%+氨基酸液体有机肥),研究不同梯度的氮肥减施并配施氨基酸液体有机肥后对土壤生物学性状及养分含量的影响,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氨基酸液体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的化肥后,2个品种的辣椒均显示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增强,酶活性显示出先升高后变平缓或减低的趋势,酶活性会随着有机肥替代量不是成正比的关系;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的含量,抑制真菌含量;氨基酸液体有机肥替代的处理较CK对于土壤pH这项指标均表现出增高,但增高不显著。【结论】 氮肥减施并配施氨基酸液体有机化可以为有机肥缓解土壤酸化、降低EC值,T4的替代量为最佳替代量。  相似文献   
997.
利用MODIS NDVI月平均数据及湖南省标准气象站的气象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对湖南省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并对其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植被每年3月进入生长季,9月结束。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趋势率为0.59%/a;湖南省89.16%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仅1.29%的区域呈下降趋势。植被覆盖度减少最为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沙、岳阳等城市的周边地区;气温是影响植被覆盖度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了解我国油茶栽培北缘地区河南新县油茶林土壤理化特性,为油茶林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环刀法、比重计法、吸管法、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等测定了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结果]新县油茶林土壤容重在1.02~1.75 g/cm3,土壤含水率、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变化幅度大,土壤颗粒含量比例为6.0∶2.5∶1.5,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油茶林地有效N、有效P、有效Mg含量表现缺乏,有效Fe、有效Mn含量表现丰富,且有效P、有效Mg变异系数分别为172.61%、126.12%,表现为强变异。相关性表明,油茶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显著、极显著的正负相关性。[结论]新县油茶林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林地管理,及时补充N、P、Mg肥,控制或减少Fe、Mn肥的施加,同时P、Mg肥的施加应注重空间位置性,合理利用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9.
饲料添加剂具有提高动物免疫功能、促进动物健康生长等诸多优势。然而,滥用饲料添加剂已经对动物、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是养殖户亲环境生产行为的重要表现。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和规范激活理论(NAM)的整合框架,利用江西省、湖北省和云南省水禽养殖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从个体理性和社会理性两个维度,分析在规则约束下水禽养殖户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意愿与行为。结果表明,受访者表现出较高的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意愿,均值为3.764,但实际行为偏低,均值为3.216。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均对水禽养殖户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影响效应依次减弱;结果意识正向影响责任归属,而责任归属和感知收益共同激活个人规范。意愿与个人规范对水禽养殖户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意愿的影响更大,但意愿与行为之间存在悖离现象。据此,提出应采取措施提升水禽养殖户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的积极态度,强化水禽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所承担的环境责任,营造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氛围,加大政策支持和补贴力度,加强监管与督察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月季花色与花瓣结构及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方法]以藤本月季'安吉拉'为试验材料,将花瓣发育过程分为6个时期,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比色卡测定不同时期花瓣颜色,分光测色仪测量其花色度,徒手切片法、石蜡切片法及扫描电镜法研究花瓣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结合花色苷、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研究月季花色与花瓣结构及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结果]藤本月季'安吉拉'花瓣不同发育时期花瓣结构及色素含量不同,小蕾期花瓣呈黄绿色,类黄酮、叶绿素和类胡萝 卜素含量最高,上表皮细胞和下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明显色素分布,上表皮细胞向外成圆形凸起,下表皮细胞无突起;初开期花瓣深粉色,花色苷含量最高,上表皮、下表皮有较深的色素积累,上表皮细胞向外凸起伸长呈乳突状,下表皮向外形成网状突起,并布满褶皱;凋花期花瓣淡粉色,类黄酮、类胡萝 卜素和叶绿素含量最低,花瓣厚度变薄,上表皮、下表皮色素分布均不明显,上表皮细胞萎蔫、细胞体积变小,下表皮的网状突起的高度降低、褶皱减少甚至消失.花瓣黄绿程度与类黄酮、类胡萝 卜素和叶绿素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花瓣红色程度与表皮细胞数目和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藤本月季'安吉拉'花瓣发育过程中花瓣上表皮细胞和下表皮细胞形态、数目变化,色素种类,色素含量和色素分布均与花色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