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0篇
  免费   476篇
  国内免费   703篇
林业   576篇
农学   328篇
基础科学   377篇
  692篇
综合类   3436篇
农作物   608篇
水产渔业   272篇
畜牧兽医   1462篇
园艺   700篇
植物保护   318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421篇
  2021年   357篇
  2020年   333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471篇
  2012年   636篇
  2011年   651篇
  2010年   578篇
  2009年   556篇
  2008年   571篇
  2007年   479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不同水稻栽培密度下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土壤肥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试点保护项目,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亚洲首个GIAHS项目,实验观察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在不同水稻栽培密度下的土壤肥力情况。结果显示,调查区域稻田土壤的pH值为5.50~6.13,呈弱酸性;土壤养分(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水稻生长均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且在拔节期—抽穗期达到最低值,但在水稻收割前的成熟期均能恢复至不低于初始的较高水平,表明青田田鱼的活动有助于维持土壤肥力。根据水稻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关联度分析结果,发现与水稻产量关系最密切的因子是土壤pH和速效钾;相比于含量丰富的全氮、有效磷和有机质,轻度缺乏的速效钾和较低的pH值限制了水稻的生长和最终产量。研究表明,在本季种养过程中,水稻栽插密度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2.
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末端酶,COX6A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核编码亚基之一。为丰富花鲈(基因及相关miRNAs在花鲈渗透调节机制中的潜在作用,本研究开展了花鲈cox6a基因的miRNAs,并对其与)。系统进化树分析进一步确认了两个花鲈在垂体、脑、肝脏和肾脏中的表达量较高,基因的miRNA:miR-30e-5p、miR-223、miR-200a-3p和miR-155-5p,但没有发现可能靶定基因以及miR-30e-5p、miR-223、miR-200a-3p都呈现显著差异表达,而miR-155-5p仅在适应高盐环境时出现了显著的差异表达。这表明,基因和4个miRNAs在花鲈的渗透调节过程中发挥潜在作用。其中miR-30e-5p、miR-223和miR-200a-3p的表达趋势与cox6a2基因的表达调控。本研究为探讨花鲈适应不同盐度环境的渗透调节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3.
齐鑫  陈永光  张燕  闫万斌 《河北渔业》2019,(9):14-15,20
为了解丁酸钠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幼鱼摄食及生长的影响。共设计了五个不同的丁酸钠水平,按照0、1、2、3、4、5 g/kg的含量分别添加到鲟鱼饲料中,正式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添加1 g/kg及以上剂量丁酸钠组的鱼体末均重、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处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摄食率和肝体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本实验条件下配合饲料中添加丁酸钠能有效提高西伯利亚鲟幼鱼的生长性能,其最适添加剂量为1 g/kg。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黄河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更好地进行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于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在该河段设定了7个研究断面,对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4次调查,同时对15项水环境指标和同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监测和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动物20种,其中原生动物4种,轮虫10种,枝角类3种,桡足类3种,夏季浮游动物种类数最多,为16种,冬季最少,仅有5种;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5~3 800个/L和0.00001~1.24 mg/L,春夏较大、秋冬较小,空间上整体呈现上游低、下游高的分布趋势;浮游动物优势种为小旋口虫(Spirostomum minus)、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和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为0.65~0.83,Margalef指数为1.08~2.49,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39~0.60;7个断面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影响浮游动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pH值和重金属铬(Cr)。  相似文献   
995.
不同前处理对苹果渣中酚类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为测定指标,研究不同前处理方法对苹果渣中酚类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渣用0.1%柠檬酸浸泡抑制酚酶活性后,干燥和提取条件与烫漂处理的相同,类黄酮的含量为6 127(μg芦丁/g干重),黄烷醇的含量为3 481(μg儿茶素/g干重),抗氧化活性抑制率88.461%.  相似文献   
996.
对"八五"期间在湖北省宜昌市大老岭林场按4×3析因设计的日本落叶松不同整地与抚育方式试验林15 a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整地方式、抚育方式及其交互作用对日本落叶松历年生长量的影响,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为该区发展短轮伐期纸浆用材林提出了适宜的整地、抚育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整地方式对日本落叶松生长和造林保存率有一定影响,尤其对造林次年高生长量影响显著,对15年生蓄积量的影响也达10%的显著水平,A1(60 cm×60 cm×35 cm)的造林次年高生长、15a蓄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15年生时A1的胸径、树高、单木材积和蓄积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36%、3.61%、12.29%和38.98%.抚育方式对造林后第3年保存率的影响达10%的显著水平,B2(7月上旬挖坑除草1次,在8月中旬再全面割灌1次的抚育方式)的保存率显著高于B3(8月上旬全面割灌1次的抚育方式),但3种抚育方式对各年生长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尽管整地方式与抚育方式的交互作用对各年生长量的影响并没有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水平,但整地抚育组合A1B2的各年生长量均高于其它组合,15年生时其胸径、树高、材积和蓄积量比A0(对照)B2分别提高12.56%、14.65%、53.13%和68.16%,且A1B2的净现值最高,资金利用效果也较好;而A3B3的盈利率最高,其净现值也高于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997.
奶牛妊娠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妊娠相关糖蛋白6(PAG6)是母体胎盘组织分泌至外周循环中的特异蛋白质,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制备牛妊娠相关糖蛋白6快速检测试纸条。制备牛妊娠相关糖蛋白6多克隆抗体,将其稀释后加样至NC膜上,通过固定和封闭制备出一种可检测boPAG6的快速检测试纸条,在试纸条上加入待检血清进行孵育后洗涤,再加入二抗孵育后洗涤,最后加入显色液显色后进行快速检测。标准化快速检测试纸条是将抗体用PBS稀释成10μg/mL点样至NC膜上,在37℃温箱中固定抗体30 min,经5%的脱脂奶粉封闭后制成。待检血清滴加至试纸条后,在37℃温箱中孵育1 h后,进行洗涤和二抗孵育,最后在DAB显色试剂盒作用下显色3 min即可判定。临床检测的初步应用表明,在未孕与怀孕奶牛的混合血清中仍然可以判定是否怀孕,快速检测试纸条特异性强;血清在稀释3200倍的最低检测限时,快速检测试纸条的敏感性良好;而且该结果与ELISA的符合率在80%之上。试验重复性良好,并能在4℃和-20℃条件下保存2周。建立了一种奶牛早期妊娠诊断的快速检测试纸条并应用于初步的妊娠诊断。  相似文献   
998.
桑沟湾贝藻养殖区附着生物群落季节演替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2007年5月~2008年4月,采用悬挂试网和直接从海区采集栉孔扇贝养殖笼样品两种方法,对桑沟湾贝藻养殖区的附着生物群落结构和季节演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桑沟湾附着生物群落结构复杂,本实验鉴定的大型附着生物23种,玻璃海鞘、柄海鞘和紫贻贝是群落中的优势种。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试网上附着生物湿重与温度变化相关,生物量为0.003~1.21kg/m2,其中2月和8月分别具有最小和最大值。栉孔扇贝养殖笼的附着生物生物量9月为1.94kg/笼,之后随温度下降而减少,10月为0.99kg/笼,之后又有所上升,11月份为1.03kg/笼。生物量变化主要是由于优势种的演替引起的,随温度下降海鞘类逐渐消退,贻贝等成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999.
人工诱导花鳗鲡的精巢发育成熟及其精子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肌肉注射HCG的处理方式(剂量为500U/㎏•体重,每周注射1次,注射时间为6周)诱导雄性花鳗鲡性腺发育成熟,成熟率达80.0%。对人工催熟花鳗鲡精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花鳗鲡精子头部长径为3.81±0.69µm,短径为1.24±0.15µm;尾部长度为24.83±3.05µm;精液pH为7.3~7.5,精子密度为1.02×1010尾/ mL。精子的适宜盐度为15~20,其中盐度为15时,精子激活比率最高,快速运动时间以及精子的寿命最长。精子的pH适宜范围为6.0~8.0,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精子的活力与寿命。另外,4 种金属离子(Mg2+、Ca2+、Na+和K+)对花鳗鲡精子活力与寿命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金属离子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精子的活力、缩短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而MgCl2、CaCl2、KCl、NaCl溶液浓度为0.4~0.6g/mL时,精子活力最好,最高激活比率为3级(41.0%~60.0%)。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寻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黑土区稻田N2O排放与产量的影响,于2023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规灌溉(F)与控制灌溉(C)两种灌溉模式,同时设置秸秆还田(S)、秸秆炭化为生物炭还田(B)、秸秆过牛腹为有机肥还田(O)3种还田形式,以及秸秆不还田(N)作为对照组,共计8个处理。分析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稻田N2O排放通量与水稻产量的影响,测定了水稻各生育期稻田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微生物氮含量、pH值,并分析了N2O排放总量和水稻产量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返青期外,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微生物氮含量均表现为增加。相同秸秆还田形式下,控制灌溉模式下各处理生育期内土壤平均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较常规灌溉模式高36.23%~60.82%、14.16%~19.61%。同时,秸秆还田与生物炭还田能提高稻田土壤pH值。相同灌溉模式下,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较,秸秆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处理N2O排放总量分别增加14.44%~24.09%、8.22%~14.44%,生物炭还田处理N2O排放总量降低14.31%~23.90%。生物炭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各处理水稻产量提高3.28%~13.07%,其中控制灌溉模式下生物炭还田处理产量最高。综上所述,控制灌溉下生物炭还田可以实现节水、增产、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