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0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611篇
林业   518篇
农学   341篇
基础科学   317篇
  601篇
综合类   3651篇
农作物   500篇
水产渔业   314篇
畜牧兽医   1204篇
园艺   580篇
植物保护   313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294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352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336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477篇
  2012年   636篇
  2011年   635篇
  2010年   613篇
  2009年   567篇
  2008年   551篇
  2007年   541篇
  2006年   451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71.
针对油菜生长早期传统人工苗情调查方法效率低、主观意识强,不能满足大面积或经常性高精度苗期调查作业需求的问题,该研究基于无人机影像及机器学习技术,提出一种油菜苗视频流检测模型及计数方法。通过对YOLO系列基础模型添加多头自注意力,用BasicRFB(basic receptive field block)模块替换原有的空间池化结构(spatial pyramid pooling-fast,SPPF)模块,并对Neck部分添加一维卷积及更换下采样方式等,进一步结合DeepSORT(deep simple online and real-time tracking)算法和越线计数技术实现对油菜苗的数量统计。算例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YOLOv5s的交并比阈值0.50的平均精度均值达到93.1%,交并比阈值0.50~0.95的平均精度均值达到了67.5%,明显优于Faster R-CNN、SSD和YOLOX等其他经典目标检测算法,交并比阈值0.50的平均精度均值分别高出14.82、26.37和3.3个百分点,交并比阈值为0.50~0.95范围下的平均精度均值分别高出25.7、33.9和6.7个百分点。油菜苗计数试验结果表明,离线视频计数时,在合理的种植密度区间内,所提算法的油菜苗计数精度平均达到93.75%,计数效率为人工计数的9.54倍;在线实时计数时,在不同天气情况下,计数平台的油菜苗计数精度最大相差1.87个百分点,具有良好的泛化性,满足油菜苗计数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72.
为给缺铁地区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大豆为材料,采用砂培方式研究不同磷/铁处理对不同磷效率大豆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分析农艺性状与大豆植株磷、铁性状的关系,以及磷、铁性状对单株粒重的影响,并利用因子得分综合评价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对不同磷/铁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磷高效基因型大豆在R5期的株高、茎...  相似文献   
73.
利用甘肃西峰农业试验站的气温稳定通过10 ℃初日和梨树发育期资料,分析了气候特征及其对梨树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峰10 ℃初日与梨树发育期呈明显的正相关,最显著的是落叶末期,其次是开花末期.西峰代表站初日早的3个年份,积温高,日照充足,梨树的平均发育期普遍提前,尤其是叶芽开放期、开花末期,提前幅度最大,早年和迟年发育期出现日期差异较大,发育期最大相差21~24天.气温10 ℃初日对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趋势和梨树一样,只是影响显著程度有所差异,气温10 ℃初日对林果业的影响要比粮食作物显著,气候变化增大了本区林果业生产的风险性,但对粮食作物种植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74.
小麦生长模型对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胁迫响应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作物生长模型是预测和评估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力影响的重要量化工具,明确典型作物生长模型对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胁迫响应能力的不足,可以为进一步改进低温胁迫对小麦生产力影响的模拟算法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将来自4套国际知名小麦生长模型(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CERES-Wheat、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CropSys...  相似文献   
75.
采用双因素随机试验,在小麦孕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研究了土壤干旱对两品种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丰度、多样性及4种酶活性(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即分别在土壤干旱和正常水分下种植小麦"矮抗58"(P1)和"泛麦8号"(P2)。结果表明:与正常水分处理(种植P1和P2)相比,孕穗期,土壤干旱处理下小麦P1和P2根际土中普通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丰度显著降低了11.3%和6.9%、8.4%和8.2%;灌浆期,干旱处理下小麦P1和P2根际土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丰度明显下降了34.3%和21.8%;成熟期,干旱处理下小麦P1和P2根际土中革兰氏阳性细菌、真菌的丰度显著降低30.9%和8.6%、34.1%和17.3%。土壤干旱对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却显著降低了孕穗期和灌浆期的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和灌浆期的蔗糖酶活性,提高了成熟期的蔗糖酶活性。"矮抗58"比"泛麦8号"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更高,但孕穗期其蔗糖酶活性更低。干旱与品种的交互作用对微生物各类群的丰度、多样性和4种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综上,土壤干旱主要抑制微生物丰度,而品种间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差异明显,干旱和品种均...  相似文献   
76.
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印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缺乏古稻谷的情况下,稻壳印痕也不失一种鉴别古稻的方法,用此方法对100片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进行研究,确认石峡古稻是一个处于籼、粳分化,属性模糊的杂合种群,是古稻演化历史阶段的反映.石峡古稻所呈现的籼、粳模糊性和分化状态特征,表明石峡古稻是我国栽培稻起源与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7.
分阶段SO2缓释剂处理结合冰温对龙眼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Shixia'为材料,研究了分阶段SO2缓释剂处理结合冰温贮藏技术对龙眼果实的贮藏效果.结果表明:与3 ℃对照果实相比,分阶段SO2缓释剂结合冰温贮藏技术提高了果皮的h值,改善了果皮色泽,降低了果实呼吸强度,显著抑制了果皮PPO活性,提高了果皮细胞膜透性,贮藏48 d好果率为91.15%,较好地维持了果肉品质和维生素C(Vc)、可滴定酸(TA)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与直接SO2缓释剂结合冰温贮藏技术相比,该技术显著降低了果肉SO2残留量.  相似文献   
78.
一氧化氮处理砀山酥梨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不同浓度的NO(5,10,20μL/L)处理砀山酥梨,结果表明:10,20μL/L NO处理很好地保持了砀山酥梨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可滴定酸的含量,推迟了呼吸高峰出现的时间,降低了呼吸和乙烯释放的最高值,并且降低了砀山酥梨的腐烂率,表现出明显的保鲜效果,尤其以20μL/L的NO处理效果最好,而5μL/L NO处理对砀山酥梨保鲜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9.
【目的】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分解秸秆的微生物。研究秸秆分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的演化规律,对了解和调控农田微生物群体组成以促进秸秆分解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试验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原阳试验基地进行,将成熟期玉米秸秆(茎和叶)烘干,剪成长1~2 cm、宽0.3~1 cm的碎片,称12 g样品(相当于8 t/hm^2)装入15 cm×10 cm的尼龙网包(孔径0.04 mm)内,于10月5日冬小麦出苗后埋置在小麦垄间。分别于埋置后0、1、2、4、7、10和12个月收集秸秆包和土壤样品。测定秸秆样品干物质量和碳氮含量,选择埋置了0、2、4、7和12个月的秸秆及其土壤样品分析细菌丰度及群落组成。【结果】秸秆埋入土壤后的前2个月内分解最快,然后逐步减慢,在1、2、4、7、10和12个月后分别降解了总生物量的19.2%、32.9%、44.2%、52.2%、66.8%和73.8%。秸秆埋入土壤后,秸秆和土壤中细菌丰度均显著增加,分别于第4和7个月达到最高后开始下降。秸秆细菌的丰度指标OTUs、ACE、Chao1和多样性指标Shannon随试验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加,而Simpson指数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步降低,而土壤中这些指标在试验过程中没有显著变化。与刚埋置秸秆时相比,埋置2个月后的秸秆细菌Bacteroidetes门相对丰度明显增加,主导细菌群为Bacteroidetes和Proteobacteria门。Actinobacteria丰度在埋置2个月后明显降低,然后又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步增加。Planctomycetes、Saccharibacteria、Verrucomicrobia、Acidobacteria、Chloroflexi和Gemmatimonadetes丰度在原始秸秆中较低,埋入土壤后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步增加。Sphingobacteriia、Gammaprote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和Flavobacteriia主导前期细菌纲组成,而Actinobacteria、Anaerolineae和Bacilli纲丰度在后期逐步增加。秸秆分解速率主要受其碳含量影响,秸秆细菌群落组成前期与秸秆碳含量相关,后期与秸秆氮含量相关。随着试验的进展,秸秆细菌群落组成与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组成趋同。【结论】秸秆埋入土壤后前2个月的分解速率最高,随后逐步降低。秸秆分解前期细菌群落由富营养型组分Bacteroidetes和Proteobacteria门和Sphingobacteriia、Gammaproteobacteria、Flavobacteriia和Alphaproteobacteria纲主导,随后被逐步增加的贫营养型组分Actinobacteria、Acidobacteria、Chloroflexi、Saccharibacteria门和Delta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纲等代替。秸秆碳氮含量变化是影响秸秆分解及其过程中细菌群落演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0.
探讨有机肥替代氮素在总氮投入中的不同比例对香蕉生长发育及主要品质的影响,可进一步揭示不同供肥模式与香蕉生长发育、果实主要品质等相关性,为找出最佳的有机肥替代比例提供理论支持.于福建漳州国家土壤质量数据中心观测监测点连续多年进行香蕉连作试验,其中,对照处理(CK)不施任何肥料,其他处理氮素施入量均为N 630 kg/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