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210篇
农学   103篇
基础科学   102篇
  179篇
综合类   1415篇
农作物   97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1151篇
园艺   211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1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20篇
  1966年   19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17篇
  1902年   18篇
  1900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使用香蕉花蕾注药装置,比较了不同药剂、不同注药时间和注药剂量对香蕉花蓟马的防治效果及药害情况。结果表明,注药3 s,平均注药剂量为8.7~14.2 mL,除乙基多杀菌素和噻虫嗪外,防治效果均为负值;注射9 s,平均注药剂量为33.5~42.6 mL,各药剂对香蕉花蓟马的防效均在80%以上。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较悬浮剂更易出现药害,注射未结果的香蕉花蕾更易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982.
以吉林省大安市姜家甸退化草场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方法,分析不同播种方式、播种量、施N肥量、施P肥量组合下沙打旺的产量、品质及对土壤改良效果,以期筛选改良效应最佳的栽培方式,为实现退化草地的快速恢复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种植当年沙打旺株高范围为31.20~39.14 cm,第2年达到85.60~98.67 cm。2年的沙打旺鲜草产量均以处理3最高,即撒播、播量16.00 kg·hm~(-2)、施N量50.00 kg·hm~(-2)、施P量67.50 kg·hm~(-2)处理,分别为1 414.00 g·m~(-2)和2 097.78 g·m~(-2),后者较前者提高了48.36%。极差分析显示,以A_1B_2C_1D_3,即撒播、播量12.00 kg·hm~(-2)、施N量50.00 kg·hm~(-2)、施P量67.50 kg·hm~(-2)处理组合为产量最佳组合;处理A_3B_2C_1D_3,即行距40 cm条播、播种量12.00 kg·hm~(-2)、施N量50.00 kg·hm~(-2)和施P量67.50 kg·hm~(-2)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9.02%,酸性洗涤纤维最低,为16.28%。沙打旺生长1年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提高了15.62%~66.80%;电导率降低了65.66%。  相似文献   
983.
氮素供应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阐述了氮素施用不当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影响小麦氮肥吸收利用的因素以及氮素代谢对小麦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为科学施氮、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4.
为丰富果糕类品种,以南瓜和香蕉为主要原料,添加吉利丁片和柠檬汁研制了南瓜香蕉果糕,同时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并探讨了不同的杀菌方式(微波、冷冻微波、超声波)对产品低温(4℃)贮藏期间(7 d)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瓜香蕉果糕的最佳用量配比为南瓜350 g,香蕉150 g,吉利丁片7.5 g,柠檬汁2 mL;最佳的杀菌方式为冷冻微波杀菌,在该条件下可以得到南瓜香蕉果糕色差值为ΔL~*8.6,Δa~*6.56,Δb~*5.09,Δc~*8.01,ΔE11.95。在低温贮藏期间,产品硬度最低,弹性和胶黏性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985.
自2018年《CNAS-GL0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颁布后,不确定度计算方法的需求日益增强。本研究依据GB 23200.8-2016《水果和蔬菜中50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内标定量法,对草莓中丙溴磷、亚胺硫磷、五氯硝基苯和氯氟氰菊酯的残留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详细评定,共涉及标准品纯度、储备液配制、工作液配制、称样量和前处理过程5个B类评定分量,以及标准溶液峰面积、样品溶液峰面积和添加回收率3个A类评定分量。结果显示:在0.08 mg/kg添加水平下,丙溴磷、亚胺硫磷、五氯硝基苯和氯氟氰菊酯的测量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依次为3.55%、3.22%、2.20%和3.66%,样品溶液峰面积和添加回收率2个A类不确定度分量对4种农药合成不确定度的贡献较高,其中丙溴磷、亚胺硫磷和氯氟氰菊酯均超过60%,五氯硝基苯超过31%。本研究中4种农药在草莓样品中的测量结果在95%的置信限(k=2)内可表示为:丙溴磷,0.085±0.006 mg/kg;亚胺硫磷,0.084±0.005 mg/kg;五氯硝基苯,0.079±0.003 mg/kg;氯氟氰菊酯,0.082±0.006 mg/kg。不确定度评定结果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待测物在最大残留限量附近的残留值判定可能存在的争议。  相似文献   
986.
建立了采用分散固相萃取为样品前处理方法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快速检测玉米中异噁唑草酮及其代谢物DKN的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C18吸附剂净化,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模式采集,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品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 005~0. 5mg/L范围内,异噁唑草酮及DKN在玉米等中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均0. 992 2。在0. 01~0. 1 mg/kg添加水平下,异噁唑草酮及DKN在玉米、青玉米和秸秆平均回收率为95%~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1%。异噁唑草酮及DKN在玉米等基质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 01m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玉米中异噁唑草酮及DKN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987.
988.
采用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campestris)诱变株HL-9901进行试验。采用正交设计与统计学分析,确定出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淀粉4%,葡萄糖2%,蛋白陈0.1%,NaNO31%,(NH4)2HPO40.3%,K2HPO40.3%,MgSO40.1%,CaCO30.09%。30h时补加1.5%的葡萄糖。最终产率可达到4.063g/100mL,碳源转化率为54.17%,发酵时间可缩短至54h。并测定了最优化培养基摇瓶发酵中相关控制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89.
为了研究不同栽培条件下苜蓿在苏打盐碱地上生长情况及对土壤特性的影响,得出最佳栽培组合,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比不同播种方式、播种量、施N肥量、施P肥量下苜蓿草产量、营养品质及土壤有机质含量、pH等特性。结果表明:苜蓿草产量及品质以A1B3C3D3处理组合最佳,即撒播(A1)、播种量18.00 kg/hm2(B3)、施N量100.00 kg/hm2(C3)、施P量67.50 kg/hm2(D3)。种植当年鲜重最高为580.00 g/m2,干重为218.65 g/m2;粗蛋白含量达到23.09%,高于其他各组。播种量和播种方式对苜蓿草产量影响较大,其次是磷肥,氮肥对草产量影响很小。施肥可以提高苜蓿品质,施磷肥的作用大于施氮肥。土壤特性分析显示,随土层深入各处理组土壤全磷(t...  相似文献   
990.
辣木全球潜在适生区与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预测辣木全球潜在适生区,并分析不同适生区的生态特征。探究不同适生区与辣木原产地的气候差异,为辣木引种和栽培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国内外植物标本馆和相关研究文献得到辣木在全球的500个分布点,运用Maxent模型预测辣木在全球的潜在适生区,并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环境因子和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适生区的生态特征。  结果  辣木广泛分布于南北半球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北半球主要集中于南亚、东南亚、非洲西部地区。南半球主要位于非洲南部、南美洲。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要是6个环境变量,其中3个极端温度指标(最冷季度平均温度(bio11)、最冷月份最低温度(bio6)、最暖季度平均温度(bio10));一个温度变异幅度指标(温度变化方差(bio4));一个水热同步指标(最湿季度平均温度(bio8));以及一个极端水分条件(最湿季度降水量(bio16))。  结论  辣木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分布在北纬32°到南纬29°的区域,温度是影响辣木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