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82篇
  免费   880篇
  国内免费   1865篇
林业   1875篇
农学   2725篇
基础科学   1550篇
  2822篇
综合类   4613篇
农作物   785篇
水产渔业   598篇
畜牧兽医   2193篇
园艺   527篇
植物保护   123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411篇
  2021年   666篇
  2020年   534篇
  2019年   555篇
  2018年   424篇
  2017年   563篇
  2016年   568篇
  2015年   732篇
  2014年   705篇
  2013年   838篇
  2012年   1101篇
  2011年   1111篇
  2010年   986篇
  2009年   945篇
  2008年   895篇
  2007年   926篇
  2006年   887篇
  2005年   888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360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352篇
  2000年   392篇
  1999年   412篇
  1998年   373篇
  1997年   327篇
  1996年   293篇
  1995年   304篇
  1994年   287篇
  1993年   226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6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2篇
  1948年   1篇
  18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小穗培养克服小麦与玉米杂种的幼胚败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小穗培养是克服小麦与玉米杂种幼胚败育的一个有效手段。让小麦与玉米的杂交穗在植株上生长14~16天时,获得杂种幼胚的频率仅为0.2%,而在授粉后2天采用小穗培养,则使获得杂种幼胚的频率提高到4.2%,获得杂种幼胚的效率提高21倍。  相似文献   
992.
试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安徽沿江棉区棉花的移栽密度、施氮量、施磷钾肥量、去早蕾数及喷缩节安量与棉花烂铃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建立了棉花烂铃率和烂铃指数对5项栽培因子反应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解析。结果表明,模型极显著,并与实际相吻合,5项栽培因子对棉花烂铃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同时因子间存在着互作效应。此模型可作为近似气候年份棉花烂铃的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993.
甘兰型油菜品质性状的变化与抗(耐)菌核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987~1992年时甘兰型油菜品质资源田间自然抗病性的连续观察鉴定(包括同一品种不同品质的单株)和同一品种不同发病级别单株种子内芥酸、硫甙、油份等品质的测试分析。结果是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程度与这些品质性状的关系密切。即抗病性的强弱与芥酸、硫甙的含量成正相关,与油份的含量成反相关,不同发病级别的单株种子与产油量成反相关。根据分析结果笔者认为,在进行双低油菜育种过程中,应将低代材料置于易于发生菌核病的环境中选择,在发病极度严重时还要注重保留那些耐病的单株,这是集优质、丰产、耐病为一体的有效途径。同时在优质油菜生产中要作好防病工作。  相似文献   
994.
四种鸢尾属植物种子休眠和萌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刁晓华  高亦珂 《种子》2006,25(4):41-44
燕子花(Iris laeviga ta)、玉蝉花(Iris ensa ta)、溪荪(Iris sanguinea)、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是鸢尾科4种喜水湿植物。经萌发实验证明,除溪荪种子没有休眠外,其它3种种子都有休眠。经去除种皮、低温沙藏、赤霉素处理和胚培养4种处理,证明燕子花、玉蝉花、黄菖蒲中抑制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是胚乳。不同种打破休眠的有效方法不同,其中50 mg/L GA3处理可提高黄菖蒲种子的发芽率,达到84.4%,而低温沙藏30 d可使玉蝉花种子的发芽率达到94.4%,低温沙藏90 d则可提高燕子花的发芽率达到87.8%。  相似文献   
995.
麻疯树PIN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N基因家族是一类调控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的重要载体元件。本研究利用功能已知的拟南芥PIN蛋白家族为参考序列,在麻疯树全基因组数据中共鉴定出9条PIN基因,并针对9条JcPIN基因开展系统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开展进化树构建和基序分析以及基因表达研究和密码子偏好性解析。结果发现:9条麻疯树PIN蛋白多属于由碱性氨基酸组成的稳定蛋白,均为位于细胞质膜上的非分泌蛋白;蛋白家族含有保守的N末端结构域,二级结构与拟南芥PIN蛋白相似;进化结果表明麻疯树PIN基因与毛果杨PIN基因家族关系最近;表达分析发现了4个可信度较高的麻疯树PIN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确定了13个高频密码子,揭示了异源表达JcPIN时需要改造的密码子。研究结果可为将来开展麻疯树PIN基因家族的功能研究奠定重要基础,也为麻疯树其他基因家族和其他拥有大量数据的植物基因家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Improving Drought Tolerance of Rice by Designed QTL Pyramiding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rough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limiting rice yields in the rainfed areas of Asia.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we developed a new strategy 'designed QTL pyramiding' to more efficiently develop drought tolerant (DT) rice cultivars. In the first phase of this strategy, we developed large numbers of introgression lines (ILs) in elite backgrounds using backcross (BC) breeding, each of which carries multiple genomic segments for improved DT from a known donor. Then, we genotyped all ILs with SSR markers to track the genomewide pattern of introgression in the DT ILs of 16 BC populations derived from crosses between 2 recipients (IR64 and Teqing) and four different donors. X^2 tests and linkage disequilibrium analyses of introgression in the DT ILs revealed significant frequency shifts at many loci across the genome and non-random associations at the multilocus level as a result of selection for DT in the ILs, which led us to the discovery of putative genetic networks underlying DT in the ILs. The networks each containing all DT loci detected in ILs from a BC population showed some interesting features.  相似文献   
997.
旱地玉米双相覆盖技术在太原地区的增产效果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双相覆盖技术在太原生态区增产率为14.48%。具有苗期适宜增温促发、中期保墒促长的土壤环境效应。增产机理是: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协调增长,叶面积大,茎秆还原糖贮量多,干物质积累也多;具持续高强度灌浆特性,加快了物质运转速度  相似文献   
998.
棉枯萎抗性形成规律的发现与抗性定向培育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棉枯萎人工病床病圃连续群体选择法发现,枯萎抗性转化现象和抗性形成规律:所有供试原感病高产优质品种在病菌连续入侵条件下,病床病株率逐年逐代下降,矮化症状逐年逐代缓解,群体高度逐年逐代上升,表明抗性逐年逐代提高。经5年左右均转化为高抗品种,为寄主免疫功能渐变性定向的遗传适应变异和后天获得抗性遗传的累加作用结果,病理学和生化分析均证实这一解释。获得高抗性后,原品种之丰产性和品质也有改进,不存在抗性丰产性品质间的遗传反相关关系,从而创棉枯萎抗性定向培育原理方法。1974~1994年,此法已育成抗性、丰产性、品质三兼优或二兼优品种和资源30余个。  相似文献   
999.
不同激素培养基对小麦×玉米杂种幼胚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4-D浸穗法结合低浓度激素培养进行小穗培养,可以明显改善小麦和玉米杂交种颖果、幼胚及胚乳的发育状况,得胚率由2.1%提高到12.0%;同时表明低浓度激素对杂种发育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但2,4-D和GA优于KT。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荞麦优势区域布局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荞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药用植物资源,也中国传统的出口农产品。通过分析中国荞麦生产现状、优势与分布特点,按照荞麦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进行荞麦优势区域布局研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荞麦国际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与推广为动力,通过品种改良、结构优化、改善品质,强化市场营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荞麦产业发展体系。提出通过建立荞麦出口生产基地,增加科技投入,培育龙头企业等措施促进中国荞麦产业发展。研究结果对发展中西部特色农业和主产区农民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