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9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505篇
林业   310篇
农学   202篇
基础科学   263篇
  513篇
综合类   2381篇
农作物   321篇
水产渔业   191篇
畜牧兽医   941篇
园艺   347篇
植物保护   166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460篇
  2011年   416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苏云金杆菌Cry2Ab可溶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云金杆菌Cry2Ab蛋白是一类对鳞翅目昆虫有特异性毒性作用的毒素蛋白,已广泛应用于针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治之中。依据苏云金杆菌cry2Ab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全长引物,从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WB9菌株总DNA中克隆出cry2Ab基因全序列,构建Cry2Ab-PK表达载体,将获得的Cry2Ab-PK阳性克隆进行原核诱导表达,获得约90kD的Cry2Ab-GST融合蛋白,经批量纯化并切除GST标签后获得可溶Cry2Ab蛋白,约65kD。利用纯化Cry2Ab可溶蛋白免疫新西兰雄性大白兔(Oryctolagus cuniculus),制备Cry2Ab兔源多克隆抗血清,通过间接ELISA法测定Cry2Ab抗血清效价超过1:150000。Western blot测定结果表明,制备的Cry2Ab兔源抗血清能特异性识别Cry2Aa及Cry2Ab抗原蛋白,不能识别Cry1Ab及Cry3Aa抗原蛋白。研究结果对深入研究Cry2A毒素蛋白作用机理及毒素与受体间互作关系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2.
基于相似理论,在试验室建立系统模型,利用示踪技术进行模型试验,在获取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有害气体泄漏扩散过程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扩散过程存在两个相似准则π1=cx3/Q和π2=v·x/t,对应的准则方程为c=Q/x3·f(v·x/t);以定量分析法对有害气体泄漏扩散方程进行了推导,得出其数学表达式为c=23.1·Q·(t0.4/v0.6·x2.4)。认为研究结果对泄漏事故扩散趋势可以做出准确的预测,有助于建立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有效的现场控制。  相似文献   
993.
2007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对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觅食地选择进行了研冤。使用典型样线法寻找环颈雉的觅食地,根据调查地区情况,选择可能影响环颈雉对觅食地选择各种的变量,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对环颈雉觅食地选择影响大的变量类型,然后用Independent-samples t和Mann-Whitnev U检验方法分析其选择性。在实地考察中,总共发现了14个觅食地。分析发现,环颈雉偏向于选择下坡位作为它们的觅食地,在所有觅食地中占64.29%,而中上坡位仅占总数的35.71%。由于食物资源的丰富度和隐蔽条件的综合作用,环颈雉偏爱灌木和草本物种丰富度高、草本密度和草本盖度较低的栖息地中觅食,特别喜欢密灌稀草(占50.00%)。  相似文献   
994.
鹿皮胶软胶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鹿皮胶软胶囊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测定、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溶血素测定和免疫器官重量法等方法,观察鹿皮胶软胶囊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 鹿皮胶软胶囊具有显著增强正常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对碳粒的吞噬功能,使Cy免疫抑制小鼠碳粒廓清指数K、a恢复至正常水平;对正常小鼠具有显著增强DNCB诱发的DTH反应.使强的松免疫抑制小鼠的DTH反应恢复正常水平;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和Cy免疫抑制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使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显著增加.结论 鹿皮胶软胶囊具有恢复和增强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和体液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995.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烤烟叶位间质量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烤烟不同叶位烟叶的外观质量进行了分级,对烟叶主要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进行了测定分析,选择这些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烟叶的质量进行评价,将烟叶分为3个部位,9个可用性等级。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价烟叶质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6.
密林熊蜂出归巢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野外试验和观察的方法,进行产卵前、后熊蜂王、工蜂出房后但未成大群的蜂王和工蜂以及成群后蜂王、工蜂出归巢情况的研究。发现:产卵前蜂王40%蜂王不出巢,60%出巢但不归巢;产卵后的蜂王20%能归巢,80%不出巢;工蜂出房后但未成大群的蜂王和成群的蜂王不出巢,工蜂出归巢状况良好,熊蜂野外过夜现象普遍。  相似文献   
997.
辣木种子发芽试验及容器苗苗木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气候箱20、25、30和35℃四种温度条件下进行辣木种子发芽试验,研究温度对辣木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25℃时辣木种子发芽势最高,发芽率随温度的升高明显降低,种子的萌发最适宜温度为20~25℃,在这个温度条件下,出苗集中,苗健壮,持续时间短.采用正态性检验的方法对辣木容器苗的分级标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苗高作为该树种的苗木分级质量指标,并得出了辣木容器苗的分级标准,即:超级苗:苗高≥39 cm,Ⅰ级苗:39 cm>苗高≥33 cm,Ⅱ级苗:33cm>苗高≥27 cm,Ⅲ级苗:27 cm>苗高≥21 cm,等外级苗:苗高≤21 cm.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纯化和鉴定从柑橘根际土壤分离得到的可抑制水稻基腐病菌Dickeya zeae EC1生长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并解析其抑菌机制。方法 采用平板扩散法从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拮抗D. zeae EC1的B. amyloliquefaciens E3菌株;根据细菌菌落表型、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E3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检测无菌E3培养液对D. zeae EC1侵染水稻种子能力的影响;盐酸沉淀结合丙酮抽提法提取E3菌株脂肽粗提物;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E3菌株脂肽粗提物对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琼脂扩散法测定E3菌株脂肽粗提物对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用Durashell C18柱对脂肽粗提物进行HPLC分离纯化;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ESI-MS)分析,鉴定抑菌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推测其化学组成。结果 B. amyloliquefaciens E3菌株对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香蕉基腐病菌、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等多种植物病原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广谱抗性;B. amyloliquefaciens E3菌株的无菌培养液能够抑制D. zeae EC1侵染萌发的水稻种子,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萌芽率;B. amyloliquefaciens E3菌株的脂肽粗提物可以抑制D. zeae EC1的生长,其MIC为348.97 μg/mL;HPLC分离纯化结合LC-ESI-MS分析发现,B. amyloliquefaciens E3菌株分泌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包括Surfactin、Fengycin和Iturin 3类脂肽类抗生素。结论 B. amyloliquefaciens E3菌株具有作为生防菌的潜力,它可能通过分泌Surfactin、Fengycin和Iturin 3种脂肽类抑菌活性物质,拮抗水稻基腐病菌、茄科劳尔氏菌、茄病镰刀菌等多种植物病原菌。研究结果可为该菌的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区域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湖泊湿地对于区域生态安全的维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应用3s技术以及景观空间格局指数方法,对银川市湖泊湿地进行了动态演化研究.分析得出:①近20年来,银川市湖泊湿地景观斑块总面积A总、平均面积A、斑块最大面积Amax等特征呈逐年减小的趋势;②银川市湖泊湿地景观内部结构中,虽然部分指标特征有所改善,但整体仍呈脆弱化、不稳定化的变化趋势,如2004年MSI,FD,FS等指数特征虽都明显好于1997年,但是与1987年状态相比仍有差距;③银川市湖泊湿地景观动态演化的驱动力因子有气候和水文的自然因子以及人口增长、农业开发活动和政策调整等人为因子,其中人为因子为主要的驱动力因子.根据结论进一步提出对策及建议,以期为银川市生态建设和生态安全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耕作培肥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豫中麦区合理的耕作培肥模式,研究了该麦区不同耕作深度(耕深30 cm、20 cm)、施无机肥(小麦专用肥,以下称"专用肥")、无机肥混有机肥(鸡粪和饼肥)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单位面积穗数差异不显著,穗粒数差异显著.千粒重浅耕下专用肥配施鸡粪最高,深耕下专用肥配施鸡粪最低,差异极显著;理论产量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深耕下专用肥配施饼肥最高,浅耕下施专用肥最低,耕作施肥对理论产量有显著影响(F=2.946*),施肥对理论产量影响显著(F=5.146*).灌浆中期不同耕作施肥处理对总叶绿素含量影响极显著(F=5.474**)、对NR活性影响极显著(F=7.46**)、对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显著(F=6.168*),总叶绿素含量与NR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成负相关,与成熟期千粒重成正相关;NR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相关,与成熟期千粒重成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成熟期千粒重成正相关.本研究表明,深耕下专用肥配施饼肥是豫中麦区最好的耕作培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