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85篇
  免费   1141篇
  国内免费   1793篇
林业   1208篇
农学   982篇
基础科学   803篇
  1759篇
综合类   8644篇
农作物   1294篇
水产渔业   913篇
畜牧兽医   2874篇
园艺   1458篇
植物保护   784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397篇
  2022年   893篇
  2021年   864篇
  2020年   815篇
  2019年   761篇
  2018年   556篇
  2017年   896篇
  2016年   593篇
  2015年   966篇
  2014年   982篇
  2013年   1126篇
  2012年   1533篇
  2011年   1652篇
  2010年   1546篇
  2009年   1259篇
  2008年   1296篇
  2007年   1162篇
  2006年   914篇
  2005年   660篇
  2004年   464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分析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常常出现同一批次鱼苗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个体差异明显、部分鱼生长速度缓慢的原因,试验选取福州市连江县某鱼场同一网箱内同一批次投放的鱼苗,根据个体大小分组,体质量为60~100 g的为生长正常组,体质量为10~40 g的为生长缓慢组,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饲喂300 d,试验结束时,采用消化酶活性检测、荧光定量PCR和石蜡组织切片3种方法,分别测定大黄鱼肠道的消化酶活性和菌群数量,观察肠道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鱼的各种消化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长缓慢组鱼肠道内,酵母菌和弧菌等兼性厌氧菌数量高于生长正常组,且两组之间酵母菌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长正常组鱼肠道绒毛密集、修长且完整,而生长缓慢组鱼肠道绒毛稀疏,有大量损伤,前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生长正常组(P0.05)。研究表明,大黄鱼鱼群生长速度与肠道菌群及肠绒毛状态有关,而与肠道消化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992.
果园管道自动顺序喷雾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密植果园或成熟果园中由于果树树冠逐渐长大使果树行距变小甚至封行,增加果树喷药难度和劳动强度、危及喷雾作业人员安全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果园管道自动顺序喷雾控制系统.该系统由喷雾给药单元、自动顺序喷雾主控器和电磁阀控制节点组成.喷雾给药单元为系统提供药液,自动顺序喷雾主控制器给电磁阀控制节点提供控制信号,电磁阀控制节点控制电磁阀的开关,通过控制果园中多个电磁阀的顺序开启和关闭,实现对果树的自动顺序喷雾.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按照设定喷雾时间对果树进行自动顺序喷雾,不需要人工进入果园喷雾.  相似文献   
993.
多重PCR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分子生物学技术,它是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扩增多个核酸片段的PCR技术,具有高效快捷、成本低廉、适合大量样本分析与鉴定等优点.就多重PCR技术原理及其在植物种质、转基因植株、植物病害、抗病基因和植物育种检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天津农村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村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进行综合量化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在确立和阐述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指标筛选方法,系统构建了天津农村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且对各指标进行了解释,给出了各关键指标的计算方法,以期为天津农村创新能力建设和培育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对红麻生长、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红麻水肥利用特点,为红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大田试验设6个滴灌施肥处理和1个对照(CK),CK采用100%灌水量(16.183 m3)和100%施肥量(264.00 kgN/ha,88.04 kgP2O5/ha,176.09 kgK2O/ha),撒施、沟灌;处理T1~T3均采用100%灌水量、施肥量分别为100%、75%和50%,处理T4~T6采用80%灌水量(12.947 m3)、施肥量分别为100%、75%和50%。收获时考察不同处理红麻农艺性状和纤维指标。【结果】与常规施肥、灌溉相比,6个滴灌施肥处理可显著促进红麻的生长和改善纤维品质,红麻株高、茎粗、皮厚、地上部干质量、纤维产量和纤维线密度分别显著增加13.2%~25.5%、0.7%~1.4%、10.6%~20.3%、12.5%~30.9%、15.1%~36.8%和7.2%~30.7%,其中以T1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其次为T5、T2。T1处理的株高、地上部分干质量、纤维产量等最高,但大部分与T5处理差异不显著,而处理T5的纤维强力显著高于处理T1。【结论】滴灌施肥时,T5处理(80%灌水量:12.947 m3,75%施肥量:198.0 kgN/ha,66.03 kgP2O5/ha,132.07 kgK2O/ha)可获得较好的节水节肥效果,建议在红麻生产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传统的以ITS(内转录间隔区)为靶序列对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caulivora,DPC)的分子检测无法区分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D.phaseolorum var.meridionalis)和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 longicolla)等近似种。笔者在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靶标序列筛选中,发现了翻译延伸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α,tef1α)序列。通过目标病原菌与其相似种比对发现,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在tef1α序列上有很好的特异性,适合作为分子检测的靶标。[方法]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以tef1α为靶序列,设计LAMP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基于颜色判定的简单、快速和灵敏的DPC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植株接种试验和进口大豆夹带大豆病残体检测。[结果]该方法仅需60 min,即可通过肉眼直接目测试验结果。64℃等温条件下进行核酸扩增反应60 min,反应结束后,加入SYBR greenⅠ染料,根据染料颜色变化判定扩增结果。特异性试验中,在DPC菌株中扩增到梯形条带,同时加入SYBR greenⅠ染料后可观察到绿色荧光的阳性反应;而在其他供试菌株中均没有出现梯形条带,加入SYBR greenⅠ染料后则保持橙色的阴性反应。该技术最低检测限为1 pg·μL-1目标菌纯DNA。tef1α-LAMP技术能够检测出所有人工接种发病豆苗中的目标菌。在口岸截获的大豆病残体检测中,tef1α-LAMP技术能够在10 g进口大豆中夹带的大豆植株残体中最低检测出10个子囊孢子。[结论]该方法的建立为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的检疫以及其所致病害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997.
以猪粪为原料,采用批式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氨氮添加量(0、400、800、1600、2400、3200、4000 mg·L-1)对厌氧消化产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氨氮添加量的增加,总产气量和CH4产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氨氮添加量 ≥2400 mg·L-1时,厌氧消化过程受到显著抑制;不同处理中猪粪挥发性固体(VS)的CH4产率分别为328.5、338.1、323.2、304.9、276.2、124.9、56.1 mL·g-1.氨氮添加量为0~800 mg·L-1时,最大VS产CH4速率分别为18.3、18.4、17.1 mL·g-1·d-1;氨氮添加量为2400 mg·L-1时,产气高峰推迟,产CH4速率明显降低;氨氮添加量 ≥400 mg·L-1时,厌氧消化30 d底物的生物转化产CH4效率随氨氮添加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分别为56.7%、54.5%、52.4%、30.6%、1.6%和1.3%;氨氮添加量为400~2400 mg·L-1时,乙酸利用型产甲烷菌Methanosaeta的相对丰度总体随氨氮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氢利用型产甲烷菌MethanosarcinaMethanococcus具有相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8.
北方地区不同黄瓜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北方地区栽培黄瓜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为氮高效黄瓜品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华北型黄瓜品种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氮素营养水平为主区,设低氮素(3.5 mmol·L-1)和高氮素(11.0 mmol·L-1)两个水平;以品种为副区,设32个水平,进行水培试验。测定含氮量、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并划分品种营养效率类型。【结果】供试黄瓜品种在两个氮素水平下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相关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两氮素水平下的植株干物重(CV N3.5 21.49%和CV N11 18.51%)、氮素吸收效率(CV N3.5 19.90%和CV N11 19.94%)和氮素利用指数(CV N3.5 25.49%和CV N11 19.25%)均有较大的品种差异。干物重与茎叶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利用指数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rN3.5 0.933**和rN11 0.925**,rN3.5 0.964**和rN11 0.941**。氮素吸收效率与茎叶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利用指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N3.5 0.986**和rN11 0.963**,rN3.5 0.809**和rN11 0.768**;氮素利用效率与茎叶含氮量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N3.5 -0.909**和rN11 -0.886**。以两个氮素水平下的植株干物重平均值为标准,对黄瓜品种的氮素营养效率进行分类,干物重大于平均值的为高效型,小于平均值的为低效型,可将32个华北型黄瓜品种分成4种氮素营养类型,即双高效型、高氮高效型、低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其中低氮高效型品种数量最少,占供试品种的15.6%。通径分析显示,氮素吸收效率在两氮素水平下对氮效率(植株干物重)的贡献率远大于利用效率,二者对氮效率的通径系数分别为qN3.5 1.069和qN11 0.931,qN3.5 0.347和qN11 0.361。【结论】黄瓜苗期的氮效率存在品种差异。植株干物重可作为同一供氮水平下苗期氮效率评价的首选指标,茎叶氮素累积量、茎叶含氮量和氮素利用指数可作为氮效率选择的次级指标。植株氮素吸收效率是品种苗期氮效率高的主要因素。水培试验可有效地反应不同黄瓜品种苗期氮素营养效率差异,为黄瓜品种苗期氮素营养效率的批量筛选和快速鉴别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99.
从海南芒果园取样分离到1个新拮抗酵母菌株(LZ5),通过离体和活体抑菌实验,发现其对芒果采后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and Sacc)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活体接种实验结果表明,1×108cfu·m L-1的酵母菌对刺伤接种的芒果采后炭疽病具有显著的生防效果,接种第4天和第6天对照组的病斑直径分别为5.80,26.3 mm,而处理组仅分别为0.33,17.6 mm,接种第4天对照组的发病率已达100%,而处理组仅为20%。此外,该菌株可以在芒果伤口处快速繁殖,在接种24 h后酵母细胞数为初始值的62.6倍,随后基本保持稳定。经鉴定该拮抗酵母菌属于季也蒙毕赤酵母(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同时抑制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SBA)和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基因在种子中的表达,改良大豆营养品质,为培育优质大豆材料奠定基础。【方法】根据RNAi原理,酶切获得Lox目的片段,构建以除草剂Bar基因为筛选标记、种子特异性启动子P7αP启动SBA和Lox双干扰的pCAMBIA3301-SBA-Lox(pSBA-Lox)干扰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豆(品种为吉农28),采用PCR、Southern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检测。【结果】质粒PCR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双价RNAi植物表达载体pSBA-Lox构建成功。将其转入到大豆中,对转化植株进行PCR、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显示,外源基因以单拷贝形式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并能遗传给后代。T1代转基因植株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转基因植株中SBA基因和Lox基因在籽粒中的表达量比未转化受体植株均明显降低,SBA基因表达量降低了35.9%~47.2%,Lox基因表达量降低了32.8%~56.1%,而在幼嫩叶片中的表达量相比对照植株变化不大。【结论】获得了大豆凝集素和脂肪氧化酶表达量均明显降低的T1代转基因大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