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9篇
  29篇
综合类   190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3年   1篇
  1948年   1篇
  19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鉴于多种技术被用于控制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的蔓延,为了选择更好的互花米草控制技术,首先比较不同控制技术作用下湿地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的差异,并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以分析土壤中总有机碳的输出能力,进而分析土壤总有机碳的保留能力.结果表明,经过刈割/翻耕、刈割/翻耕/水位调节、刈割/生物(芦苇)替代等控制措施后,湿地土壤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可培养微生物菌落数、土壤转化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均高于对照,而通过DGGE技术对微生物种群进行分析后发现,修复后的湿地土壤多样性显著低于对照.在几种不同的控制技术中,刈割/翻耕/水位调节模式由于增加了土壤的滞水时间,其土壤微生物活性相对较低,有机碳含量较高,表明采用该修复技术后土壤的碳代谢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该修复技术更有利于湿地土壤有机碳的保留.相对其他控制技术而言,刈割/翻耕/水位调节模式可在控制互花米草蔓延的同时有效地保留土壤有机碳.  相似文献   
12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促进水稻发芽、生根、壮苗、增加有效穗、提高成穗率和增加产量上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用呋苯硫脲浸种剂浸种,种子发芽率高,苗茎粗扁,根系发达,白根数多;此外,用呋苯硫脲浸种还可以提高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从而提高产量,产量比对照区增产585kg/hm2。  相似文献   
123.
UPLC-MS/MS法测定生咖啡中的赭曲霉毒素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生咖啡中赭曲霉毒素A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用甲醇提取后,直接在BEH C18色谱柱上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分离,采用多离子监测模式(MRM)进行测定。赭曲霉毒素A的线性范围为5.0~200.0 ng/mL,相关系数大于0.99,检出限为0.5μg/kg。4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在84.3%~109.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35%。本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成本低,适用于生咖啡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4.
为了解浙江宁波地区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流行情况,为科学防控该病提供参考依据,应用PCR方法对2004~2008年采自宁波地区对虾养殖场的1201份南美白对虾样品进行WSSV检测。结果表明,1201份样品中有364份样品呈阳性,总阳性率为30.31%;2004~2008年的WSSV年平均阳性检出率均较高,且呈不规律变化,其中以2006年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征发病最严重,阳性感染率达42.66%,但2006~2008年WSSV的年平均阳性检出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5.
茶叶溯源平台是以二维码为基本信息载体,对茶叶质量安全和种植生产等全过程进行追溯。通过茶厂、制茶厂等的农事信息采集系统,实现茶叶履历信息的快速采集与实时数据更新。通过在生产企业应用茶叶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实现有机生产的产前提示、产中预警和产后检测;通过将各生产企业数据汇集到管理部门,构建追溯平台数据库,实现上网、二维条码扫描、触摸屏等方式的追溯,从而保障茶叶质量,使企业能够实时、精确地掌握整个生产及供应链上的产品流向和变化,控制整个生产流通环节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发掘耐热基因资源是培育耐高温新品种和消除高温危害最直接的绿色生态途径,也是阐明耐热生理生化和分子遗传机理的基础。【方法】 构建苗期耐热性鉴定评价方法,以热敏感品种周南稻和强耐热品种赣早籼58号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亲本和RIL群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依据171个家系的基因型数据,利用滑动窗口法将SNP信息转换成Bin基因型,预测染色体上的重组断点,构建RIL群体高密度BinMap遗传图谱,结合耐热表型数据,运用QTL IciMapping软件完备复合区间ICIM的作图方法,进行高温胁迫下幼苗存活率和耐热等级QTL分析。【结果】 构建了一张包含3 321个Bin标记高密度遗传图谱,各染色体Bin标记数为159—400个,标记间平均物理距离为106 kb;利用逐步高温胁迫方式鉴定亲本和RIL家系幼苗耐热表型,高温胁迫下,幼苗存活率和耐热等级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且幼苗存活率与籼型基因频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籼型基因频率越高,耐热性越好,RIL群体表型性状呈现双峰连续分布,苗期耐热性可能受少数几个主效QTL调控;共检测到12个苗期耐热性相关的QTL,其中,调控幼苗存活率和耐热等级的QTL分别有8和4个,幼苗存活率和耐热等级相关QTL存在遗传重叠现象,形成调控耐热性的主效QTL簇qHTS2qHTS7qHTS8,三者在调控苗期高温抗逆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qHTS7为新发现主效QTL,对增强苗期耐热性具有较强的功效。【结论】 构建了一张包含3 321个Bin标记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解析了耐热品种赣早籼58号苗期耐热基因,鉴定出3个苗期耐热调控关键QTL簇,发掘了一个新主效QTL簇qHTS7,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高效获取目标区段及候选基因,筛选出8个苗期耐热性调控的关键目标基因。  相似文献   
127.
各国水产品生产及消费动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水产品生产状况,分析了各国水产品消费量和消费趋势,并对各国水产品消费动向,特别是日本消费者生活方式、销售流通结构和质量价格观念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8.
129.
 水稻和稻瘟病菌互作是研究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的模式体系。本文利用3个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品系(CO39、C101LAC和C101A51)和2个特异性菌株(M209和M210)构成不同亲和程度的互作关系,研究了稻瘟病菌对3个水稻信号传导途径关键酶合成基因、5个防御反应病程相关蛋白基因和1个防御反应转录因子调控基因诱导表达的作用。结果表明:稻瘟病菌诱导了各种互作关系中水稻OsLOXOsAOSOsPAL酶合成基因的表达,水稻启动了茉莉酸和水杨酸防御反应信号传导途径。在不亲和的互作反应中,稻瘟病菌能不同程度地诱导水稻OsPR1aOsPR2OsPR3-1OsPR3-2OsPR4基因的表达,从而有效激活了防御反应系统,使水稻植株表现为抗病;而在亲和的互作反应中,多数OsPR基因的表达水平低、时间短或没有表达,水稻植株表现为感病。OsMyb基因在各种互作关系中有不同的诱导表达。说明这些防御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可能与水稻抗稻瘟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0.
为探讨日粮核苷酸对小鼠炎症/抗炎症平衡体系的作用,用CpG DNA和脂多糖(LPS)刺激小鼠构建炎症反应模型,观察分别饲喂无核苷酸(NF)日粮和核苷酸(NT)日粮小鼠的炎性细胞因子IL-1、IFN-λ,、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和小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在刺激后第4h时,NT组小鼠的IL-1(P〈0.05)、IFN-λ,(P〈0.01)和小肠MPO(P〈0.01)明显低于NF组,IL-10(P〉0.05)高于NF组;刺激后第18h时,NT与NF组的IL-1(P〈0.01)、IFN-λ,(P〈0.01)、IL-10(P〉0.05)和MPO(P〈0.01)均较刺激后第4h有所降低,NT组的IL-1(P〉0.05)、IFN-λ,(P〈0.05)和小肠MPO(P〈0.05)仍低于NF组,IL-10(P〉0.05)仍高于NF组。表明,日粮核苷酸对CpG DNA或LPS所诱导的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助于维持机体炎症/抗炎症平衡,保护机体免受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