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60篇
农学   74篇
基础科学   51篇
  71篇
综合类   161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为考察饥饿及恢复摄食对胭脂鱼仔鱼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影响.在水温(19±0.5)℃下,对胭脂鱼仔鱼实施延迟首次投喂0、1、3、5、7、9和11d共7个处理,随后进行饱食投喂,分别在延迟处理结束时以及摄食后(19日龄和29日龄)取材对鱼体的含脂量、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1)随延迟首次投喂时间的增加,胭脂鱼仔鱼鱼体的脂肪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在实验结束时(29日龄),各处理组仔鱼的脂肪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表现出完全补偿效应.(2)胭脂鱼仔鱼在饥饿期间,主要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作为能量代谢基质,按n-6>n-9>n-3顺序被先后利用,且C22∶6n-3 (DHA)优先于C20∶5n-3(EPA)被保存下来.同时,鱼体中DHA和ARA的百分含量与仔鱼体质量和含水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3)随延迟首次投喂时间的增加,胭脂鱼仔鱼的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组氨酸显著下降;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显著上升;而甘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果表明:胭脂鱼仔鱼对饥饿有较强的适应性,在饥饿初期以消耗脂类物质为主,当脂类物质趋于阈值,氨基酸开始被大量消耗;胭脂鱼仔鱼在饥饿后恢复摄食时,鱼体氨基酸的恢复比脂肪酸更慢.  相似文献   
72.
江苏机插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共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江苏26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为对象,对水稻田产量及群体结构的典型田块进行调查。将水稻生产要素(种植方、品种、播期、种植方式)类型相近或相同的田块按产量分成高产田(I,> 10.5 t hm-2)、中产田(II,9.0 ~10.5 t hm-2)、低产田(III,< 9.0 t hm-2) 3个等级,比较其产量结构、空间分布均衡性等群体指标。结果表明:(1)高产田的颖花数、穗数、穗粒数均有显著优势;不同类型田块在行距、穴距、单位面积穴数等空间配置上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不同产量水平田块单穴穗数整齐度差异显著;产量与单穴穗数整齐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436**,2009;r=0.441**,2010)。(3)顶部叶片长度增加有利于总粒数的增加,但易降低结实率,尤其是下位叶。表明提高单穴穗数整齐度和穗粒数整齐度,是协调水稻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者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江苏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3.
松滋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全国商品猪调出大市之一。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对畜牧业生产投入的增加,各项相关惠农政策的到位,全市养猪积极性空前高涨。各类养殖小区、专业户、专业村如雨后春笋般茁  相似文献   
74.
为了探讨不同体质量中华倒刺鲃能量代谢和生长能力的差异,在25°C条件下分别测定不同体质量大小(10、20、40、100和180 g组)中华倒刺鲃的静止代谢率(RMR);经过为期28 d投喂养殖实验,测定各实验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摄食率(FR)和饲料转化效率(FE);并测定不同体质量大小(10.4~248.1 g)实验鱼的生长激素(GH)水平。随体质量的增加,中华倒刺鲃个体RMR显著增加,单位体质量RMR显著下降;SGR和FR均显著增加;体质量对FE影响不显著;GH水平与体质量间呈显著负相关(r=-0.753,n=30)。单位体质量RMR与SGR(r=0.586,n=51)和FR(r=0.640,n=51)均呈显著正相关,与FE(r=0.100,n=51)关系不显著;SGR与FR(r=0.956,n=51)和FE(r=0.447,n=30)均呈显著正相关;FR与FE(r=0.245,n=30)关系不显著。研究表明,小体质量中华倒刺鲃具有相对更高的维持能量的消耗和生长潜能,归因于小体质量鱼具有更高的摄食消化及同化能力。  相似文献   
75.
基于GIS的生态脆弱区林地生态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生态脆弱区林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机制,在对广西南丹县典型样地共41个作业区调查基础上,综合考虑与林地生态适宜性密切相关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因素,利用ARCGIS分析方法对空间数据进行组织与计算,结合AHP方法研究各参评因子权重,并选择适当的隶属函数和模糊算法对南丹县林地生态适宜性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林地生态适宜性各等级比重排序为:III级(45.62%)>IV级(27.84%)>V级(17.61%)>II级(8.93%)>I级(0%),整体隶属度值为3.5413,位于IV级水平;影响因子排序为:坡度>石砾含量>高程>土层厚度>郁闭度>坡向>灌木覆盖度>草本覆盖度。同时,根据研究结果,分析了林地生态适宜性较差的主要原因及生态恢复重建的重点。  相似文献   
76.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黄瓜中多效唑、戊唑醇、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三唑酮、丁氟螨酯及3种代谢物B-3、三唑醇和CGA205375残留的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6种农药不同施药剂量下在黄瓜中的消解动态.样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方法,经乙腈提取,以N-丙基乙二胺(PSA)和...  相似文献   
77.
基于RS的北京山前平原区土地沙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沙化是北京市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是制约其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北京土地沙化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成因对保障北京市的生态安全和改善其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利用2007年4月SPOT5卫星的多光谱和全色影像,结合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这3种辅助数据,进行沙化信息提取。根据所提取的信息,分析北京山前平原区土地沙化现状和动态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水文等多元信息资料的统计分析数据对其沙化成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研究区的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3条河流沿岸,康庄、南口地区以及怀柔、密云大沙河地区;沙地类型主要是固定沙地,以轻度和中度沙化为主;2007年与1999年、2004年北京沙化土地数据相比,沙化土地总面积呈减少趋势,表明北京市防沙治沙工作卓有成效,前景乐观,但局部依然存在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防沙治沙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8.
一株高效降解氯氰菊酯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长期使用氯氰菊酯的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三株优势菌,编号为LF-1、LF-2和LF-3。选择对氯氰菊酯降解潜力最高的菌株LF-1进行鉴定和降解特性研究。根据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对将LF-1初步鉴定为kurthia sp.;降解特性结果表明,LF-1降解氯氰菊酯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7,35℃;在最佳降解条件下培养8 d,对100 mg/L氯氰菊酯降解率达80.15%,LF-1还能降解甲氰菊酯、联苯菊酯等菊酯类农药。经SDS或EB消除质粒后,LF-1降解氯氰菊酯的能力丧失, 明该菌降解基因可能位于质粒DNA。  相似文献   
79.
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稻秸秆还田试验研究,提出了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的两种方法,总结了秸秆还田农机作业工艺、配套农机具的选择,每个环节需要采取的关键技术措施,以及与之相关的辅助技术。针对目前的应用情况,提出了今后推广应用的具体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0.
Li D  Xu Y  Shao CL  Yang RY  Zheng CJ  Chen YY  Fu XM  Qian PY  She ZG  de Voogd NJ  Wang CY 《Marine drugs》2012,10(1):234-241
Four new bisabolane-type sesquiterpenoids, aspergiterpenoid A (1), (-)-sydonol (2), (-)-sydonic acid (3), and (-)-5-(hydroxymethyl)-2-(2',6',6'-trimethyltetrahydro-2H- pyran-2-yl)phenol (4) together with one known fungal metabolite (5)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a marine-derived fungus Aspergillus sp., which was isolated from the sponge 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 collected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Four of them (1-4) are optically active compounds. Their structures and absolute configurations were elucidated by using NMR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and 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is, and by comparing their optical rotations with those related known analogues. Compounds 1-5 showed selectiv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eight bacterial strains with the MIC (minimum inhibiting concentrations) values between 1.25 and 20.0 μM. The cytotoxic, antifouling, and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also exam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