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3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499篇
林业   303篇
农学   333篇
基础科学   200篇
  519篇
综合类   2544篇
农作物   444篇
水产渔业   291篇
畜牧兽医   880篇
园艺   350篇
植物保护   27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407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probiotic on heat stress‐induced intestinal injury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broilers. A total of 180 male broiler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hree treatments with four replicates each from 22 to 42 days of age. The broilers were either raised under thermoneutral (TN) conditions (23 ± 1°C) or subjected to cyclic heat stress (28–35–28°C for 12 hr daily). The broilers kept at TN conditions were fed a basal diet, and those exposed to heat stress were fed basal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or without probiotic at a dose of 1.5 × 108 cfu/kg. Compared with the TN group, heat stress decreased (p < .05) the growth performance, reduced (p < .05) villus height and villus height: crypt depth ratio in intestinal mucosa, increased (p < .05) serum levels of D‐lactic acid on day 28 and endotoxin, TNF‐α and IL‐6 on day 42, and decreased (p < .05) serum IL‐10 content on day 42.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of probiotic reversed (p < .05) all these changes except for the growth performance in heat‐stressed broilers. In conclusion, dietary inclusion of probiotic could improve intestinal morphology and barrier function, alleviate inflammatory response, but exert no ameliorative effect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broilers under cyclic heat stress.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比较产后一段时期内酮病奶牛与健康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为奶牛酮病的防控及兽医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吴忠市某集约化奶牛场待产奶牛共30头进行为期3周的血液生化指标监测,根据β-羟丁酸(BHBA)的浓度将奶牛分为酮病组和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酮病组与对照组在生产当天(0 d)各项检测指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酮病组奶牛β-羟丁酸浓度在产后7 d时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浓度在产后7 d和14 d时显著升高(P<0.05);血糖(Glu)浓度在产后7 d时显著降低(P<0.05),产后14 d时极显著降低(P<0.01);钙(Ca)、磷(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出现低血钙、低血磷症。经分析发现,本场奶牛所患酮病为Ⅱ型酮病,酮病牛高发胎次为3~6胎,产后低血钙、低血磷、低血糖现象严重,同时奶牛酮病引发了机体肝脏功能损伤,影响母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993.
奶牛场粪污未经处理还田或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影响奶牛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粪污的物理形态为分类依据,概述了奶牛场粪污的主要危害、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包括固体粪便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微生物发酵床技术及处理产物的利用,简要分析了奶牛场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其目的在于为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地膜油葵的生长规律与密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地膜覆盖下油葵G1O1的生长规律与密度效应,结果表明:①油葵株高生长符合Logistic曲线;覆膜油葵的旺盛生长期在出苗后22~42d,不覆膜油葵在出苗后28~53d;②叶面积指数在各个时期覆膜处理均高于不覆膜处理;③干物质积累也符合Logistic曲线;覆膜处理的干物质积累直线增长期为出苗后36~59d,积累量为163.830g/株;不覆膜处理的干物质积累直线增长期为出苗后41~64d,积累量为119.821g/株;④覆膜油葵的产量比不覆膜的增加23.6%;覆膜油葵的适宜密度为66150~80250株/hm^2。  相似文献   
995.
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简称豆/禾牧草)之间的氮转移在草地农业系统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系统和豆科/禾谷类作物间作系统存在一种氮素共享的通道,即在间(混)作中,豆科植物固定大气中的氮在满足自身生长需求前提下,还通过各种途径为伴生的禾本科植物提供氮源。在混播草地中氮素转移途径主要分地上和地下两种。地上途径主要是豆科牧草的地上部分经放牧家畜采食后粪便归还土壤,后又被禾本科牧草吸收利用或者地上凋落物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矿化释放出有效氮被另一种植物吸收利用(反之亦成立)。地下途径相对复杂,可能有以下3种:1)通过植物根际沉积氮转移。2)通过菌根真菌的菌丝传递。3)通过植物根系分泌物中含氮化合物来转移。目前的研究虽然明确了有可能转移的途径,但哪一种途径是主要的方式?在氮素转移的过程中,某一途径会部分的发生,还是好几种途径同时发生,每一个途径的贡献为多少?这仍缺少关键的证据。本研究针对国内外关于豆/禾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生物固氮、豆/禾牧草间氮转移的研究现状,重点对混播草地中豆/禾牧草之间的氮素转移数量、转移途径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对可能存在的氮素转移机理进行了综述,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下一步通过将豆科植物引入我国农牧业种植结构来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提供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996.
水稻纹枯病菌核的浮沉特性与超微结构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稻纹枯病菌核的浮沉现象与超微结构的关系及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菌核结构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菌核具有浮水性,沉水性和转变性等特点,电镜扫描显示菌核的浮沉特性与菌核内外层组织解剖结构有密切关系。外层空细胞腔的厚薄决定菌核的浮沉。浮核外层较厚。沉核外层较薄,用化学药剂处理可使菌核浮或沉,甚至多次反复转变,此外,不同生态条件下形成的菌核其形成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7.
6 头装有颈静脉插管的成年湖羊,雌雄各半,按性别分组,间隔 15 min 连续采取 3 h 的血样,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性别湖羊生长激素的分泌特点。结果显示成年湖羊的生长激素呈脉冲式分泌;与雌性相比,雄性湖羊生长激素的总体水平高 179.60%(P<0.01),基线水平高 124.84%(P<0.01),峰强度高 272.80%(P<0.01),3 h 峰频率则高一倍(P<0.01)、而峰持续时间基本不变。以上结果表明湖羊生长激素的分泌有性别的差异,雄性湖羊生长激素分泌的量比雌性湖羊生长激素分泌的量高。  相似文献   
998.
广东省农业科技期刊产业化经营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至2003年,广东省有公开出版的农业科技期刊22种,占同期该省公开出版科技期刊总数的13.3%。分析了广东省农业科技期刊的现状、特点及主要存在问题,提出了推进广东省农业科技期刊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99.
高铜对大鼠肾细胞炎性因子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探讨铜中毒对大鼠肾组织炎性因子的表达和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用32只20日龄健康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其中,对照组日粮的铜(Cu)浓度为15 mg·kg-1;高铜Ⅰ组日粮Cu浓度为30 mg·kg-1;高铜Ⅱ组日粮Cu浓度为60 mg·kg-1;高铜Ⅲ组日粮Cu浓度为120 mg· kg-1。连续饲喂6个月,检测肾组织Ki-67、PCNA、IL-1β、IL-2、IL-6、IL-18、NF-κB、TNF-α的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随着日粮中铜含量增高,肾组织中Ki-67、PCNA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炎性因子IL-1β、IL-2、IL-6、IL-18、NF-κB、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β蛋白的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上升,IL-6和IL-18蛋白表达水平先上升,后下降。结果表明,日粮铜含量高于30 mg·kg-1时,将不同程度地抑制大鼠肾组织的细胞增殖,促进炎性因子的表达,造成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00.
35个粳稻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用68对SSR引物扩增了35个粳稻品种(系)的基因组DNA,结果有46对引物在35个品种间具有稳定多态性.有6个品种可用单一特异的SSR标记加以识别,其余29个品种则需要不同的SSR指纹组合才能识别.用12对核心引物构建的SSR指纹图谱能将35个粳稻品种逐一区别开来.35个粳稻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27~0.98.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82处,可将35个粳稻品种分为4类.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上反映了依据系谱分析的品种间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