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2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245篇
林业   189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93篇
  196篇
综合类   1220篇
农作物   165篇
水产渔业   65篇
畜牧兽医   413篇
园艺   155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一个新的抗玉米矮花叶病基因的发现及初步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SCMV引起的矮花叶病是我国的主要玉米病害之一, 鉴定和发掘新的抗病基因对于玉米抗病遗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以抗病自交系海9-21和感病自交系掖478杂交的一个BC2F3群体为试验材料, 通过人工接种矮花叶病毒进行抗病性鉴定, 发现该分离群体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数符合1∶3的分离比例, 推测其抗病基因是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抗感池和SSR标记连锁分析表明, 存在一个新的玉米矮花叶病隐性抗病基因(或等位基因), 将该基因命名为scm3。scm3基因来源于抗病玉米自交系海9-21, 位于第3染色体短臂3.04~3.05区域, 在SSR标记umc1965和bnlg420之间, 遗传距离分别为45.7 cM和6.5 cM。连锁的标记还有umc1307、umc2265、bnlg2241和umc2166, 它们与scm3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是8.3、13.3、15.5和19.7 cM, 这些SSR标记与scm3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为umc1965—scm3—bnlg420—umc1307—umc2265—bnlg2241—umc2166。  相似文献   
992.
为明晰气爆松土作用机理,设计外扩型、外缩型、直口型三种流孔结构,以气爆钻杆为研究对象,通过EDEM-Fluent耦合建立气爆松土仿真模型,对不同气爆压力P和松土作业深度H土壤扰动效果仿真,并进行气爆松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直口型流孔土壤扰动效果最佳,当P为0.4 MPa、H为100 mm时,出口气流速度达60 m·s-...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对甘蓝型油菜花期和生育期QTL进行定位,为精细定位和克隆早花基因及开展分子标记辅助早熟油菜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极早熟甘蓝型油菜G28、甘蓝型油菜H008及以二者为亲本构建的175个F1DH株系为材料,利用甘蓝型油菜60K SNP芯片分型技术绘制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并采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对2016─2017年度丽江和临沧2个生长环境下甘蓝型油菜的花期(FT)和生育期(MT)田间调查数据进行QTL扫描分析.[结果]F1DH株系花期与生育期具有较明显的超亲现象,表明双亲材料控制花期和生育期的位点不同.F1DH株系在丽江生长环境下花期与生育期相关系数为0.63,在临沧生长环境下二者相关系数为0.79,即花期与生育期呈较高的正相关.利用SNP芯片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共包含19条连锁群,7601个SNPs位点,总长3838.2 cM.在丽江和临沧2个生长环境下共检测到6个花期QTL和5个生育期QTL,分布于A02、A07、C02、C03、C06、C07和C09连锁群上,可分别解释2.96%~17.40%和4.98%~11.82%的遗传变异.花期QTL qFTA02-1和qFTC03-2在2生长个环境下均可检测到,加性效应值相反,其中qFTA02-1具有最高的LOD值(20.43)、贡献率(17.40%)和加性效应值(3.27 d),且与生育期QTL qMTA02-1置信区间重叠,是最主要的花期主效QTL;qFTC03-2为次要的花期主效QTL.在qFTA02-1置信区间内发现2个拟南芥花期调控关键基因FLC和FY的油菜同源基因拷贝BnaA02g00370D和BnaA02g01670D.[结论]花期主效QTL qFTA02-1和qFTC03-2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早熟油菜品种.BnaA02g00370D和BnaA02g01670D可能为qFTA02-1置信区间内控制甘蓝型油菜花期性状的目标基因.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评价解毒除湿颗粒治疗湿热毒蕴型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的临床疗效,为BP提供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60例B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解毒除湿颗粒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对照组予以醋酸泼尼松治疗,2个疗程(8周)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疱性类天疱疮疾病面积指数评分(bullous pemphigoid disease area index,BPDAI)、各单项指标评分等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以判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76%,对照组总有效率58.62%,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皮肤评分、瘙痒程度、BPDAI及激素用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但两组皮肤损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毒除湿颗粒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湿热毒蕴型BP,能改善BPDAI,其中对于皮肤评分、瘙痒程度改善较明显,且激素减量优于单用醋酸泼尼松,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中药乌紫解毒颗粒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对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5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治疗组33例,对照组予以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外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乌紫解毒颗粒口服,治疗4周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治疗组总有效率84.8%,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皮损积分、瘙痒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TNF-α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健康体检者)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中药乌紫解毒颗粒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结节性痒疹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且能降低血清TNF-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外源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NPs)对盐胁迫下生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SiNPs在生姜抗盐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以竹根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cv.zhugen)盆栽苗为试材,设置用100 mg/L SiNPs溶液喷施全株5 d后再用蒸馏水浇灌植株根部的SiNP100处理、用蒸馏水喷施全株5 d后再用20 g/L NaCl溶液浇灌植株根部的NaCl处理以及用100 mg/L SiNPs溶液喷施全株5 d后再用20 g/L NaCl溶液浇灌植株根部的SiNP100+NaCl处理,以前后均用蒸馏水处理为对照(CK)。随机选取不同处理后的生姜幼苗,观测其生长形态、光合色素(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叶绿素a+b(Chl(a+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光合作用参数(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以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与CK相比,SiNP100处理生姜幼苗的根尖数显著增加,Chl a、Chl b和Chl(a+b)含量显著提高,NPQ显著下降,Tr显著增加,SOD和CAT活性显著升高,MDA和H2O2含量显著降低,其余指标均与CK差异不显著。在NaCl胁迫条件下,生姜幼苗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叶片明显变黄,与CK相比,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尖数显著减少,4种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下降,Fv/FmΦPSⅡ和qP显著降低,而NPQ显著升高,PnTrGs显著降低,SOD、POD和CAT活性以及MDA和H2O2含量均显著升高。SiNP100预处理则可以缓解NaCl胁迫对生姜幼苗的损伤,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尖数较NaCl处理显著增加,叶片发黄症状也得到缓解;此外,与NaCl处理相比,SiNP100+NaCl处理生姜幼苗的Chl a、Chl b、Chl(a+b)含量和Fv/FmΦPSⅡ、qP、PnTr以及SOD、POD、CAT活性显著提高,而NPQ和MDA、H2O2含量显著下降,Car含量和Gs则与NaCl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外源SiNPs预处理能通过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增加光合色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调节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和H2O2含量来缓解盐胁迫对生姜幼苗造成的生长抑制和氧化损伤,从而增强生姜植株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997.
我国南方土壤磷素低、单施磷肥效果差,采用以溶磷菌为基础的调控手段能有效缓解上述问题。以庐山云雾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溶磷菌(PSB)、磷肥(过磷酸钙P1、钙镁磷肥P2)、负载材料(Mt@PSB)及其组配剂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调控效果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茶树为喜酸植物,钙镁磷肥(P2)及其组配剂碱性强,不适于茶园土壤调控。溶磷菌(PSB)、磷肥(P1)、负载材料(Mt@PSB)及其组配剂(PSB+P1、Mt@PSB+P1)调控后,茶园土壤pH均处于适宜茶树生长的范围(4.5~6.5),处理后土壤速效磷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培养45 d后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21%、30%、18%、41%和63%,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14%、104%、10%、47%和107%。极差分析结果表明,上述3个因子对土壤磷的改善效果依次为Mt@PSB、PSB和P1,且Mt@PSB+P1的效果最佳。磷形态分析结果表明,PSB、Mt@PSB、P1主要通过将有机磷矿化为无机磷提高其有效性。PSB+P1和Mt@PSB+P1组配下,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主要表现为Ca-P和Fe-P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98.
我国已经连续30年成为世界化肥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也长期居世界高位水平,化肥的过量施用既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也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收集了美国、加拿大等12个典型国家1961—2015年的人均GDP和化肥消费量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法得出各国人均GDP与化肥消费量显著相关(P<0.05),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在8000~13 000美元区间时,化肥消费量由增长阶段进入稳定或降低阶段。从我国目前人均GDP(>8000美元)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化肥的历史消费轨迹来看,我国的化肥消费量已经具备了从增长阶段转变到稳定阶段的条件。  相似文献   
999.
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N两优1998和中籼优质杂交稻万象优华占为材料,研究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能够提高水稻茎蘖数,增加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以机插秧在减基蘖肥20%内配合侧深施肥的处理效果较好。与风送方式相比,螺旋式侧深施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00.
工业大麻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性能独特而强大,能够应用到生活的各方面,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开发价值。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工业大麻成为新热点,黑龙江省率先开始重视工业大麻产业,成为全国第一大工业大麻种植基地。通过国内外对比分析,根据影响黑龙江省工业大麻产业链发展的5个因素,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企业战略与结构和同行竞争,提出了推动黑龙江省工业大麻产业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