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9篇
  免费   658篇
  国内免费   948篇
林业   694篇
农学   527篇
基础科学   450篇
  1044篇
综合类   5127篇
农作物   758篇
水产渔业   392篇
畜牧兽医   1513篇
园艺   845篇
植物保护   505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485篇
  2021年   534篇
  2020年   503篇
  2019年   440篇
  2018年   316篇
  2017年   505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551篇
  2014年   550篇
  2013年   615篇
  2012年   847篇
  2011年   863篇
  2010年   840篇
  2009年   718篇
  2008年   785篇
  2007年   687篇
  2006年   557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口腔炎是人工养殖蛇类的常见病之一,为了深入了解和尽早做好预防工作,对罹患口腔炎的成年雄蛇乌苏里蝮(Gloydius ussuriensis)进行解剖观察,并检测了相关器官的系数、血液学指标和激素等。结果表明:整体肥满度、躯体肥满度、肾系数等数值罹患口腔炎蛇略高于健康蛇;而肝系数、精巢系数和脂肪体系数等罹患口腔炎的蛇低于健康雄蛇,且前两者呈显著性差异,后者呈极显著性差异。性激素检测结果显示罹患口腔炎的蛇血液睾酮和雌二醇含量均低于健康蛇,且均具极显著性差异。血细胞指标中,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分布均差、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量和淋巴细胞比率等均为罹患口腔炎的蛇高于健康雄蛇,且具显著性差异,但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NLR)、中性粒细胞数量和比率、中间细胞数量及其比率均为患口腔炎的雄蛇低于健康蛇,且具显著性差异。结论:口腔炎不仅影响了主要代谢器官的器官系数的变化,而且血液多项指标和性激素水平也有明显差异。性激素含量的变化将对乌苏里蝮的正常生殖繁育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另外,NL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2个血常规指标可作为早期诊断炎症发生的首选参数。  相似文献   
42.
以采自贵州省贵阳市和遵义市的辣椒炭疽病病样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依照柯赫氏法则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研究引起贵州省辣椒炭疽病的病原;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研究了致病菌株对甲基硫茼灵等11种原药和10%苯醚甲环唑等6种成品药的敏感性,从而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组合复配,测定抑制活性.结果 表明: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确定其为辣椒炭疽病菌,分别为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斯高维尔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covillei)和疑似新种(Colletotrichum sp.);经敏感性测定,所选药剂对菌株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咪鲜胺、双苯菌胺、唑胺菌酯、戊唑醇等4种原药对3株辣椒炭疽病菌药效比较稳定,抑制效果较好;辣椒炭疽病菌对22.50%啶氧菌酯和10%苯醚甲环唑2种成品药剂的敏感性较高,EC50值分别为1.60 mg·L-1和2.12 mg·L-1;戊唑醇与吡唑醚菌酯3∶1和1∶1复配时,SR分别为1.7453和2.0611,1∶1时增效效果最好.啶氧菌酯与咪鲜胺1∶3、1∶1和1∶5复配时,SR分别为1.7234,1.6611和1.6585,1∶3增效效果最好.综上所述,引起贵州省辣椒炭疽病的病原菌有GY-1尖孢炭疽菌(C.acutatum);ZY-1斯高维尔炭疽菌(C.scovillei);ZY-2疑似新种(Colletotrichum sp.).  相似文献   
43.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通过糖苷键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食用菌及植物的组织中均存在丰富的天然多糖类物质。多糖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改善肠道健康等多种生理功能,作为功能性添加剂在饲料中被广泛应用。文章对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对家禽生长、免疫、产蛋性能影响进行综述,为进一步获取优质多糖及在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为推动耐热月季种质资源筛选和育种进程,总结了高温胁迫对月季形态、产量、品质、生理生化(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简述了月季对高温胁迫响应机理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月季耐热性评价指标筛选、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以及耐热月季选育工作进展.结果 表明:相较于其它花卉,月季研究目前集中于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而高温响应机理和耐热品种选育则相对滞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胁迫已是现今月季面临的重要逆境胁迫.目前,亟需结合多组学深入研究其相应机理,以加快耐热月季种质筛选和育种进程,以满足华东地区对耐热月季品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45.
利用3种培养基对两种南海海绵Axinyssa和Halichondria共附生的放线菌(Actinobacterial)进行分离和培养,共得到41个放线菌菌株,分别属于Brachybacterium、Janibacter、Dermacoccus、Brevibacterium、Saccharomonospora、Arthrobacter、Micromonospora、Tsukamurella和Streptomyces 9个属的14个种,其中Y12和Y13为候选新种属。这些放线菌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其分子方法显示这些放线菌具有产生聚酮类化合物和非核糖体多肽的潜力。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索地膜露头栽培模式下陇西同类地区黄芩栽培的最佳密度。方法:采用35 cm黑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在控制统一行距的条件下,设计4种不同的株距进行田间栽培试验,通过观测黄芩地上部分、地下药用部位的生长量、试验区药材产量和种子产量等生物经济指标,结合经济效益分析,优选黄芩地膜露头栽培的最佳密度。结果:株距5 cm栽培的鲜药产量较高,但药材商品规格、产籽量均低,增产不增收;株距15 cm栽培的鲜药商品规格较高,但产量和产籽量均偏低,经济效益低;株距10 cm栽培的出苗率、鲜药产量、产籽量、田间长势、药材商品规格表现好。结论:黄芩35 cm黑膜覆盖露头栽培,在陇西同类地区的最佳密度为行距30 cm、株距10 cm,即亩保苗22 000-22 500株。  相似文献   
47.
对3年生光皮树幼树,采用环割倒贴皮、铁丝绞缢、绳索绞缢、环刻4种人工造伤方法分别对其主干和主枝进行处理.结果表明:4种处理方法对树干直径和冠幅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铁丝绞缢主枝法处理,其树高及开花株数和开花数量都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铁丝绞缢主枝与铁丝绞缢主干法促进开花的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8.
设施韭菜安全生产关键技术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绿色、安全、放心韭菜,除了应用优质品种、实施绿色韭菜安全施肥技术外,推广绿色韭菜韭蛆防控新技术是关键。  相似文献   
49.
为了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的要求,同时最大程度地利用过去成功的风险评估案例,构建了基于案例推理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系统。针对某种产品,根据专家的知识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将每个评估指标赋权重,计算与案例库中的各个案例相似度,寻找出最大相似度案例,据此,辅助相关人员对目标案例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  相似文献   
50.
为了解贵州省三穗县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的流行血清型、毒力和耐药情况,本试验从贵州省三穗县6个规模养鸭场临床疑似RA感染的病鸭体内分离出6株分离菌,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和耐药性分析。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长出表面光滑、圆形半透明的滴状菌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小杆菌,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分离菌均不具运动性,尿素、触酶和氧化酶试验均为阳性,符合RA生化特性,将6株分离菌分别命名为SS-RA1~SS-RA6;6株分离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NCBI上RA参考菌株的基因序列相似性≥98%,说明6株分离菌均是RA;SS-RA1~SS-RA4为血清2型且含有8种毒力基因(OmpA、CAMP、wza、AS87_04050、Fur、SIP、TbdR1和luxE基因),SS-RA5和SS-RA6为血清11型,缺失AS87_04050基因,仅含有上述其余7种毒力基因;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毒组雏鸭均全部死亡,对照组雏鸭未表现明显临床症状,表明6株分离菌对雏鸭均有致病力;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株分离菌仅对羧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和头孢哌酮7种抗菌药物敏感,对其他13种抗菌药物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00%。本试验成功分离得到6株RA,为贵州省三穗县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疫苗选择和药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