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61篇
农学   81篇
基础科学   34篇
  112篇
综合类   201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91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平均分子量分别为3000、5000、10000的0.3%(w/v)壳寡糖溶液处理黑麦草种子并对处理过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幼苗抗病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分子量壳寡糖溶液处理黑麦草种子,均可以提高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且提高了幼苗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强了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诱导了病程相关蛋白(即,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及苯丙氨酸解氨酶)的表达。其中,以平均分子量为10000的壳寡糖对种子活力及幼苗的生长和抗病酶活性的影响最好,其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2.64%、60.47%;苗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0.98%、33.80%、43.17%、15.73%、26.41%。  相似文献   
32.
柳杉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针叶用材树种,具有树形高大,纹理直等特点,已广泛用于板材和建筑生产中,研究柳杉木材形成过程中维管形成层及木质部区转录组特征,为木材形成主要过程的分子机理,木材形成有关基因调控,培育优良材质的林木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以柳杉形成层组织为材料,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4个不同发育阶段的柳杉维管形成层进行转录组测序;对Unigene进行了蛋白功能注释、分类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等。测序数据参照无参转录组测序流程进行分析,一共产生105.9 Gb的数据,过滤后Clean reads均达到90%以上。Clean reads经Trinity软件进行组装,一共产生64 969个Unigene,对Unigene进行拼接,拼接后的Contigs序列有29 381条、Singletons有35 588条,总长度为83 003 836 bp。将Unigen与七大功能数据库(NR, NT, GO, COG, KEGG, Swissprot, Interpro)进行比对,共有42 836个Unigene得到注释,占总Unigene的66.05%。GO注释共有89 644个转录本得到注释。对GO注释转录本进行分类,其中有38 432个转录本(42.87%)注释为生物过程,有32 749个转录本(36.53%)注释为细胞组分,有18 463个转录本(20.6%)注释为分子功能。KEGG注释有31 580个Unigene得到注释。分为6大类为:细胞代谢过程、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人类疾病、代谢作用、生物体系统。其中代谢作用涉及的Unigene最多达18 580个,占KEGG总注释Unigene的58.83%。另有37 762个Unigene得到COG注释,被分为25类,其中注释数目最多的类型是仅预测一般功能的Unigene,占总数的16.9%;其次是转录,比例为8.8%;再次是复制、重组及修复,占总数的7.8%。本研究最后分析了可能参与木材形成重要功能基因,为探讨木材发育的分子机制及进行重要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3.
A chemical study on the extracts of soft coral Lemnalia bournei resulted in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ix new bicyclic diterpene glycosides including three new lemnaboursides E–G (1–3), and three new lemnadiolboursides A–C (4–6), along with three known lemnaboursides (7–9).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detailed spectroscopic analysis, ECD analysis, chemical methods,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literature data. Lemnadiolboursides A–C (4–6) contained a lemnal-1(10)-ene-7,12-diol moiety compared with the lemnaboursides. All these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fo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cell growth inhibition of A549, Hela, HepG2, and CCRF-CEM cancer cell lines; and inhibition of LPS-induced NO production in RAW264.7 macrophag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pounds 1, 2, and 4–6 exhibit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Bacillus subtilis (MIC 4–16 μg/mL); compounds 1–9 displayed low cytotoxicity on the CCRF-CEM cell lines (IC50 10.44–27.40 µM); and compounds 1, 2, and 5 showed weak inhibition against LPS-induced NO production (IC50 21.56–28.06 μM).  相似文献   
34.
1984—1987年在湖南桔园进行了综防对策、化防对策和自控(不采取任何人为的防治措施)等处理对柑桔主要害虫——糠片蚧种群影响的比较研究。综防区采用综合措施,刷洗主干,释放部分天敌,剪去蚧虫为害严重的枝条,冬季和夏季分别施用一次松脂合剂和矿油乳剂;化防区按常规每年喷药5—6次;结果表明:综防区全年虫口密度与化防区相近,两者均显著低于自控区;综防区糠片蚧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未受到明显的损害,捕食性蓟马、钝绥螨等捕食性天敌明显多于自控区;其它非生物致死因子对幼蚧的作用大于化防区,果实出口率自1986年起亦较化防区显著上升。自控区糠片蚧未得到控制,果实出口率较化防区降低13.3%—29.8%。化防区各种天敌的作用均显著下降,农药残留亦高。除自控区和化防区柑桔全爪螨为害较重外,其它害虫在各区的为害均处于较低的水平。文章还评价了在三种处理区致死因子对糠片蚧种群趋势指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杂交制种稻粒黑粉病接种体芽殖附生阶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粒黑粉病(Neovossia horrida)是一种田土积累、种子传带、花期侵染的严重病害。其初次侵染源是病菌的冬孢子。  相似文献   
36.
Femtosecond time-resolved Faraday rotation spectroscopy reveals the instantaneous transfer of spin coherence through conjugated molecular bridges spanning quantum dots of different size over a broad range of temperature. The room-temperature spin-transfer efficiency is approximately 20%, showing that conjugated molecules can be used not only as interconnections for the hierarchical assembly of functional networks but also as efficient spin channel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class of structures may be useful as two-spin quantum devices operating at ambient temperatures and may offer promising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versatile molecule-based spintronic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37.
葡萄新品种‘紫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野生刺葡萄资源中选育出的新品种‘紫秋’, 植株生长势强, 适应性强, 耐旱、耐粗放栽培,抗病性强, 适合南方高温、多湿气候条件, 而且结果早, 产量高, 果实味甜, 风味好, 市场上颇受欢迎。  相似文献   
38.
从美国进境苹果中截获的链格孢Alternaria sp.,经分离纯化后,得到菌株(MP1),通过观察其产孢表型、孢子的形态特征以及接种试验后的病果症状,初步确定为苹果黑斑病菌Alternaria mali Roberts。  相似文献   
39.
不同生态区藏山羊的产绒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  王杰 《四川草原》1998,(3):57-62
选择青藏高原四个不同的生态区,对藏山羊的产绒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藏两个产区藏山羊的产绒量和绒的主要品质指标均高于四川两个产区,尤其是西藏阿里地区藏山羊的产绒量和绒的品质明显优于其他产区,四川茂县藏山羊的产绒量和绒的品质较差;同时,西藏两产区藏山羊的产绒量从年龄上看以4岁较高,从毛色上看以白色个体较高;四个不同生态区内藏山羊的产绒性能差异较大,越严酷的高寒生态条件,其产绒量越高,绒的品质越好。今后应根据不同的生态区按不同的生产方向对藏山羊这一宝贵的基因库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0.
黄瓜种质资源遗传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82,自引:6,他引:76  
张海英  王永健 《园艺学报》1998,25(4):345-349
利用RAPD技术对多个生态型的黄瓜材料的遗传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从20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用于PCR反应,39.2%的扩增条带表现多态性;每个生态型品种都具有其特有的扩增(缺失)带以区别其他生态型品种;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3大类群:华北类群、华南类群和欧洲温室类群。从分子水平验证了传统的黄瓜地域分类标准及黄瓜是遗传基础狭窄的蔬菜作物。对利用RAPD技术进行亲缘控制研究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