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3篇
  免费   437篇
  国内免费   726篇
林业   565篇
农学   675篇
基础科学   436篇
  949篇
综合类   3114篇
农作物   491篇
水产渔业   377篇
畜牧兽医   1068篇
园艺   387篇
植物保护   32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349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465篇
  2012年   594篇
  2011年   562篇
  2010年   532篇
  2009年   509篇
  2008年   472篇
  2007年   447篇
  2006年   384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 from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herb tea (PSGP) was isolated by hot-water extraction and ethanol precipitation.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preliminary immunomodulating activity of PSGP were investigated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showed that PSGP was a typical nonstarch heteropolysaccharide, with glucose being the main component monosaccharide (23.2%), followed by galactose (18.9%), arabinose (10.5%), rhamnose (7.7%), galacturonic acid (4.7%), xylose (3.9%), mannose (3.1%), and glucuronic acid (1.2%). PSGP could significantly stimulate peritoneal macrophages to release nitric oxid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is immunostimulating activity of PSGP was further demonstrated by its inhibition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colon carcinoma HT-29 and SW-116 cells incubated with the supernatant of PSGP-stimulated macrophage culture. It is evident that PSGP is a very important ingredient responsible for at least in part the immunomodulating activity of G. pentaphyllum herb tea.  相似文献   
942.
西安市近55年来降水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回归分析法、小波分析、M-K突变分析,对西安站近55a的降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近55a来,西安降水量呈波动变化过程.受大气环流的影响,西安地区的降水与西北地区东部的降水变化一致,春季、夏季、秋季降水量都在下降,冬季降水在波动中有明显增加趋势;秋季降水与El Nino、La Nina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冬季降水量增加显著与西风势力增强和南来水汽增多有很大的关系;3a、6a左右时间尺度在55a中始终存在,且周期振荡稳定.突变分析表明西安的降水在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左右有显著的突变点存在,即发生了明显的两次突变,两次突变都是由多雨期到少雨期.  相似文献   
943.
祁连山北坡主要植被下土壤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半微量凯氏、氢氧化钠-钼锑抗比色法、CaCO2分子式求法、土壤烘干法、环刀法等进行土壤异质性相关因子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山地灰褐土、山地淋溶灰褐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山地栗钙土的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1.88%、10.85%、10.73%、1.65%.(2)青海云杉林、高山灌丛林、祁连圆柏林、低山灌丛林、牧坡草地、无林地0-60 cm土壤容重依次减小,而总孔隙度依次增大.  相似文献   
944.
 为揭示伤害信号--茉莉酸类(JAs)对倍半萜可能的调控作用,以3年生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树苗为试材进行机械伤害和外施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测定其茎中内源JAs和倍半萜含量。结果表明,机械伤害处理1 h后,内源JAs含量显著增加,随后迅速下降;伤害处理24 h后又有小幅升高。伤害处理诱导白木香产生3种倍半萜(δ–愈创木烯、α–愈创木烯和α–葎草烯)且含量随着伤害时间延长而增多。外源MeJA处理也能够诱导产生相同种类的倍半萜且诱导强度大于伤害处理。伤害早期(1 h)内源JAs含量升高和伤害后期(48 h)倍半萜含量增多是植物启动相应的防御反应和抵御伤害胁迫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45.
为了解国内外堆肥氨挥发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态势,以“composting or compost”、“ammonia or NH3”和 “emission or volatilization”等为主题词,搜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并利用VOSviewer、CiteSpace等可视化分析软件,对 2000—2021年国内外发文量的变化趋势、主要研究机构、高被引文章、研究热点与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1年,全球堆肥氨挥发领域年发文量较少且平稳。自2012年开始,中国在堆肥氨挥发领域发文量快速增长,目前中国的发文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农业大学在堆肥氨挥发领域的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均位列世界第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巴塞罗那大学篇均被引次数较高。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为畜禽粪便、污泥等富含蛋白质的堆肥原料、堆体自身理化性质与外部环境等氨挥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堆肥添加剂以及堆肥工艺调控减排措施与机理。2000—2010年,生物过滤技术被用于减少堆肥氨排放,且温度被认为是影响堆肥氨挥发的重要因素;2011—2021年氨气、氧化亚氮、生物炭成为热点关键词,生物炭作为改良剂减少氨挥发与温室气体排放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从关键词突现图谱可以看出,生物炭(biochar)突现强度高,突现年份近,这是近五年的热点,有可能是未来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新型低成本、可回收调理剂的开发与应用、生物炭等调理剂固定的氮素的稳定性、以及含氮气体、含硫臭气、温室气体与重金属、抗生素、抗性基因等多种性质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可作为未来的研究前沿。综上,本研究可为了解2000—2021年来堆肥氨挥发领域的发展态势提供参考,并且为堆肥氨挥发研究领域未来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946.
为获得优良秸秆降解放线菌,解析其秸秆降解特性,从森林土壤和秸秆堆肥环境中采集样品,采用富集培养方法筛选目标菌株,通过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降解菌分类地位,结合扫描电镜技术分析降解过程中菌株对秸秆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考察培养温度、初始pH和氮源种类等培养条件对菌株降解秸秆的影响规律,以天然纤维素为底物测定菌株胞外纤维素酶活力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本研究筛选获得的菌株ZY-2经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2)Streptomyces rochei ZY-2在7 d内对秸秆的降解率可达29.23%,且能同时降解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3种组分的降解率分别为42.82%、47.05%和13.63%;3)菌株降解秸秆时,温度控制在35~45℃,初始pH控制在6.0~8.0,以有机氮为氮源生长时降解效果较好;4)菌株胞外能同时检测到内切纤维素酶和外切纤维素酶活性,生长前期内切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第4天达到峰值(0.12 U/mL),而生长后期外切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第6天达到峰值(0.23 U/mL)。本研究筛选的菌株ZY-...  相似文献   
947.
为研究外源细颗粒态有机质对土壤重金属吸附特征的影响,以紫色土坡耕地、冬水田和水旱轮作田土壤为对象,通过吸附动力学试验和等温吸附试验,探索猪粪源胶体态有机质(COM,10~0.45 μm)和溶解态有机质(DOM,<0.45 μm)及其不同初始浓度对土壤镉(Cd)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3种利用方式土壤对Cd的动态吸附(R2>0.90),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拟合Cd的等温吸附(R2>0.95),供试土壤对Cd的吸附均为强烈的非线性(Freundlich模型非线性指数<0.42)化学吸附。3种利用方式土壤对Cd的吸附强度顺序为水旱轮作田>冬水田>坡耕地,Cd吸附强度与土壤pH、有机质和粉粒含量正相关。猪粪源DOM比COM更能抑制土壤Cd的吸附,且二者均对水旱轮作田土壤吸附Cd的影响最明显。猪粪源COM和DOM初始添加浓度(0~100 mg·L-1,以C计)对土壤Cd吸附量的影响呈现较快(<30 mg·L-1,以C计)降低和平稳非显著增加的特征。对于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土壤,在施用外源有机肥时,应同时注重外源DOM和COM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活化效应,尤其是降雨径流中重金属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48.
通过调查同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不同样地中多个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分析和探讨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的环境因素。本项目在云南哀牢山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原生林生态系统中进行,选择3个山谷样地上游森林生态系统原生土区域中7个主要树种作为研究对象,调查0~10 cm表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硬壳柯、变色锥、木果柯、多花山矾和南洋木荷等5个乔木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云南连蕊茶和云南越桔2个灌木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含量;5个乔木树种中硬壳柯和南洋木荷2个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大于另外3个乔木树种,说明不同树种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异质性有明显影响。7个不同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比例在老君山神山谷样地中达到最大值,在三棵树山谷样地中降低为最低值,说明不同山谷样地中的环境条件也可以显著影响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有机碳含量及两者之间的比例。本项目研究结果充分证明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规律的复杂性和环境控制因子的多样性,可为全球各种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成分和碳贮量等方面的研究内容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49.
郑1311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以郑9805为母本,以漯F20?3为父本,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7—2018年河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21.7 kg·hm-2,较对照豫豆22增产13.7%,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998.8 kg·hm-2,较对照豫豆22增产15.9%;2017—2018年...  相似文献   
950.
报道安徽省分布的植物新记录种2个,分别为葡萄科的小叶葡萄(Vitis sinocinerea W. T. Wang)和豆科的光萼猪屎豆(Crotalaria zanzibarica Ben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