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55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24篇
  62篇
综合类   409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61.
In order to procure the optimum quality of control for full-controlled wireless mesh network, the primary influencing factor network time delay is analyzed. In order to get the optimum quality of control,the minimum network time delay should be acquired,and the algorithm of branch and bound is given to solve this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quality of control for the whole network system with decreasing the delay time can be optimized by adjusting the number of nodes, the average transmission hop counts, and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ful channel access and transmission for random nodes.  相似文献   
62.
基于RS和GIS技术,以2007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获取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基础上,借助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完成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叠加分析,定量分析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和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耕地和林地的面积之和比例为90.30%,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土壤侵蚀强度上呈现整体以轻度侵蚀、中度侵蚀为主,局部有强烈侵蚀的土壤侵蚀特征;林地在微度侵蚀上的面积最大,耕地在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和重度侵蚀上的面积最大;未利用地在各个土壤侵蚀强度上的面积最小,其中在重度侵蚀上没有分布。  相似文献   
63.
洞庭湖平原不同稻田生境越冬蜘蛛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庭湖平原越冬稻田蜘蛛共有8科16属21种,其中拟水狼蛛和食虫沟瘤蛛为优势种。异质性大的越冬稻田及田埂蜘蛛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个体总数均大于异质性小的越冬稻田和三光田埂,越冬稻田蜘蛛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大小主要由群落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总数决定,与均匀度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 通过外援复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研究骏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关系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可改善果实品质的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新疆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选用6 a生密植骏枣为对象,以超敏蛋白、亚精胺、水杨酸、DA-6为材料进行复配3个配方,调查分析喷施对叶片与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 通过外援亚精胺、水杨酸和DA-6复混试剂的应用,显著增强源叶的供应能力,减缓了库果的生长速度。在骏枣果实第一次快速生长期源叶、库果之间的IAA比值较对照提高了183.0%,单果重和产量分别较CK提高了27.69%和25.18%。超敏蛋白或水杨酸与亚精胺和DA-6的组合均显著提高了骏枣叶片从白熟到成熟期ZR的含量,ZR的叶果比能持续维持在1.37以上的高水平。30 mg/L的DA-6是提升骏枣叶片后期营养供应能力的核心物质之一。结论 在枣树坐果后喷施0.25 mmol/L水杨酸与0.1 mmol/L亚精胺和 30 mg/L DA-6的混合试剂,可解决骏枣因前期生长过快,后期营养不足致使干物质积累不够,果实不饱满、抗性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5.
产香真菌GS—1为分离自构树枯枝的一株丛赤壳Nectria cinnabarina,该菌株产生浓郁的香味,其挥发性物质对多种重要植物病原菌均有明显的熏蒸抑制作用。为明确菌株GS—1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病原菌的熏蒸抑菌机制、挥发性物质化学组分及菌株生长过程中的挥发性物质释放量的动态规律,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GS—1菌株挥发性物质对灰葡萄孢菌丝和细胞结构的影响,通过HS—SPME法萃取产香真菌GS—1挥发性物质,并通过GC—MS进行挥发性物质释放时间规律的测定和组分鉴定。结果表明,菌株GS—1挥发性物质处理后,灰葡萄孢菌丝出现皱缩、畸形、顶端尖细等现象,同时细胞质含量减少且空腔增多。菌株GS—1挥发性物质释放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总体呈先升高后略降低逐渐趋于平稳的趋势,在第12 d达到最大峰值。从菌株GS—1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到34个化学组分,鉴定了其中18个组分,主要组分为[3S—(3α,3aβ,5α)]—1,2,3,3a,4,5,6,7—八氢—αα,3,8—四甲基—5—薁甲醇、表荜澄茄油烯醇和α—广藿香烯,分别占挥发性物质总量34.22%、10.70%和5.60%。这些结果为菌株GS—1挥发性物质在植物病害防控中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为探讨锦珠草颗粒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理,将350羽12日龄海兰褐鸡随机均分7组:锦珠草颗粒预防组,低、中、高剂量治疗组,药物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胸肌接种鸡大肠杆菌O78,预防组于攻毒前3 d灌服锦珠草颗粒,各药物治疗组于攻毒后6 h给药,连用5 d。结果表明,锦珠草颗粒预防组保护率极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低、中、高剂量组有效率、治愈率极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药物对照组相当(P0.05);锦珠草颗粒预防组体增质量极显著高于模型组和药物对照组,中、高剂量组与健康对照组相当(P0.05);中剂量组在试验第11天时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中、高剂量组在第3,7,11天时ALT、AST、ALB和TBIL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与健康对照组相当(P0.05),其中TBIL水平极显著低于药物对照组(P0.01)。说明锦珠草颗粒能有效抑制促炎因子,调节或控制血清生化指标,有效防治鸡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67.
孙盟  支庚寅  王宁 《北方园艺》2021,(1):153-159
为保持绿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稳定绿豆生产者的风险态度,使其在生产中降低风险投入的同时增加生产效益,利用黑龙江省213户绿豆生产者的调研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黑龙江省绿豆生产者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事绿豆种植年限、绿豆市场价格、退休后继续从事绿豆种植、主粮(玉米、大豆、水稻)种植面积占比增加均对不同程度的风险态度有影响。为稳定生产者的风险态度,提出了提高生产者们对绿豆种植风险的意识水平,多渠道加强培训;鼓励达到退休年龄的生产者继续从事绿豆种植;建议国家农业相关部门提高对主要粮食作物的补贴或惠民政策标准及价格的调控等建议。  相似文献   
68.
非昆虫源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非昆虫源人工饲料饲养七星瓢虫的捕食能力,在室内比较了用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种群和蚜虫饲养的七星瓢虫种群对豆蚜捕食作用的异同。结果表明,两种七星瓢虫种群各虫态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人工饲料饲养种群的1~4龄幼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是20.9、36.0、100.2、403.2、490.9和395.3头,蚜虫饲养种群的1~4龄幼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是20.0、28.9、102.1、476.2、472.2和396.4头。结果说明两种种群各虫态对豆蚜的最大日捕食量差异不大,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豆蚜也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9.
基于分散固相萃取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快速检测西瓜和黄瓜中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 (PSA) 和C18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GC-MS/MS) 测定,多反应检测模式 (MRM) 分析,内标法定量。考察了提取溶剂及吸附剂种类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优化了气相色谱-质谱条件。结果表明:在1~500 μg/L范围内,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 为0.994 3~0.999 9。在0.01、0.1和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在西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0%~105%,相对标准偏差 (RSD,n = 5) 为3.4%~13%;在黄瓜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2%~104%,相对标准偏差 (RSD,n = 5) 为1.3%~9.3%。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的定量限 (LOQ,S/N = 10) 为0.3~0.6 μg/kg,检出限 (LOD,S/N = 3) 为0.1~0.2 ng。该方法简单、高效、快速,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适用于西瓜、黄瓜中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究小车河底栖硅藻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硅藻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5年6月对贵阳市小车河(阿哈水库到南明河段)10个样点采集的30个水样进行底栖硅藻调查。[结果]鉴定小车河底栖硅藻为2纲6目9科22属131种(包括亚种和变种),从硅藻分布的规律来看,小车河底栖硅藻的绝对丰度在各个采样点都存在差异,且以小环藻属为优势种。通过回归分析,小车河硅藻细胞密度与水体总磷含量呈明显正相关,与水温无明显线性关系。[结论]调查结果为小车河水环境监测、河流的保护与利用,以及维护生态平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