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64篇
  免费   1066篇
  国内免费   1720篇
林业   1842篇
农学   1779篇
基础科学   1015篇
  2244篇
综合类   7361篇
农作物   1203篇
水产渔业   740篇
畜牧兽医   3263篇
园艺   1007篇
植物保护   896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677篇
  2021年   718篇
  2020年   700篇
  2019年   646篇
  2018年   536篇
  2017年   768篇
  2016年   597篇
  2015年   873篇
  2014年   871篇
  2013年   1010篇
  2012年   1276篇
  2011年   1396篇
  2010年   1294篇
  2009年   1215篇
  2008年   1162篇
  2007年   1146篇
  2006年   949篇
  2005年   846篇
  2004年   459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491篇
  2001年   491篇
  2000年   431篇
  1999年   332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6篇
  195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锌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0头荷斯坦种公牛,随机分为5组,单因子饲养试验设计,分别饲喂不同锌水平的日粮,A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D、E组锌的添加水平分别为50、80、110和200 mg/kg(按日粮干物质计),试验期为8个月。结果表明:(1)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酶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对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2)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清中睾酮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血清锌影响不显著(P>0.0 5)。综合分析不同锌水平试验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得出,锌的适宜添加量为1 1 0 mg/kg日粮干物质。  相似文献   
932.
针对设施园艺特殊作业场景对电驱移动平台灵活作业与高操纵稳定性需求,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四轮轮毂电机独立驱动的分布式设施园艺电驱移动平台,并提出了一种可提高转向灵活性与稳定性的自适应防滑控制策略。在该控制策略中,首先构建电驱移动平台动力学模型与Ackermann差速转向模型,结合速度瞬心原理及轮胎侧偏角确定各车轮转向目标转速;其次,为提高电驱移动平台对时变附着系数的适应能力,采用改进的强跟踪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设计复杂路面识别器,实现对路面附着系数准确估计;最后,设计基于自适应滑模算法的防滑控制器,根据路面附着系数估计值确定车轮相对最佳滑转率并实时控制滑转率。为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开展了Carsim-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与分布式设施园艺电驱移动平台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准确估计复杂道路下路面附着系数,降低车轮滑转率误差;在不变路面、对接路面与对开路面3种工况下,左侧车轮滑转率误差分别为0.031、0.015和0.038,右侧车轮滑转率误差分别为0.026、0.005和0.028;在不变路边随机路面实测路况下,电驱移动平台路面附着系分别数约为0.44和0.47,最大滑转率分别约为0.69和0.68,有效抑制了轮胎转向时的过度滑转,提高了电驱移动平台的行驶稳定性。研究可为设施园艺车辆驱动防滑控制提供具体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33.
【目的】分析棉花蕾期不同低温胁迫对不同棉花品种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研究棉花蕾期的抗冷响应规律,筛选棉花蕾期耐冷性相关的指标,为耐冷资源鉴定、耐冷棉花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于棉花蕾期设置3个低温梯度:T1(20℃/15℃,昼/夜)、T2(15℃/10℃)、T3(10℃/5℃)和对CK(28℃/20℃)处理。【结果】蕾期棉花在低温胁迫条件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qP、SPAD下降,NPQ、Fo上升。而Fv/Fm在20℃/15℃以上低温和15℃/10℃低温初期升高;10℃/5℃以下低温和15℃/10℃低温后期下降。【结论】可根据蕾期棉花的Fm、Fo等荧光参数来判断其受到的低温胁迫程度。  相似文献   
934.
大蒜收获机参数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大蒜收获效率低、损伤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大蒜收获机,主要包括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行走系统、操纵系统、振动系统及切割系统。同时,采用了二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方法对影响其性能的入土深度和入土角度这两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参数优化试验,获得取整后的最佳参数组合为:入土深度8cm,入土角度2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大蒜挖出率为97.96%,大蒜损伤率为1.03%。研究结果对大蒜收获机的研发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935.
黄花草木樨是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一种外来入侵植物,对被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通过样方调查和种子萌发实验,对黄花草木樨的生殖构件特性和种子休眠萌发特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其繁殖能力。结果表明,密度对黄花草木樨各生殖构件性状影响各不相同,单枝种子量、总种子量和百粒重与密度成反比,而分枝数在中密度下达到最大,高密度和低密度的株高和分枝数均比中密度下的小;在生殖构件性状相关性方面,总种子量与单枝种子量(r=0.946)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枝种子量(r=0.178)呈显著正相关;在萌发特性方面,冷藏对黄花草木樨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萌发率提高了约10%,而冷冻对黄花草木樨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萌发率降低约30%;在常温条件下,黄花草木樨种子休眠特性表现为前7个月波动变化很大,7~20个月之间变化基本平稳,萌发率保持80%左右,之后开始逐渐下降,5年后下降至10%以下。研究表明,黄花草木樨具有较高的种子产量和持久的高萌发率,有利于其种群的扩散和定殖。  相似文献   
936.
以甘肃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数十年气象定点观测资料为基础,统计、分析了民勤荒漠区无霜期、春季低温、冻土层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地区平均终霜期为5月10日,初霜期为9月28日,50 a来终霜期有逐渐提前、初霜期有逐渐推后的趋势,但不同年份变异幅度增大;3-5月份地表平均最低温度、气温逐渐上升,≤0℃出现比率下降,但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大强度的降温天气时有发生;3月份冻土层的变化与气温变化趋势相近。30 a以来地表平均日最低温度和气温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37.
赫诚 《北方水稻》2006,(1):73-73
水稻良种繁育单位要严格按种子繁育规程繁育良种;严格除杂除劣,保证种子纯度;安排好水稻新品种展示田;找好代销商;搞好稻农技术培训工作;适时召开水稻新品种观摩会;借助新闻媒体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938.
赫诚 《北方水稻》2006,(3):28-29
港辐7号是利用系统选育与核辐射诱变技术相结合方法育成的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64d,属中晚熟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株高98cm,平均穗粒数120.5粒,千粒重24.5g,一般产量550 kg/667 m2。米质优良,有八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二项达二级标准。最适宜栽培密度为13 cm×30 cm,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重施底肥,蘖肥分两次施,合理施用穗肥,及时防治白叶枯、穗颈瘟、纹枯病及二化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在辽宁适宜在丹东、大连等地区种植,省外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宁夏、新疆、四川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939.
The Yao silkworm is a unique silkworm resource producing yellow flat plate silk that has only been reared by the Baiku Yao ethnic group in Nandan County, Guangxi Province, China for a thousand years. Here, we report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s (mitogenomes) of five Yao silkworm strains and 10 local Guangxi strains of the domestic silkworm (Bombyx mori) L. (Lepidoptera: Bombycidae), and use the resulting mitogenomes and the available Bombyx mitogenomes to characterize their genome architecture and trace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the Yao silkworm. The five Yao silkworm mitogenomes exhibited genome architectures identical to typical set of 37 mitochondrial genes (13 protein-coding genes, 22 transfer RNAs, and two ribosomal RNAs) and a high level of genome sequence similarity with the domestic silkworm. Mitogenome-based phylogenetic reconstruction provided solid evidence that the Yao silkworm shares a common ancestor with the domestic silkworm. Sliding window analysis uncovered a distinct variation pattern in the mitogenome between the Yao silkworm and the other domestic silkworm strains. The phylogenetic analyses revealed a basal placement of the Yao silkworm among all available domestic silkworm strains, indicating that the Yao silkworm is an ancient population of the domestic silkworm. Our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Yao silkworm (B. mori) is a lineage of the domestic silkworm, which for the first tim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origin of the Yao silkworm.  相似文献   
940.
农业生产过程中肥料和农药的大量施用,造成农田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开发农田面源污染的减控技术对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沟渠不仅兼具农田排水沟的过水功能,同时是有效消减面源污染且适合中国农情的重要生态措施之一。该研究阐述了生态沟渠对农田面源污染的消减机理(底泥吸附及植物阻抗作用、植物/微生物吸收作用、降解去除作用);通过整理分析559组生态沟渠野外观测试验数据,剖析了污染物初始浓度、水力停留时间、植物种类、生物量这4个主要影响因子对农田排水中N、P及农药去除率的影响;进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多因子影响与N、P及农药去除率之间建立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随单一因子污染物初始浓度、水力停留时间或生物量增大而增大,但与植物种类没有显著关系(P>0.05);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对总氮/总磷去除率的贡献大于生物量。农药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生物量增大而增大,随污染物初始浓度增大而减小,与植物种类没有显著关系(P>0.05)。研究可为生态沟渠的合理构建和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