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99篇
  免费   2206篇
  国内免费   3306篇
林业   2392篇
农学   2078篇
基础科学   1697篇
  3448篇
综合类   16655篇
农作物   2613篇
水产渔业   1518篇
畜牧兽医   5385篇
园艺   2477篇
植物保护   1448篇
  2024年   192篇
  2023年   646篇
  2022年   1544篇
  2021年   1480篇
  2020年   1464篇
  2019年   1242篇
  2018年   987篇
  2017年   1555篇
  2016年   1093篇
  2015年   1661篇
  2014年   1739篇
  2013年   2067篇
  2012年   2876篇
  2011年   2936篇
  2010年   2712篇
  2009年   2426篇
  2008年   2524篇
  2007年   2298篇
  2006年   1910篇
  2005年   1475篇
  2004年   1020篇
  2003年   769篇
  2002年   874篇
  2001年   772篇
  2000年   624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8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9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2.
旨在了解上海地区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VP1基因与致病性,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出13株FCV,经RT-PCR和测序获得分离株VP1的基因序列,与参考株VP1基因进行同源性和遗传演化分析,对2株分离株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13株上海地区分离株VP1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互间相似性为74.3%~99.8%,与参考株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也较低,符合FCV易突变的特征;进化树分析表明,上海地区FCV流行株主要来自国内北方地区,少数毒株来自国外地区;通过对宿主临床症状、VP1进化树和VS-FCV特征性氨基酸位点进行分析,筛选出7株FCV强毒株;动物致病性试结果验表明,FCV-SH202101株和FCV-SH202113株可导致感染猫发病和死亡,潜伏期为1~2 d,接种后第3天即可检测到排毒,不同年龄段猫的病程不一致,可导致幼猫5 d后死亡,成年猫病程可持续11~18 d,2株分离株在致病性方面均符合VS-FCV特征。本研究丰富了中国FCV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为VS-FCV毒株的筛选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为FCV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3.
通过采用阳离子醚化淀粉/海藻酸钠/黄原胶/纳米TiO2/壳寡糖为原料制备微囊化SP4噬菌体,为控制沙门菌感染提供生物制剂。选用沙门菌SP4噬菌体,采用液滴法来制备微囊化SP4噬菌体,并对其效价、阳离子醚化淀粉浓度、海藻酸钠浓度、黄原胶浓度、壳寡糖浓度、pH稳定性、热稳定性、模拟胃液稳定性、模拟肠液释放行为以及保存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阳离子醚化淀粉浓度为2.4%、海藻酸钠浓度为2%、黄原胶浓度为1%、壳寡糖浓度为0.6%时,微囊化SP4噬菌体微球外形规则,包封率为97.5%,在pH5.0~8.0、温度10~30℃、模拟胃液pH2.0、0~30 min和pH3.0、0~150 min噬菌体保持较高的生物学活性,模拟肠液中4 h,噬菌体完全释放,4℃环境下保存6周噬菌体效价无明显降低。综上表明,微囊化沙门菌SP4噬菌体显著提高了噬菌体的稳定性和缓释性能,其耐酸特性利于抵御胃酸的分解,具有应用于生物防治的潜力,为进一步采用多因素试验制备微囊化沙门菌SP4噬菌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旨在研究藏猪对饲粮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消化及其与粪便细菌的相关性,探索藏猪具备较强纤维降解能力的潜在因素。采用消化试验测定150 d放牧藏猪、舍饲藏猪和商品猪(杜×长×大猪,DLY猪)对饲粮纤维的表观消化率。采集粪便样品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测定粪便细菌16S rRNA基因全长序列,分析粪便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获取饲粮纤维表观消化率与粪便中细菌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放牧藏猪对饲粮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舍饲藏猪与DLY猪(P<0.05)。在放牧藏猪、舍饲藏猪与DLY猪粪便细菌中共鉴定出15个门、26个纲、48个目、87个科、190个属、419个种。放牧藏猪粪便细菌中有1个门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3个属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与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3个种(Alloprevotella ravaFibrobacter intestinalisSuccinivibrio dextrinosolven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藏猪与DLY猪(P<0.05),并与饲粮纤维表观消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放牧藏猪具备较强的纤维消化能力,这种能力与粪便中的纤维降解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5.
旨在克隆山羊SRSF10基因序列,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并通过过表达和干扰手段阐明SRSF10对山羊肌内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本研究以简州大耳羊(Capra hircus)为试验对象,利用RT-PCR技术克隆山羊SRSF10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研究其在成脂诱导分化不同阶段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转染pcDNA3.1-SRSF10过表达载体和SRSF10-siRNA至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通过油红O和Bodipy染色法从形态学上明确其对脂滴积聚的影响; 通过qPCR方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获得山羊SRSF10基因序列为1 026 bp,其中CDS区552 bp,共编码183个氨基酸; SRSF10在诱导分化96 h的肌内脂肪细胞中表达量最高; 过表达和干扰山羊SRSF10分别促进和抑制了肌内脂肪细胞中的脂滴积聚; 过表达后基因SREBP1、PPARγC/EBPα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 < 0.01),干扰后分化标志基因SREBP1、PPARγC/EBPα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 < 0.01)。结果表明,山羊SRSF10是肌内脂肪细胞分化的正调控作用因子,并且这种调控作用可能主要通过调节SREBP1、PPARγC/EBPα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996.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肠道寄生虫病,每年都会给世界各地的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该病主要依靠抗球虫药物进行防治,但由于药物的长期及不合理使用导致鸡球虫几乎对所有使用过的抗球虫药均产生耐药性。为研究球虫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本实验室前期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地克珠利耐药株、马杜拉霉素耐药株以及敏感株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获得了敏感株与耐药株的差异表达基因,发现柔嫩艾美耳球虫含HD域蛋白(EtHDCP)在耐药株中上调表达。本研究以柔嫩艾美耳球虫敏感株孢子化卵囊cDNA第一链为模板,成功克隆出EtHDCP基因,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4T-EtHDCP,并成功诱导表达了重组蛋白rEtHDCP。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敏感株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和翻译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EtHDCP在第二代裂殖子的转录和翻译水平高于其他三个阶段(未孢子化卵囊、孢子化卵囊和子孢子)。同时利用Western blot分析了EtHDCP在柔嫩艾美耳球虫敏感株、地克珠利耐药株、马杜拉霉素耐药株中的翻译水平,结果显示,EtHDCP在耐药株中的蛋白翻译水平显著高于敏感株。间接免疫荧光定位结果显示,该蛋白主要定位在子孢子和裂殖子的表面以及裂殖子的胞质内。入侵抑制试验表明,抗rEtHDCP多克隆抗体可有效抑制子孢子对宿主细胞的入侵。这些结果说明该蛋白可能参与了虫体在宿主细胞内的生长发育、耐药性的产生以及子孢子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7.
旨在探究O-β-N-乙酰葡糖胺(O-linked beta-N-acetylglucosamine,O-GlcNAc)修饰水平变化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本研究以牛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检测O-GlcNAc转移酶(O-GlcNAc transferase,OGT)、O-GlcNAc糖苷酶(O-GlcNAcase,OGA)及O-GlcNAc蛋白在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中的分布;将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分别在添加4 mmol·L-1 OGT抑制剂BADGP和100 μmol·L-1 OGA抑制剂PUGNAc的体外成熟液中进行体外成熟,将未添加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统计各组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和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率,并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O-GlcNAc蛋白、OGT、OGA、GFAT和TXNIP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表明,OGT和O-GlcNAc蛋白共定位于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而OGA和O-GlcNAc蛋白共定位于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且相对集中在卵母细胞的皮质区。与对照组相比,BADGP处理组和PUGNAc处理组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52.8±5.1)%&(60.9±1.9)%vs.(70.8±5.4)%)和体外受精囊胚发育率((9.6±4.9)%&(10.0±5.8)%vs.(21.5±4.3)%)均显著降低(P<0.05)。BADGP处理显著降低了OGT的表达,使卵母细胞的O-GlcNAc修饰水平发生下调,OGA的表达降低;而在PUGNAc处理组中,卵母细胞OGA的表达显著下调,O-GlcNAc修饰水平升高,OGT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抑制OGT显著上调己糖胺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限速酶GFAT mRNA的表达,而抑制OGA则显著下调GFAT mRNA的表达;此外,O-GlcNAc修饰水平改变显著上调了葡萄糖调控关键因子TXNIP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O-GlcNAc修饰水平改变会降低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发育能力,卵母细胞通过反馈调节OGT、OGA、GFAT以及TXNIP的表达,应对O-GlcNAc修饰水平的波动。  相似文献   
998.
黎松松  于辉  王宁欣  夏树淼  朱亚琼  陈雪  郑伟 《草业科学》2022,38(10):1918-1929
为评估混播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对燕麦(Avena sativa)草地减氮增效的贡献度,于2019年在新疆昭苏盆地进行了以施氮水平(不施氮N0;低氮N20,20?g·m?2;高氮N40,40?g·m?2)和混播比例(禾豆比:100???0、75???25、50???50、25???75和0???100)为控制条件的双因素田间试验,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氮产量以及种间竞争格局进行分析,从氮产量的角度评估了混播箭筈豌豆对燕麦草地的减氮潜力.结果表明:1)?燕麦产量、牧草总产量、燕麦氮产量和总氮产量随着氮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2)?在N0下,箭筈豌豆相对产量、氮素竞争率和拥挤率均大于燕麦,是强竞争者,而在N20和N40下,燕麦成为强竞争者;随着禾豆比的减小,箭筈豌豆的相对产量、氮素竞争率和拥挤率呈增加趋势;箭筈豌豆的相对产量、氮素竞争率和拥挤率与燕麦产量、牧草总产量和燕麦氮产量呈负相关关系.3)?相较于单播燕麦,混播箭筈豌豆可以代替33.65%~45.15%的氮肥;在N0下,混播箭筈豌豆对燕麦草地的贡献值为0.45~1.28?g·m?2,在N40下,混播促进效果为3.75?g·m?2;施用氮肥的增产效果为3.71?g·m?2.因此,昭苏地区燕麦?+?箭筈豌豆型混播草地可以实现减氮增产,种间竞争格局的变化对混播优势及减氮增效贡献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9.
旨在探讨STAT6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对布鲁氏菌胞内生存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布鲁氏菌光滑株S2308(S2308)和粗糙型疫苗株RB51(RB51)侵染巨噬细胞。利用qRT-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因子p65、NOS2和IL-1β,M2型巨噬细胞标志因子STAT6、ARG1、IL-10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M1型标记分子CD86和M2型标记分子CD206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STAT6蛋白及抑制剂AS对蛋白的抑制作用;ELISA检测M1型细胞因子TNF-α、IL-12和M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量;最后对胞内菌落进行CFU计数。qRT-PCR结果显示,在感染8、12 h时可显著诱导M1型因子mRNA转录表达,72 h时低表达,而M2型因子在72 h时高表达;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2308感染12 h可显著诱导CD86的表达,感染72 h可显著诱导CD206的表达,但RB51对二者无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2308菌株在感染72 h时激活STAT6信号通路,而RB51几乎不激活该通路,抑制剂AS在2 μmol·L-1浓度时抑制效果最佳;ELISA结果显示,AS抑制剂可显著抑制IL-4、IL-10的释放,并促进TNF-α、IL-12的释放;CFU计数结果显示,S2308组的胞内菌呈先降低后显著上升趋势,加入AS抑制剂后可显著抑制布鲁氏菌胞内复制。布鲁氏菌S2308在感染后期能够通过STAT6诱导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并促进Th2型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有利于布鲁氏菌的胞内生存。而RB51几乎不激活该通路,不影响胞内生存。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