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6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林业   121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46篇
  139篇
综合类   821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108篇
畜牧兽医   256篇
园艺   136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71.
烘烤变黄环境对烤后烟叶化学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温湿度二因素回归最优设计,采用自行改制电热烘烤箱进行烘烤,研究了贵烟4号中部烟叶变黄阶段烘烤环境与烤后烟叶化学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温度32℃-42℃、相对湿度75%-95%范围内,随着变黄温湿度的逐渐升高,烟叶有机物多项指标综合得分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变黄温度36.5℃-39℃,相对湿度83%-90%范围内,烟叶有机物多项指标综合得分变化幅度较小即出现一个高峰平台;温度对烟叶有机物多项指标综合得分的影响大于相对湿度对其影响。从既提高烟叶品质又利于烘烤操作方面考虑。总结出烤烟烘烤变黄阶段以稳定在温度37℃-38℃,相对湿度85%-87%,即干湿差以2℃为宜。  相似文献   
972.
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交错带,具有甘薯栽培十分有利的沙土和光热条件。为了丰富区域甘薯品种,筛选出优质的甘薯品种,试验开展了8个甘薯品种的田间试验,调查了甘薯的形态特征、农艺性状、结薯特性、生物量。结果表明,横薯1号、绥薯1号结薯特性较优,但产量欠佳,其中横薯1号结薯集中性和中薯率方面优势突出;早丰、日本哈蜜和济薯26具备优质商品薯的基本特征;普薯32产量低且小薯多;澳洲紫白产量高、大薯率高,但结薯特性一般;烟薯25中薯率较高、产量中等,薯皮粗糙,结薯松散。综上,应淘汰普薯32,在评价早丰、日本哈蜜和济薯26营养和食味指标的基础上择优推广,澳洲紫白和烟薯25可作淀粉备选品种,横薯1号和绥薯1号具备可靠的消费群体,应重点开展提质增效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3.
艾琴  顾宪红 《中国家禽》2008,30(11):33-35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全球家禽行业日益朝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欧盟、北美、亚洲、中东和拉丁美洲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74.
目的检测5%AVM对绵羊疥癣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痒螨检查确定试验羊,设Ⅰ、Ⅱ、Ⅲ5%AVM三个剂量组,Ⅳ为1%阿维菌素注射液组,Ⅴ为螨净组,Ⅵ为空白对照组,每个组7只试验羊;Ⅶ为传染源组。按羊的体重皮下注射或药浴,观察近90d。结果Ⅰ组61d发病;Ⅱ、Ⅲ组92d发病;Ⅳ组35d发病;Ⅴ组没有发病;Ⅵ组21d发病。结论5%AVM有效预防绵羊疥癣病近90d。  相似文献   
975.
小反刍兽疫病毒N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小反刍兽疫病毒疫苗株Nigeria75/1的全基因序列,通过PCR方法,将N基因亚克隆入pBAD/TOPO表达载体,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BAD-PPRN。该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TOP10中,经L-Arabinose诱导,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达的重组N蛋白分子质量与预期的73.6ku一致,为以小反刍兽疫N蛋白为抗原的诊断试剂盒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免疫机制和免疫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高度传染的全球性鸡病之一,严重危害养鸡业。IBV众多的血清型及其基因组的不断变异,给IB的免疫防控带来很大的困难。IBV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病鸡出现呼吸困难、产蛋下降、肾炎和腺胃炎等症状和病变。IBV的特点是变异频繁,血清型复杂,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因此,IB已成为养禽业最难控制的疫病之一。鸡对IBV的免疫机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疫苗已不能完全保护免疫鸡群,开发IBV基因工程疫苗,从主要免疫原性蛋白的良好表达到免疫策略的不断完善,已成为未来预防IB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7.
978.
为探明山葡萄叶片低温伤害的生理机制,以抗寒性差异明显的‘双丰’(山葡萄种内杂交种)和‘左优红’(种间杂交种)为试材,对低温处理过程中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活性氧代谢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低温胁迫加剧,两个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hl.a/b、Fv/Fm值均呈显著下降趋势,1–qp值及MDA含量明显增加;整个胁迫过程中NPQ值较稳定的‘双丰’其叶片遭受低温伤害程度较轻,NPQ值一直下降的‘左优红’叶片伤害程度较重,‘双丰’的NPQ值始终显著高于‘左优红’。‘双丰’叶片的SOD和APX活性始终较‘左优红’高。说明低温使山葡萄叶片叶绿素分解,PSⅡ电子传递受阻,激发能增加,造成叶绿体膜脂过氧化损伤;热耗散及抗氧化酶共同作用减轻了活性氧对叶片PSⅡ的伤害程度。由此可见,热耗散NPQ值及活性氧清除酶SOD和APX活性的差异可能是造成两个山葡萄品种叶片低温伤害程度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9.
The transition period is a critical time for dairy cows as the animal is subjected to the physiological stress accompanying parturition. Immunosuppression and health status were examined during this period in 80 Holstein cows.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each cow 3, 2 and 1 week before and after calving, and at calving (0 day). RNA was extracted and subjected to real‐time PCR to determine mRNA levels for the immune‐related genes TLR 2, 4, 6, 7 and β‐defensin 5 in addition to the reproduction‐related genes prolactin and IGF‐I.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up‐regulation of pro‐inflammatory‐selected genes, TLR 4, 6 7 and β‐defensin 5 at the third‐week post‐calving; however, earlier periods had lower expression of such genes. In contrast, the immunosuppression biomarker TLR2 gene was up‐regulated at calving and 1 week after parturition and then down‐regulated again at second and third week. Prolactin and IGF‐I genes expressio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and gradually increased mainly post‐partum. This research highlights that 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LRs, BNBD5, PRL and IGF‐I could be biomarkers to follow up immune and reproductive status of dairy cow at peri‐parturient period to predict the most susceptible risk time for disease incidence and to build up management protocol.  相似文献   
980.
9·芙×7·湘是我国目前推广量最大的家蚕品种之一。为了比较该品种不同地方品系的生产性能与繁育性能的差异性,分别引进了家蚕9·芙×7·湘粤系和桂系原原母种,与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繁育继代的生产品系展开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湘系原原母种在产附,孵化,经济性状,强健性方面综合性状优良,其一代杂交种的虫蛹统一生命力最高、一茧丝长最长、净度最优。粤系一代杂交种在解舒丝长、解舒率、出丝率等丝质成绩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