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0篇
  免费   551篇
  国内免费   906篇
林业   706篇
农学   928篇
基础科学   753篇
  1183篇
综合类   3525篇
农作物   549篇
水产渔业   474篇
畜牧兽医   1190篇
园艺   493篇
植物保护   466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440篇
  2021年   482篇
  2020年   468篇
  2019年   486篇
  2018年   339篇
  2017年   511篇
  2016年   421篇
  2015年   563篇
  2014年   553篇
  2013年   633篇
  2012年   775篇
  2011年   717篇
  2010年   654篇
  2009年   509篇
  2008年   477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春玉米田施用双氰胺和硫包衣尿素的节本减排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农田土壤是其重要的排放源.本研究利用温室气体自动测定系统,对华北平原春玉米农田尿素(U)、尿素添加10%双氰胺(DCD1)、尿素添加5%双氰胺(DCD2)、硫包衣尿素(SCU)和不施肥(CK)5个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进行N2O测定,以分析双氰胺和硫包衣尿素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N2O排放总量顺序为U>SCU> DCD2>DCD1>CK,各处理的排放系数在0.20% ~0.71%,与单施尿素相比,DCD1、DCD2分别减少N2O排放59.5%、47.1%,硫包衣处理的N2O排放与尿素处理差异不显著,但两者的N2O排放均极显著高于添加DCD的处理(P<0.01).(2)排放高峰是伴随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明显上升而发生的,各施肥处理N2O的排放通量与土壤WFPS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3) DCD2施肥方案每减排1tCO2-eq的同时可减少支出约178元,表明此方案可作为减少春玉米农田N2O排放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2.
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选取重金属Cd含量为二级水平的4类土壤(红壤、 潮土、 土、 黑土)进行土培试验,研究再生水灌溉与小白菜生物量及Cd含量、 土壤有效态Cd含量、 pH、 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土壤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再生水灌溉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对小白菜生物量及Cd含量、 土壤有效态Cd含量、 土壤pH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不同: 1)红壤、 潮土、 土上小白菜生物量增加显著,分别增加9.09%、 16.08%、 9.92%,黑土上增加不显著; 2)小白菜Cd含量在红壤上显著降低,由对照的0.29 mg/kg降低到0.22 mg/kg,在黑土上比对照增加了18.75%,在潮土和土上影响不大; 3)有效态Cd含量在红壤没有变化,但在潮土、 土、 黑土上增加显著; 4) 4类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显著; 5)潮土、 土、 黑土的pH值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3.
The efficacy of Bacillus cereus X5 as a potential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against root-knot nematodes was evaluated in vitro by examining second-stage juvenile mortality and egg hatching rate under addition of culture filtrate and in planta by application of bio-organic fertilizers enhanced with B. cereus X5, B. thuringiensis BTG, or Trichoderma harzianum SQR-T037 alone or together in greenhouse and field experiments. The biofumigation of the root-knot nematode-infested soil with organic materials (chicken manure, pig manure and rice straw)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B. cereus X5 was also conducted in greenhouse experiments. In laboratory, the filtrate of B. cereus X5 more effectively reduced egg hatching rates during the incubation period for 14 d and more effectively killed the second-stage juvenile during the incubation period of 24 h than that of B. thuringiensis BTG. The highest dry shoot weights for greenhouse tomatoes and field muskmelons were found in both the treatment consisting of the bio-organic fertilizer enhanced with the three biocontrol agents and the treatment consisting of the bio-organic fertilizer enhanced only with B. cereus X5. The two bio-organic fertilizers achieved better nematicidal effects than those enhanced only with B. thuringiensis BTG or T. harzianum SQR-T037. B. cereus X5 also enhanced effect of biofumigation, which resulted in increased plant biomass and reduced nematode counts in the roots and rhizosphere soil. Therefore,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biological control of root-knot nematodes both in greenhouses and fields could be effectively achieved by using B. cereus X5 and agricultural wastes.  相似文献   
154.
石灰岩山地不同整地组合对侧柏林蓄水保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泰市汶南镇洞山小流域石灰岩山地山坡上部采取6种整地组合营造的六年生侧柏林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不同整地组合侧柏林的蓄水保土功能。结果表明:(1)6种整地组合侧柏林的林木保存率、林木生长量和枯落物层蓄积量以整地深度和面积最大的侧柏林的林木保存率和林木生长量最大,枯落物层蓄积量最多;林下灌草植被生物量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减小而增加。枯落物分解后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减小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渗透速率,增加了土壤蓄水量。(2)6种整地组合侧柏林与对照相比减少的土壤侵蚀量以水平阶整地2最多,为39.161t/hm2,穴状整地1的较小,为34.153t/hm2。(3)对不同整地组合侧柏林的林分郁闭度、枯落物蓄积量、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渗透速率、增加的土壤饱和贮水量、减少的土壤侵蚀量、灌草生物量、灌草盖度和有机质含量等进行方差分析,可知均存在显著差异,按各项指标得分相加得出蓄水保土效益,不同整地组合侧柏林的蓄水保土功能排序为水平阶整地2>鱼鳞坑整地2>水平阶整地1>鱼鳞坑整地1>穴状整地2>穴状整地1。  相似文献   
155.
改良土壤物理性质是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风蚀试验和野外原位观测试验,研究了不同玉米秸秆汁土壤改良剂喷施方式下黄绵土抗侵蚀能力的改良效果,探讨了玉米秸秆汁防治土壤侵蚀的机理。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汁能有效防治黄绵土的水蚀和风蚀。在模拟降雨条件下,喷施玉米秸秆汁的试验处理,黄绵土溅蚀量较对照处理降低24.7%~78.3%,黄土坡面的径流量和片蚀量分别降低40.0%~43.3%和20.9%~34.5%;在天然降雨条件下,无论是短历时低强度或长历时低强度的降雨类型,还是短历时高强度的降雨类型,喷施玉米秸秆汁的试验处理,黄土坡面的径流量和片蚀量较对照处理明显减少,二者的减少幅度分别介于26.3%~62.1%和58.3%~72.0%之间;在不同风速下,玉米秸秆汁可使黄绵土的风蚀量降低24.5%~64.6%。此外,喷施玉米秸秆汁后的静置时间及翻耕与否对不同类型的侵蚀也有重要影响。喷施玉米秸秆汁可有效提高黄绵土的抗剪强度、硬度及大团聚体的百分含量,从而降低土壤侵蚀量。施用玉米秸秆汁后,黄绵土静水崩解量降低了97.4%~98.5%、土壤抗剪强度增加了97.9%~140.0%、土壤硬度增加了11.4%~127.5%;0.25 mm团聚体降低了46.9%~51.6%;2 mm团聚体增加了88.1%~129.7%。玉米秸秆汁是一种良好的防治坡面水蚀和风蚀的土壤改良剂,在施用玉米秸秆汁时,应尽量一次喷施完毕并避免人为土壤扰动。  相似文献   
156.
仿生敲击式山核桃破壳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目前国内山核桃破壳机实用机型少,破壳率较低,果仁损伤率较高等情况,提出了一种仿生敲击(即模仿人工加工山核桃的方式)破壳方式,研制一款仿生敲击式山核桃破壳机。根据山核桃的物料特性以及破壳时所需的各项力学特性参数,建立了破壳机构设计的数学模型。确定了敲击臂的结构尺寸,优化了凸轮结构,并最终得到了凸轮的实际轮廓曲线。该文阐述了破壳机的总体结构与性能,建立了整机的三维实体模型,并根据建模制造了样机。该样机通过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山核桃的含水率为14.55%~16.35%,大小为直径18~22 mm(沿缝合线方向)时,破壳率为99.41%,果仁损伤率为6.25%,生产率为94.93 kg/h,满足生产要求。该研究丰富与完善了坚果类果实的破壳机理与方法,为含隔坚果类的破壳机具设计与开发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57.
制种玉米田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上呈现的明显条带状纹理,是有效区分光谱值相近的大田玉米和制种玉米的重要信息.该文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玉米种植区以高空间分辨率的无人机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针对制种玉米识别的纹理特征计算尺度问题,首先采用最近邻内插法对制种玉米和大田玉米样本田块的无人机影像进行重采样,得到不同分辨率的样本;然后用融合Uniform-LBP(local binary pattern)和GLCM(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方法得到提取玉米田块纹理特征合理GLCM参数,其中方向参数为0°、45°、90°和135°这4个方向上的纹理特征值的平均值、距离为5~7像元、灰度级为8;通过多尺度对比分析,得到最适宜区分制种玉米与大田玉米的纹理辨率为0.6~0.9m.最后采用奇台县的0.7m分辨率的Kompsat-3遥感影像进行验证,在多时相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光谱信息识别玉米的基础上,利用本文确定的纹理分析方法,通过决策树建立规则识别制种玉米,识别精度达90.9%.通过该文的研究,可为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制种玉米田监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8.
针对风蚀区盐湖及盐渍土环境下服役的混凝土,配制满足特殊环境下工程要求的风积沙混凝土.分析风沙吹蚀与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风积沙混凝土抗氯盐侵蚀的损伤过程,借助超景深三维显微镜、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核磁共振孔隙分析等手段探讨风积沙混凝土抗氯盐侵蚀耐久性机理.研究表明风沙吹蚀对混凝土表面产生破坏,干湿循环对混凝土内部造成损伤;风沙吹蚀对混凝土表面造成的“吹蚀坑”可为盐离子入侵混凝土内部提供“通道”;氯盐侵蚀后生成以Friedel盐为代表的腐蚀结晶物,可填充1~4 nm胶凝孔,消耗Ca(OH)2等有效物质,迫使4~10nm小毛细孔增多,随盐蚀损伤程度加剧,10~20 nm中毛细孔和20~100 nm大毛细孔向>100 nm非毛细孔发展,非毛细孔彼此贯通产生裂纹,致使混凝土加速破坏.该研究可为风积沙混凝土在风蚀区氯盐环境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9.
河北省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滨海土地利用格局快速转变,威胁土地生态安全。针对性核算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寻生态安全格局进而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可为土地利用规划与整治提供决策支持,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该文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气象数据和外业调查数据,采用植被净第一生产力核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借助该价值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生态安全格局为影响因素利用元胞自动机和马尔科夫模型进行不同情境土地利用格局模拟。结果表明:2011年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湿地最大,为14.95元/(m2·a),建设用地最小,为2.44元/(m2·a);养分循环功能贡献率最大,为26.89%,净化环境功能贡献率最小,为0.22%;研究区分为生态核心保护区、生态缓冲区、生态恢复区和人类活动核心区,生态核心保护区面积最小,为168.58 km2,生态缓冲区面积最大,为1 400.33 km2;无生态保护情景与生态安全格局保护情景相比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94.11亿元上升到95.70亿元,生态核心保护区在生态安全格局保护情景下得到完全保护,新增建设用地为0。该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0.
低场核磁探测水稻田改蔬菜地土壤水分的相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水稻土转变为设施蔬菜地后土壤水分的相态变化,该研究在田间土壤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低场核磁测氢技术,评价了田间状态的水稻土和不同转化年限设施蔬菜地土壤水分的相态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转化时间的延长,耕层土壤大孔隙吸持的自由水比重下降,土壤小孔隙吸持的束缚水比重上升,犁底层土壤水分的相态分布却无明显变化,土壤水分吸持性能在转化时间序列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但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优化耕层质量,提升土壤大孔隙吸持自由水的能力,改善土壤水分供释性能;水稻土转化为设施蔬菜地土壤2 a后,出现新犁底层,使得原有的耕层土壤变薄,土壤水分吸持性能下降。核磁共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实时、快速、准确地检测土壤水分的相态变化,可为设施农业的可持续管理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