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1篇
  5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快速工业化中,城镇化和工业化导致建设用地大量增加、耕地锐减,从而造成经济发展与用地的不协调。尝试通过对江苏省如东县近10年工业化发展与耕地变化的分析相关,厘清影响耕地变化的主导因素,从而有针对地提出耕地保护的有效对策。笔者主要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工业化与耕地变化相关性分析;应用霍夫曼系数来确定工业化阶段,应用单因素逐一回归分析耕地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如东县工业化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耕地变化显著;导致耕地变化的主导因素主要是城市化和固定投资;应该通过集约节约用地、深挖用地潜力、协调城乡用地等方面进行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12.
成年鲁西牛肌内前脂肪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牛肌内前脂肪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旨在更深入地研究组成肌肉内脂肪组织的肌内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选取来自成年育肥鲁西黄牛第6与第7肋骨间的肌肉内脂肪组织,利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得牛肌内前脂肪细胞。培养出的细胞成分均一,增殖旺盛,分化率高,经形态学动态变化观察、生长曲线、油红O脂肪染色提取法及对胰岛素和地塞米松反应的测定,证明是功能活跃的前脂肪细胞,并在体外重现了其增殖分化过程,同时经染色体核型分析证明体外培养的细胞倍性正常,可以用于后续研究。本试验成功分离得到了成年育肥牛肌内前脂肪细胞,这为下一步研究肌内脂肪的沉积机制,改善牛肉品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2003年湖南畜牧业、饲料工业展览会于2003年3月30日~4月1日在长沙现代农业展览中心举办。2、由沈阳市人民政府等主办的“2003年第三届东北国际畜牧业、饲料工业展览会”于2003年3月27~29日在沈阳举行。3、第15届国际农业博览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5岁林芝牦牛20头公牛和25头母牛背部、腹部毛绒纤维的物理特性.结果表明:背、腹部粗毛伸直长度在公、母牦牛分别为(8.82±3.40) cm、(23.23±8.20) cm、(5.62±1.19) cm、(18.95±4.84) cm,母牛腹部绒毛的伸直长度为(4.74±0.72) cm,背、腹部粗毛的细度在公、母牦牛分别为(52.99±10.72) μm、(73.32±7.20) μm、(54.63±10.02) μm、(65.96±6.78) μm,母牛腹部绒毛的细度为(17.35±2.22) μm,背部、腹部粗毛的强度在公、母牛分别为(41.16±9.32) g、(38.82±3.28) g、(31.19±7.87) g、(33.88±5.84) g;母牛腹部绒毛的强度为(15.28±2.96) g;背部、腹部粗毛的伸度在公、母牦牛分别为(41.84±4.58)%、(46.73±2.52)%、(41.21±3.32)%、(45.76±2.35)%;母牛腹部绒毛的伸度为(43.91±4.66)%.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沙棘非种子组织(果肉)和种子油脂合成积累与源汇基因表达间的关系,以2016年不同发育时期(7月10日,7月26日,8月11日,8月26日)的品系"TF-23"果实为材料,利用氯仿甲醇法测定果肉和种子含油量,采用q RT-PCR方法分析油脂合成源基因(GPD1)和汇基因(DGAT1,DGAT2)在果肉和种子间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油脂合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沙棘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和种子含油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果肉的油脂合成积累速度快于种子,且果肉含油率20.62%明显高于种子6.16%。(2)源基因GPD1在果肉发育过程中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明显促进了果肉TAG合成前体G3P的高效合成,而同期汇基因DGAT1和DGAT2的高表达则促进了TAG的高效积累;相反,种子发育过程中,源基因GPD1表达量非常低,而同期的DGAT1基因表达维持在较低水平且呈略微下降趋势,限制了种子油脂的合成积累。(3)沙棘非种子组织(果肉)和种子油脂合成积累的显著差异源于源基因GPD1和汇基因DGAT1协同表达的差异。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培育果肉和种子含油量均高的沙棘良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昌图县农机化发展成效显著,农民购买农用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运用机械化种植的意识不断增强。通过介绍昌图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查找农机购置补贴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丁健  邓秀新 《湖北农业科学》2011,(18):3677-3680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粒化现象严重影响了柑橘的商品价值。对柑橘类果实粒化发生过程中汁胞的解剖结构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导致粒化发生的各种因素及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展望了从分子育种的角度彻底解决柑橘汁胞粒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爱可)是沈阳化工研究院科创公司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杀菌剂.2012年试验是验证该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水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今后大面积综合防治水稻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新华分公司十四作业站14号地内,试验地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具有单排单灌的条件.试验地土壤类型为棕壤白浆土,试验地前茬为水稻.碱解氮133.7mg/kg,有效磷16.6mg/kg,速效钾175.8mg/kg,pH值6.1,有机质含量2.5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沙棘是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种子油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种子含油率低是制约沙棘开发和利用的主要瓶颈。本研究通过克隆沙棘种子油脂合成关键基因GPD1(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DGAT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1)和DGAT2(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2),并进行了拟南芥异源过表达,以期为高油沙棘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沙棘转录组测序结果,以沙棘种子c DNA为模板克隆HrGPD1、HrDGAT1和HrDGAT2基因,通过In-fusion连接技术构建pCAMBIA1300-mCherry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GV3101,采用农杆菌蘸花法获取过表达油脂合成关键基因的拟南芥植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分析HrGPD1、HrDGAT1和HrDGAT2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表达情况,利用氯仿甲醇法对T2代转基因和野生型的拟南芥进行含油量检测。【结果】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了正确的HrGPD1、HrDGAT1和HrDG...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紫斑牡丹种子油脂合成积累与相关基因(GPD1, DGAT1和DGAT2)表达间的关系,以四个不同发育期(6月20日, 7月7日, 7月17日和7月27日)的种子为材料,氯仿甲醇法测定种子含油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相关基因在不同发育期种子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油脂合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发育期紫斑牡丹种子含油率呈不断升高趋势,在6月20日至7月27日的38 d内,从4.21%上升到18.38%;(2)调控油脂合成的源基因GPD1和汇基因DGAT1与DGAT2在发育前期的紫斑牡丹种子中的表达呈快速上升趋势,且表达量均在7月7日达到最高值;随后源汇基因的表达均不断降低。紫斑牡丹发育前期种子中源(GPD1)汇(DGAT1和DGAT2)基因的协同高表达,既促进合成了更多的TAG前体G3P,又促进了TAG积累。源基因GPD1表达量增加了2.44倍,汇基因DGAT1和DGAT2分别增加5.16倍和3.83倍,促成种子含油量增加了2.77倍。这可为深入理解紫斑牡丹种子油脂合成积累提供理论依据,对后续开展高油紫斑牡丹的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