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0篇
林业   59篇
农学   13篇
  5篇
综合类   6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能源植物麻疯树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概述了生物能源树种麻疯树近年国内外在资源分布、毒性和药理活性、生物农药活性、生物柴油、生理生态、培育等方面研究进展,并对其种子丰产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2.
为了探讨提高麻疯树雌雄花比例的方法,以提高麻疯树的生产能力,进行了激素KT对麻疯树头茬花的诱导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中以3 mg/L激动素KT对雌雄花比的影响最大,雌雄比为1∶11.9;5 mg/L激动素KT对雌、雄花的分化均表现出促进作用.激动素KT对雌花和雌雄比的诱导率在浓度为1~3 mg/L时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  相似文献   
23.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关系的影响,试图了解不同间伐强度作用下土壤恢复的过程和机制,为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8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4种间伐强度TS0(未间伐(0.0%),1 800株·hm-2)、TS1(轻度(16.7%),1 500株·hm-2)、TS2(中度(33.3%),1 200株·hm-2)和TS3(重度(50.0%),900株·hm-2)下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特点,探讨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间伐3年后,林下土壤层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显著提高,不同土层间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差异显著;间伐显著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除过氧化氢酶(15 30、30 45 cm)、碱性磷酸酶(0 15、30 45 cm)以及脲酶(30 45 cm)以TS3处理的酶活性最高外,其他酶活性在各土层和不同间伐强度下均以TS2处理的酶活性最高;土壤各层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多,其次是放线菌,硝化细菌最少,且TS2处理的微生物数量最多。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均与细菌、真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氨化细菌数量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负相关,而与脲酶活性呈正相关;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细菌、真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呈正相关,与氨化细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蔗糖酶活性与细菌、真菌和氨化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硝化细菌数量呈正相关,与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结论]间伐改善了林分环境、光照、温度以及林下植被的发育,提高了林下土壤酶活性并增加了微生物数量。间伐3年后的综合表现表明,中度间伐最利于杉木人工中、近熟林阶段的经营,对于改善土壤性质较好。  相似文献   
24.
不同岩性11年生杉木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映良  谢双喜  丁贵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125-2126,2144
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杉木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类土体上杉木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无明显差异,经鉴定有细菌8个属、真菌6个属和放线菌2个属;6类土体上杉木土壤微生物的数量随季节发生变化,根外土壤与根际土壤之间以及微生物各类群之间的变化呈不同的趋势;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之间有明显差异,石英砂岩〉玄武岩〉第四纪红色黏土〉长石石英砂岩〉煤系硅质砂页岩〉变余砂岩;而在微生物总量中,则均以细菌的数量占优势,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5.
马尾松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马尾松未成熟胚为外植体,在预备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家系马尾松幼胚的采集、接种,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计算实验数据,利用SPSS1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以LP为基本培养基,最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的采种时期是4月中旬至5月下旬;在这一时期不同家系对诱导率影响的差异不显著;随着幼胚成长,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也逐步下降;马尾松幼胚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过程需在暗培养条件下进行;在初步试验中,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最佳的是第③号激素处理。  相似文献   
26.
为了探索不同种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用不同质量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对广东信宜、浙江淳安和贵州都匀等3个种源的马尾松幼苗进行人工水分胁迫处理。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各种源叶绿素质量分数都有所下降,PEG质量浓度为250g·L^-1时,广东信宜与浙江淳安2个种源分别下降了17.51%和17.69%,而贵州都匀种源则下降了14.98%。PEG质量浓度为350g·L^-1时,广东信宜、浙江淳安种源下降幅度为25.70%和27.27%,贵州都匀种源则为18.21%。质膜相对透性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呈上升趋势,PEG质量浓度为250~350g·L^-1时上升幅度明显加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300g·L^-1 PEG处理下,广东信宜种源POD活性下降幅度达43.90%,浙江淳安和贵州都匀种源下降幅度较小,分别为23.99%和27.06%。随着水势下降,各种源针叶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浙江淳安种源上升幅度较大,200g·L^-1 PEG处理时增加了42.78%,300g·L^-1 PEG处理增加了49.01%,相比之下,广东信宜种源只分别增加了19.49%和37.15%,上升幅度较小。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贵州都匀种源下降幅度较小,广东信宜种源下降幅度较大。综合评价认为,不同种源马尾松耐旱性存在着较大的种内遗传变异性,贵州都匀和浙江淳安种源耐旱性相对较强,而广东信宜种源耐旱性相对较弱,图4表2参15  相似文献   
27.
插穗直径和洗脱处理对马尾松插穗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月~6月间采用不同直径的穗条和不同洗脱处理进行马尾松的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插穗直径对马尾松插穗的生根率、生根性状(不定根数、最长不定根长、根总长等)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插穗直径的增加,扦插苗生根率、生根性状依次递增;直径3.6~5.0 mm的插穗生根率、生根性状显著大于直径≤0.5和2.6~3.0 mm的插穗;扦插育苗时,应选用直径大于3.0 mm的粗壮枝条作为插穗材料;插前进行洗脱处理,对插穗的生根率、生根性状均有较大影响,说明经洗脱处理后,一定程度上清除了生根抑制物质,有利于插穗的生根;用3%乙醇+0.5%高锰酸钾处理后的插穗的生根率比CK提高了52%.  相似文献   
28.
贵州马尾松建筑材林优化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建立生长收获模型系统基础上 ,通过对立地、种源、整地、施肥、间伐等对生长影响的研究 ,建立了马尾松人工林经营模型系统。根据培育目标 ,用经营模型对众多营林方案的采伐年龄和经济结果逐一进行了优化和比较 ,为不同指数级选出了优化栽培模式。结果表明 :按优化栽培模式经营大、中、小径材 ,可比现行采伐年龄分别缩短 4~ 6年、9~ 1 2年、8~ 1 2年 ;内部收益率分别比常规模式提高 1 6~ 2 8、1 8~ 4 1、2 1~ 4 0个百分点 ,净现值分别增加 1 30 0~ 2 790、2 0 0 9~ 34 47、1 1 37~ 31 6 8元 /hm2 ;优化模式的内部收益率均大于 1 2 %。培育建筑材 ,高初植密度并不能取得高收益 ,合理间伐可提高经济效益。主要模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和残差分析 ,所建经营模型系统和选出的优化栽培模式可在研究区内应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混交模式下马尾松及格木生长量差异,探讨马尾松与格木混交的适宜模式,为马尾松格木混交林的营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广西凭祥5年生马尾松和格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混交模式及混交比例马尾松和格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及材积的差异,探寻马尾松格木混交合理的混交模式和混交比例。【结果】1)不同混交模式马尾松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差异显著。处理a和CK3林分平均胸径最大,均为5.9 cm,CK3林分平均树高、上下冠幅和左右冠幅最大,分别为4.9、2.4和2.7 m。CK3的单株材积最大为0.0082 m3,处理c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均最小,分别为5.0 cm、4.1 m和0.0051 m3,同时上下冠幅和左右冠幅最小,分别为2.0 m和2.1 m。2)不同混交模式格木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差异显著。CK2林分平均胸径最大为5.1 cm,最小为处理c的4.1 cm。处理a和CK1林分平均树高最高,均为4.8 m,处理c树高最低为4.0 m。处理a、处理b和CK2上下冠幅最大,均为2.4 m,处理c上下冠幅最小为2.0 m,CK1左右冠幅最大为2.8 m,处理c左右冠幅最小为2.1 m。CK2格木单株材积最大为0.0058 m3,处理c单株材积最小为0.0035 m3。3)不同的混交模式和混交比例不影响径级数量的分布规律,各处理及对照中马尾松和格木的径级均呈正态分布。【结论】马尾松与格木幼林4种混交模式在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存在显著差异,马尾松与格木(75丛·hm^-2)各项生长指标相对较优,其次为马尾松+格木(4:1)行状混交,生长表现最差为马尾松+格木(210丛·hm^-2)。综合考虑,以培育马尾松大径材为经营目标,早期应选择马尾松与格木(75丛·hm^-2)模式进行混交。  相似文献   
30.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与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5个不同林龄阶段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研究土壤有机碳的含量、碳储量以及有机碳与氮、磷、钾及pH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各层含碳率、碳储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8、12、18、22、30年生林分的碳储量分别为151.62、177.64、201.19、216.19、331.60 t/hm2;同一林龄,不同土壤层含碳率与碳贮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表现为:0~20 cm> 20~ 40 cm>40~60cm;有机碳与氮、磷、钾之间均呈现极显著相关,与土壤的pH值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