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0篇
林业   59篇
农学   13篇
  5篇
综合类   6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0个多态性引物,对广西古蓬和浪水两个种源区的马尾松天然林5个群体共85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古蓬种源三个群体47份样品共检测到19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177个,浪水两个群体共38个样品检测到168个多态位点.对两个种源区的马尾松群体ISSR分析数据采用POPgene 3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蓬马尾松天然林群体内,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4.35%.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278,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2765;浪水种源马尾松群体内,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4.38%,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190,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3510;这表明马尾松天然林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个体闻基因多样性变异大.古蓬马尾松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481,浪水的为0.0363,这表明分别有95.19%和96.37%的变异存在予群体内;古蓬3个群体的基因流为9.8877,浪水两个群体的基因流为13.2643,这表明本研究分析中的种源内群体间存在比较高的近亲交配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大对马尾松天然林的保护力度,扩大天然林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42.
引进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良种营造的示范林生长结果表明,8~9 a生示范林平均胸径8.8~15.0 cm,平均树高8.4~12.4 m,林分蓄积量90.0~141.0 m3/hm2;蓄积年生长量10.5~18.0 m3/hm2,超过重庆马尾松人工林1倍以上;6 a生扦插苗和实生苗的生长差异不显著;8~9 a生林分的胸径和树高呈偏正态分布;平均胸径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明显下降,林分密度为900~1 050株/hm2时平均胸径最大,1 200~1 350株/hm2时平均树高最大,2 044~2 850株/hm2时林分蓄积生长量最大;培育纸浆材,8~9 a生林分的最佳保留密度为2 400株/hm2;营造速丰林的海拔以300~700 m为宜。广西马尾松良种在重庆引种成功,可进行规模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研究4种12年生不同造林密度试验林的生物量变化特点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林分及各器官生物量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当林分密度大于1800株/hm^2后,增加速度减缓。下木层、草本层、林分平均木及其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乔木层林分生物量23.78-86.90t/hm^2,占群落生物量96%以上。树干、树皮和根所占比例,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枝、叶刚好相反;树干生物量占54%-64%,枝占12.45%-20.94%,根占12.83%-14.83%,叶占6.70%-10.77%,皮占7.69%-8.22%。造林密度由稀到密,生物量所占百分比,大径级木分别为42.4%、47.7%、15.3%、6.9%,小径级木分别为6.1%、5.6%、14.2%、32.7%。培育纸浆材林的造林密度可定为3600-4500株/hm^2,12年时3000-4050株/hm^2。  相似文献   
44.
45.
不同家系马尾松苗木水分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应用P -V技术对不同家系马尾松苗木膨压为 0时的渗透势 (φstlp)、充分膨胀的渗透势 (φssat)、膨压为 0时的相对含水量 (RWCtlp)、膨压为 0时的相对渗透含水量 (ROWCtlp)、细胞最大弹性模量 (εmax)和膨压随叶水势下降而下降的速率 (b)等水分参数进行了研究 ,并用反隶属函数的方法对不同家系苗木保持膨压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家系马尾松 ψstlp、φssat、RWCtlp、ROWCtlp、εmax和b值都较低 ,显示了较强的保持膨压的能力。综合评价表明 4 5 6、83、2 0家系和台江种源保持膨压的能力最强 ,75、38和 12 7家系保持膨压的能力较强 ,而 2 3、4 6 4和 186家系保持膨压的能力则相对较弱 ,说明马尾松苗木耐旱性存在较大的种内遗传变异。干旱胁迫下 ,对 83家系与 4 6 4家系的研究表明 ,在一定水势范围 ,b值出现一个低值 ,φstlp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εmax值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但升幅不大。说明在一定的干旱胁迫范围内 ,马尾松苗木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渗透调节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6.
不中种源马尾松造林效果及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丁贵杰  严仁发 《林业科学》1994,30(6):506-512
分不同地位指数,对比分析了广西容县种源和贵州龙里种源马尾松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和生长效果的差异。以现实林分蓄积量为基础,结合材种出材量(率)预测模型和研究区的技术经济指标,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了经济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在贵州引种广西容县种源是可行的,在相同立地条件,容县种源林分生产力高于贵州龙里种源,树高,胸径,蓄积量分别高15.0-21.7%、5.4-19.1%和28-40%。经济效益、净现值高38.  相似文献   
47.
由于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人类经营措施的不合理,致使世界范围内人工林地力衰退现象十分严重.我国主要造林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落叶松(Larix spp.)、桉树(Eucalyptus spp.)等存在地力衰退现象[1-4],其中田大伦[5]、杨玉盛[6]、叶绍明[7]等分别对杉木、桉树连栽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得出连栽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林下植物、枯落物生物量及养分循环等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8.
水分胁迫下外生菌根对马尾松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接种褐环乳牛肝菌、鸡油菌、彩色豆马勃、土生空团菌的马尾松苗,在温室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水分胁迫下,不同菌根化苗对养分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外生菌根能显著提高马尾松幼苗对N、P、K的吸收.随胁迫加剧,菌根化苗N、P含量和磷酸酶活性均呈先增后降趋势,在中度胁迫时达最大,其中,接种褐环乳牛肝菌l的苗对N、P吸收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增加56.65%和44.32%;接种彩色豆马勃和褐环乳牛肝菌1的马尾松苗的K含量随胁迫的加剧先增后降,在轻度胁迫时达最大,分别比对照增加221.99%和200.00%.N和K主要分布在叶中,而P在根、茎、叶中分布较均匀,菌根的形成有利于马尾松幼苗N、K的上行运输.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菌1对提高马尾松苗N、P、K的吸收和含量效果最好,同时也促进了马毛松幼苗生长和抗旱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49.
克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水通道蛋白(AQP),并对其生物信息学与干旱胁迫表达模式进行分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以及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克隆马尾松水通道蛋白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分析其在干旱胁迫下的响应模式。结果克隆到一个马尾松水通道蛋白基因,命名为PmPIP1(GenBank登录号为KF582038)。此基因cDNA全长序列为1 301 bp,包括86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99 bp 的5末端非翻译区和335 bp 的3末端非翻译区。编码288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30.86 kD,等电点(pI)8.48。PmPIP1与菠菜Spinacia oleracea (2b5fA)水通道蛋白结构相似。PmPIP1含有6个跨膜区,具有膜内在蛋白(MIP)家族信号序列、高等植物高度保守序列HINPAVTFG和2个天门冬酰胺-脯氨酸-丙氨酸(NPA)保守肽段。PmPIP1基因属质膜内在蛋白(PIPs)亚族,与挪威云杉Picea abies水通道蛋白基因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5%。RT-qPCR表明PmPIP1受干旱胁迫诱导表达。马尾松PmPIP1的克隆丰富了植物AQP基因的资料库,同时推测PmPIP1基因可能参与了马尾松干旱胁迫过程。图8表1参39  相似文献   
50.
乙烯利对麻疯树成花及结实的影响(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乙烯利对麻疯树开花及结实的影响,以及乙烯利处理下不同地点麻疯树的结实情况差异,在贵州省罗甸县的2个麻疯树栽培地,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处理第1次花后萌生的新枝。结果表明:乙烯利对枝条第2次花序形成无明显的促进作用,用乙烯利处理过的枝条形成的花序数量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乙烯利处理新梢对前一批花的坐果数则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随着乙烯利浓度增高,抑制作用增强,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2个试验地点的单枝结实量存在显著差异,但形成花序数差异不显著。因此,麻疯树花后1个月内用乙烯利处理枝梢,对雌花坐果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生产上可用适当浓度进行疏果或果实数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