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0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
地涌金莲组织培养中的褐化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涌金莲组织培养中的褐化问题一直是其优良品种选育及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地涌金莲未成熟雄花为试材,研究了外植体消毒方式、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配比和不同抗褐化剂对愈伤组织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消毒的外植体其污染率为0%,且褐化率和褐化指数均显著低于消毒后的外植体;6-BA在地涌金莲愈伤组织诱导中起主要作用,浓度为2 mg·L-1、3 mg·L-1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能显著降低褐化指数;添加柠檬酸+抗坏血酸(VC)混合液、表面添加VC均对地涌金莲褐化未起到明显抑制作用,姜汁和阿魏酸对抑制愈伤组织褐化有较好的效果,48.5 mg·L-1的阿魏酸能显著降低愈伤组织的褐化,使愈伤组织分化率达17.9%,较对照的2.9%提高了15%。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对滇东南特有濒危植物长梗杜鹃花粉形态及其特性进行系统研究,为长梗杜鹃进一步的遗传育种、花粉种质保存和传粉生物学等相关保护利用提供一些科学依据,并为系统分类研究作旁证。[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长梗杜鹃花朵不同发育时期(花蕾膨大期、花瓣初开期和花瓣盛开期)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通过TTC染色法对开花当天不同时段及开花后不同天数的花粉活力进行了快速检测;做L25(53)正交试验探讨10 g·L-1琼脂和不同浓度的蔗糖、H3BO3、Ca Cl2组成的培养基配方对长梗杜鹃花粉萌发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其花粉在不同贮藏温度下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从花蕾膨大期到花瓣盛开期,花粉逐渐成熟,为四合体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四合体直径为43.0 65.4μm,平均51.3μm;单粒花粉近球形且表面有粘丝,具三孔沟。在扫描电镜下,花粉粒外壁为均匀的颗粒状,孔沟周围颗粒细密呈波状突起;在光镜下,花粉粒外壁为内外2层,厚度约相等为0.8 1.2μm。长梗杜鹃整个单花花期花粉活力较强,于开花当天9:00达最高,为92.18%,至花末期(花后第9天)仍保持着48.5%的活力,适宜做父本开展相关杂交育种工作。长梗杜鹃开花当天9:00的花粉在10 g·L-1琼脂+100 g·L-1蔗糖+200 mg·L-1H3BO3+0 mg·L-1Ca Cl2的培养基中萌发率最高,达90.26%;极差分析表明,影响长梗杜鹃花粉萌发率高低的主次顺序为蔗糖→Ca Cl2→H3BO3,一定浓度的蔗糖和H3BO3均起到了很好的促萌效果,而Ca Cl2的添加则显著抑制了其花粉萌发。此外,适宜的低温有利于长梗杜鹃花粉的贮藏,-18℃条件下贮藏48 d仍有一定的萌发力。[结论]长梗杜鹃特殊的花粉外壁纹饰支持了前人对其系统位置划分的合理性。其较高的花粉活力、适宜的固体萌发培养基及贮藏温度的研究为今后以长梗杜鹃为父本的杂交育种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对其他同属植物花粉形态及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
‘CAF8’是运用单株选择和集团选择育种手段,从云南元江县地方栽培品种中选育出的木豆新品种。生育期257~265天,平均株高(231.5±32.7)cm,地径(3.74±0.76)cm,单株荚数(794.8±272.6)个,每荚粒数(4.5±0.4)粒,种子百粒质量(7.85±0.51)g,单株粒质量(81.17±23.40)g。  相似文献   
24.
基于芭蕉属EST序列的地涌金莲SSR引物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31 308条来自NCBI的芭蕉属(Musa)EST序列进行拼接得到全长为13.51 Mb的21 129条无冗余EST序列(含3 818条contigs及17 311条singletons),其中,4 944条(23.40%)EST序列含有5 416条SSRs,SSR的出现频率为25.63%,平均分布距离2.49 Kb,有234条(1.11%)含有1个以上的SSR。在所检测的SSR中,二、三、四核苷酸重复是主导重复类型,分别占EST-SSR总数的21.80%(1 181条)、52.55%(2 846条)和14.55% (788条)。AG/CT、AAG/CTT与AGG/CCT和AAAG/CTTT与AAAT/ATTT分别是二、三、四核苷酸的优势重复基元。随机设计了238对EST-SSR引物在24个地涌金莲个体中进行筛选,116对有扩增产物,其中,78对EST-SSR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目的片段,49对引物表现出多态性。本研究检测的15对引物扩增等位基因数范围是2~7个,平均3.067个;表观杂合度(Ho)范围是0.042 0.750,平均0.250;期望杂合度(He)范围是0.232~0.823,平均0.522。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地涌金莲(Musella lasiocarpa)的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方法]以地涌金莲吸芽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和生根。[结果]适宜不定芽增殖的培养基为改良MS+6-BA3.0mg/L+NAA0.3mg/L+AC2.0g/L+Vc0.1g/L+蔗糖30.0g/L+琼脂8.0g/L,增殖系数为4.89;适宜生根的培养基为1/4改良MS+IBA0.5mg/L+蔗糖20.0g/L+琼脂8.0g/L,生根率达100.00%,平均生根数4.60条,平均根长3.40cm;幼苗移栽成活率达91%。[结论]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地涌金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目的]为揭示CYP734A6基因在地涌金莲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提供分子数据.[方法]从地涌金莲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到1个注释为CYP734A6的差异基因片段,通过3'和5'RACE技术克隆得到该基因的全长序列,命名为MlCYP734A6(登录号为MW013148).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MlCYP734A6进行序列比...  相似文献   
27.
 ‘CAF5’木豆是运用单株选择和集团选择手段,从云南禄丰县地方栽培品种中选育出的新品种。生育期259 ~ 266 d,平均单株荚数(1 176.5 ± 469.2)个,每荚粒数(5.1 ± 0.5)粒,种子百粒质量(7.94 ± 0.58)g,单株粒质量(242.67 ± 95.14)g。  相似文献   
28.
 地涌金莲新品种‘佛悦金莲’是从野生种群的天然变异植株中选育而来。具叶鞘联合形成的假茎;株形紧凑,株高(127.7 ± 18.1)cm;叶片卵圆形,叶形指数1.86 ~ 1.97,叶片羽状,侧脉凸出明显,中脉背腹面均为红色至红紫色;苞片卵状三角形,腹面橙色,背面橙红色;栽培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29.
 ‘佛喜金莲’是从地涌金莲野生种群的天然变异植株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多年生大型草本, 具叶鞘联合形成的假茎;株形伸展,株高(67.3 ± 4.6)cm;叶片卵圆形,叶形指数1.49 ~ 1.62,叶片羽 状侧脉凸出明显,背面中脉基部红色,至顶端约1/2 处减淡为绿色;苞片卵状三角形,腹面自顶端至基部 约7/10 为橙红色,基部约3/10 为黄橙色,背面橙红色;观赏性好。  相似文献   
30.
‘ICP12746’为印度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选育的纯系品种,于1998年引进中国.生育期231 ~242天,2年生植株平均株高(206.3±21.1)cm,地径(2.48±0.37)cm,一级分枝数(21.3±2.4)枝,单株荚数(416.8±59.6)个,种子百粒质量(24.91±0.45)g,单株粒质量(270.76±43.80)g;与对照品种比较,具有产量高、豆荚及豆粒大、鲜籽粒口感好且种皮薄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