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跨进新世纪 ,我国农业生产又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我国粮棉生产全面积压过剩 ,农民收入增长减缓的形势下 ,农业部提出了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思路 ,即适当压缩品质不好的粮棉作物的种植面积 ,适当调高经济作物的比例。这样就为果树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中国加入WTO已成现实。据有关专家分析 ,入世以后 ,中国的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等生产将受到较大影响 ,种植面积将呈现减少之势。而入世对果树业相对有利 ,因为中国的果品价格与国际价格相比偏低 ,国外水果进入中国市场 ,因需长途运输、保鲜 ,价格较高 ,只能为少数国人消费。我国…  相似文献   
52.
用“国光”苹果作试材进行了不同浓度赤霉素(GA)对抑制苹果花芽形成的效果试验。50ppm没有抑制效果,200ppm显示出抑制效果;500—1000ppm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花量下降达到对照的1/2-1/3。还进行了不同喷布时期试验,结果表明,从枝条停止生长开始直到花芽形态分化前,整个“花芽孕育的临界时期”内任何时候进行,都有同等的抑制效果;从一次喷布增加为两次喷布(间隔10天),甚至五次喷布,都未能使抑制效果有显著的增加。  相似文献   
53.
生产核果类无公害优质果品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园地的选择与规划、品种和砧木选择、果园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果实采收等各个环节按标准操作,才有可能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无公害果实。  相似文献   
54.
55.
关于苹果花芽生理分化时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在过去研究苹果花芽形态分化开始时期的基础上,用去叶疏果和喷GA的办法进行了生理分化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形成花芽而进行的生理变化从枝条停长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形态分化开始之前。这一时期与“花芽孕育的临界时期”(Critical period of flower bud induction)完全符合。这一时期的长短是某一品种完成其花芽形成所必需的。这一要求得不到满足,花芽就不能形成。花器官一旦开始形成就不可逆转。花芽(花器官)的发育与花芽形成是两个完全不同质的发育阶段。花芽一旦形成,在它进一步的发育过程中,以前为形成花芽所“必需”的那个“条件”,就不再是必要的了。花芽形成的时期与树冠外围新梢停长或缓慢生长没有内在的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56.
为了探讨甜樱桃重茬土壤中有效养分以及酶活性的变化,在樱桃苗圃地分别从尚未栽种过甜樱桃苗、正茬、重茬区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效养分含量(NO3--N、NH4+-N、速效K、有效P及有效B等)和4种土壤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以及蔗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与樱桃正茬土壤相比,甜樱桃重茬土壤NO3--N、速效K、有效P、有效B、有效Zn、有效Fe、有效Cu、可交换性Mg含量、脲酶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含量显著降低;与正茬土壤相比重茬土壤中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矿质元素含量(除有效Mn、Fe以及可交换性Ca含量外)和4种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但可交换性Ca含量上升;樱桃重茬土壤有效养分比例失调,其中Ca/P、Ca/K及Ca/Zn严重失调,其中0~20 cm土层失调比例高达104.93%、140.45%和184.59%,20~40 cm土层失调比例分别为110.03%、178.42%以及144.47%,Zn/Mn和Zn/Mg失调较严重,失调比例高达50%以上。其中相关性分析表明:茬数与有效Mn含量呈线性极显著正相关;脲酶和碱性磷酸酶与速效K、有效P、有效B、有效Zn及有效Cu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酶与速效K、有效P和有效Cu呈极显著正相关;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与交换性C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总之,重茬土壤的有效养分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养分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57.
58.
小分子有机物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小分子有机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叶面肥方面,较少在土壤肥料的应用方面,而对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研究就更少。以分别添加葡萄糖、甘油以及甘氨酸的土壤(25℃培养)为试材,采用酶活性(每15 d取样)测定方法与Biolog-Eco板技术(取培养45 d的土样),研究小分子有机物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小分子有机物处理土壤的4种酶活性在15~75 d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45 d时葡萄糖处理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清水对照(CK)、甘油以及甘氨酸,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其它处理。与CK、葡萄糖以及甘氨酸相比,甘油处理土壤微生物平均吸光度值和功能多样性指标(除指数D外)显著提高,而CK、葡萄糖以及甘氨酸处理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葡萄糖、甘油以及甘氨酸处理改变了土壤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以及碳源利用比分,其中甘氨酸和葡萄糖处理土壤胺类利用百分比(AM)几乎为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酶活性冗余分析表明,碱性磷酸酶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S、U、H′、碳水化合物利用百分比以及AM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8、0.669、0.616、0.678及0.603,与指数D及蔗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7和-0.741。由此可知,不同种类小分子有机添加物对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影响不一,其中甘油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以及多样性指数(除指数D外),而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甘氨酸与另外两种小分子有机物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