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8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剂防治香蕉叶斑病效果及其对香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以25克、20克、15克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剂兑水60公斤分3次喷雾施药,最后一次喷药20 d后对香蕉叶斑病防治效果均达84.5%以上,30 d后防治效果在79.6-85.4%之间,并对香蕉的单株产量有明显增产效果。尤以25克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剂兑水60公斤剂量喷雾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根腐病是近年上升为广西地区大棚厚皮甜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甜瓜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明确该病害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并获得抗病种质材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筛选抗病种质材料.结果表明,致病菌株的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与前人报道的腐皮镰孢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近年来引起广西大棚厚皮甜瓜叶斑病的病原,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孢分离法直接从罹病厚皮甜瓜叶片上分离病原菌,以离体叶片接种法验证病原菌的致病性.对致病菌的菌落、产孢结构、分生孢子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同时对致病菌的rDNA-ITS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病原菌形态特征与瓜类尾孢(Cercospora citrullina)基本一致,rDNA-ITS基因序列与瓜类尾孢的同源性达99%.结合病原菌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该病害的病原菌鉴定为瓜类尾孢.[结论]近年在广西大棚厚皮甜瓜产区严重发生的甜瓜叶斑病由瓜类尾孢引起,该病是广西厚皮甜瓜上的一种新病害.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25%咪鲜胺水乳剂对香蕉冠腐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该药剂对香蕉冠腐病菌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90=31.7199mg/L,EC50=1.3651mg/L。采后防治试验表明:蕉果采后用25%咪鲜胺水乳剂有效浓度为500mg/kg浸渍处理,贮藏后18d对香蕉冠腐病的防效达到89.4%。  相似文献   
15.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明确木霉菌株SX005的分类地位,并以该菌株的分生孢子粉为原料,分别与氨基寡糖素、矿源黄腐酸钾、壳寡糖、海藻精、FUNA-801进行复配,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其复合制剂对黄瓜和辣椒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霉菌株SX005为钩状木霉菌;其5种木霉复配制剂均能促进黄瓜和辣椒苗地上部分生长,且比单独施用木霉菌效果更好,其中氨基寡糖素与木霉菌复配的制剂对2种作物的地上部分生长促进效果最好,使黄瓜株高提高了172%,辣椒株高提高了59.56%。海藻精或壳寡糖与木霉菌复配的制剂可显著增加黄瓜根质量,氨基寡糖素或矿源黄腐酸钾与木霉菌复配制剂可显著增加辣椒根质量。本研究将为钩状木霉SX005复合制剂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B47为番茄内生细菌,能产生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抗菌物质。通过盐酸沉淀、甲醇抽提、硅胶柱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提取和纯化到该抗菌物质。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该物质热稳定性和抗紫外线稳定性好;在碱条件下稳定;对蛋白酶不敏感;能溶于甲醇;双缩脲反应呈阳性,茚三酮反应呈阴性,但经酸水解后茚三酮反应呈阳性,推测该物质可能为环肽类物质。该物质对测试的14种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其中,对玉米大小斑病菌和各种香蕉叶斑病菌的拮抗作用强,但对供试病原细菌无拮抗作用。该抗菌物质在0.3g.L-1浓度下对玉米小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53.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环境因子对女贞褐斑病病原菌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生长的影响及该病菌对不同种类植物的致病性,为女贞褐斑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前期研究鉴定的女贞褐斑病病原菌小新壳梭孢NPGY-1为材料,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研究不同温度、pH及碳氮源条件对菌株NPGY-1生长的影响;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菌株NPGY-1对不同种类植物的致病性,测定其寄主范围。【结果】菌株NPGY-1的最适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28℃和6.0,在PDA培养基上培养3 d的菌落扩展直径分别为50.7和62.9 mm。最适碳源为蔗糖、葡萄糖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甘氨酸和硫酸铵。对49科73种植物的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有44科66种供试植物在试验观察期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症状,5科(锦葵科、唇形科、海桐花科、堇菜科和葫芦科)7种植物未发病。【结论】引起女贞褐斑病的病原菌小新壳梭孢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且对多种植物有潜在致病性。在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时,应选取抗性程度不同的植物进行搭配,有利于减轻该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8.
19种杀菌剂对黑皮冬瓜疫病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黑皮冬瓜疫病的高效药剂,进行19种常见商品杀菌剂对黑皮冬瓜疫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安克可湿性粉剂和50%施得益可湿性粉剂的毒力最强,对黑皮冬瓜疫病病原菌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9.36%和87.43%,其余为72%克露可溶性粉剂53.07%、68%金雷多米尔水分散粒剂51.43%,这几种杀菌剂可直接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香蕉叶斑病病原真菌种群结构的季节性变化,为香蕉叶斑病的流行学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6~10月,对南宁市金陵镇第1年生香蕉的真菌性叶斑病病原随机抽样,检测单个病斑的病原菌,并分析每个时期病原菌的种群结构。【结果】南宁市金陵镇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至少有9种,主要病原为香蕉暗双孢菌(Cordana musae)。叶斑病类型以单一病原侵染为主,其独立侵染的检出率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最高峰(8月15日)达88.8%;复合侵染的叶斑病类型以两种病原共同侵染居多,检出率的变化趋势与单一病原相反;除Alternaria musae和Pestalotiopsis menezesiana外,其他7种病原之间可共同侵染香蕉;Cordana musae的总检出率呈振幅式上升,最高检出率达92.8%。【结论】季节变化是影响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种群结构的一个主要环境因子。Cordana musae是田间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菌的优势种,建议香蕉叶斑病的防治主要针对由Cordana musae引起的灰纹病。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黑痣病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丝存在遗传分化现象.从定西市马铃薯产区采集茎部和薯块病样80份进行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80株菌株中与标准菌株AG3融合的占总数的70.0%、与AG4-HG-Ⅱ融合的占15.0%、与AG2-1融合的占7.5%.为了有效控制马铃薯黑痣病,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选取9种杀菌剂进行药效评价.结果表明:30%噻呋酰胺悬浮剂EC50最低,为0.015 2μg/mL;其次是40%氟胺·异菌脲悬浮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其EC50分别为0.064 1、0.129 3和0.176 7μg/mL;EC50最大的是25.75%多抗·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为2.930 4μg/mL.田间拌种,30%噻呋酰胺悬浮剂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效较好,达70%以上,值得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