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8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林业   661篇
农学   343篇
基础科学   311篇
  267篇
综合类   2185篇
农作物   262篇
水产渔业   178篇
畜牧兽医   1555篇
园艺   410篇
植物保护   14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280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41.
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昆药集团新药研制提供优质的原药材,对采自西藏地区的拉萨大黄进行引种栽培,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采用施肥量与种植密度的L9(34)正交试验设计,共有4个试验因素,分别为施氮量N、施磷量P、施钾量K和种植密度,每个因素均设3个不同的试验水平。运用直观及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处理的拉萨大黄鲜根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的主次因素为施氮量、施钾量、种植密度、施磷量,其中施氮量、施钾量、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云南丽江地区种植拉萨大黄的氮、磷、钾适宜施用量分别为纯N 450 kg/hm2、P2O5 0 kg/hm2、K2O 45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  相似文献   
942.
通过对9份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不育胞质类型进行分子标记鉴定,以期为今后更好的利用分子标记来进行辅助育种奠定基础。通过CTAB法提取白菜的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中orf138基因保守序列设计2对特异引物,对9份白菜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条带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在NCBI中进行同源性比对,最终确定其不育胞质类型。结果表明:2对特异引物PI/PII和PIII/PIV只在4份白菜雄性不育基因中均扩增出条带,在另外5份材料中未扩增出条带,与田间育性鉴定相符,获得4份白菜Ogura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标记;在GenBank中用BLAST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L1-CI、L3-CI、L3-F1 3个不育材料的特异片段与已报道的青花菜Ogu CMS所具有的Ogu orf138基因(Genbank登录号:HQ149728)同源度高达100%,L1-F1的同源度达99%,出现了一个变异位点,另外5份材料的胞质不育类型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该方法鉴定出9份材料中有4份材料是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的材料,得到了4条分子标记,该结果可为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鉴定提供了新的标记,也为今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3.
调亏模式下灌水定额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合理的夏玉米调亏灌溉控制指标,通过防雨棚下测坑试验,对比分析不同灌水控制下限和灌水定额组合下夏玉米生长发育、耗水及产量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夏玉米生育前期的叶面积指数LAI值随灌水定额增大呈上升变化,重旱条件下其LAI和株高均较低,受轻旱后及时复水仍可保证正常株高;夏玉米的总耗水量和籽粒产量随干旱程度加剧呈下降趋势,灌水定额变化对二者影响明显,但无趋势性变化;灌水定额为75,90,105 mm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普遍较高,同一灌水定额下中旱处理的WUE均高于轻旱处理.结合生产实际,以高产兼顾高水分生产率为目标,推荐拔节前60 mm、拔节后75 mm为节水高效的灌水定额,苗期45%田间持水量FC、拔节期50%~55%FC、抽雄期60%FC、灌浆期50%FC为合理灌溉控制下限标准.  相似文献   
944.
【目的】探讨欧洲菊苣重金属积累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关系。【方法】在云南3种不同土壤条件下种植的饲用欧洲菊苣,分别检测幼叶、老叶、根中Cr、Cu、Zn、Ni、As、Pb、Cd的含量,用富集系数和相关系数来探讨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欧洲菊苣中重金属含量为根老叶幼叶,重金属被欧洲菊苣吸收后不易向上移动。除Cd外,欧洲菊苣各部位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不相关,重金属富集系数都小于1,不富集土壤重金属。3种土壤条件下,欧洲菊苣根和老叶对Cd有一定富集,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上幼叶基本不富集Cd。欧洲菊苣吸收富集土壤重金属与土壤pH关系最密切。酸性土壤有助于欧洲菊苣吸收Cd、Cr、Cu、Ni等重金属,尤其容易富集As和Cd。碱性土壤,Pb、Zn易于被欧洲菊苣吸收并向上移动。欧洲菊苣吸收富集土壤重金属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有机质的关系复杂,有待深入研究。【结论】选择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上种植饲用欧洲菊苣,刈割上部叶作饲料是基本安全的。欧洲菊苣生物量大,其下部老叶和根可利用作为Cd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物。与外源污染不同,土壤重金属内源污染,不一定传递到作物。提高土壤pH能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性,是改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45.
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对磷素响应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通过分析施磷后小麦群体发育状况、物质生产特性、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变化,探讨3种基因型优质小麦品种(郑麦7698、郑麦0856和郑麦0943)对磷素响应的差异。结果显示,施磷可促进郑麦0856分蘖,增加其成穗数。施磷还可不同程度提高3个优质小麦品种生育前期同化物积累量、花后干物质转移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以郑麦0856增幅最大,其增产幅度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主要归因于成穗数的增加;磷素吸收效率于施磷条件下最高,郑麦0856的磷素农学利用率也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说明郑麦0856对磷素较为敏感。郑麦7698不施磷条件下花后干物质转移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和经济系数均最高;其产量及各构成因子、磷素利用效率、磷素收获指数和磷肥生产效率无论是施磷还是不施磷条件下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初步认定其具有磷高效利用特征。  相似文献   
946.
基于SPI指数的近55年河南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南省17个气象站点近55年的逐月降水量资料,计算各站点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结合小波分析、Mann-Kendall方法和Hurst指数,分析河南省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1—2000年为干旱和连旱高发期,郑州、开封、商丘一带是持续5个月以上的连旱发生的集中地区。SPI-1、SPI-3、SPI-6、SPI-12的主要周期分别为4、16、16、24个月,干旱频发。全年、春、夏、秋、冬的未来气候趋势分别为干旱化、干旱化、湿润化、干旱化、湿润化。  相似文献   
947.
结合国内各省市石斛栽培技术,引进铁皮石斛与紫皮石斛品种进行了活树附生栽培研究,研究了适宜怒江境内的石斛品种和栽培技术措施,以期为活树原生态附生石斛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8.
正文章由马铃薯的品种选择、整地、播种、田间管理与最终收获进行叙述,以期为本镇的马铃薯栽培提供参考,提高马铃薯产量与质量。马铃薯是古城区七河镇的主要经济作物,马铃薯产量与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本镇居民的经济收入。目前,本镇的马铃薯种植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经验与当地马铃薯种植发展现状,对马铃薯高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提高马铃薯产量与质量,推动当地经济发展。1七河镇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49.
为解决新疆区域内日益突出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促进其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首先介绍新疆植棉区概况,了解棉花生产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然后通过分析新疆棉花生产面源污染的现状及问题,对新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各理论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适合新疆的防控模式,最后提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50.
循环农业指的是将生态规律作为发展基础,将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循环利用作为发展核心,将资源化、再利用作为发展原则,将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作为发展特征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作为我国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主要模式,循环农业能够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发展循环农业已成为我国保护农业环境的根本出路,是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落实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