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66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53篇
  52篇
综合类   321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233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贵州乌桕品种(类型)的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乌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我省科技工作者对鸟桕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开展了良种选育。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现代测试手段,对鸟桕的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测试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所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为进一步开发乌桕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通过模拟氮沉降试验(设置2种氮形态5种施氮水平(N0、N1、N2、N3、N4分别代表0、20、40、60、80 kg·hm-2·a-1,共10个处理)研究杉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沉降第1年,高氮处理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较显著,氮处理时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波动较大;沉降1年后,各处理的变化规律稳定,波动较小。12月份各处理间微生物数量和细菌数量变化幅度较小、氮处理对其影响不显著,故不宜在12月采集土样。氮沉降量影响微生物总量,总体而言低氮处理促进微生物生长,最高氮处理抑制微生物生长,NH4+-N2或N3和NO3--N3处理微生物总量最多。不同微生物类群对氮沉降形态和沉降量的响应不同,土壤细菌的变化规律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一致,低氮处理时,硝态氮处理对细菌数量生长的影响大于铵态氮处理,2种形态氮的N2或N3处理细菌数量最大。铵态氮比硝态氮更易影响真菌的生长,且NH4+-N1和NO3--N3处理真菌数量最多。不同氮沉降形态对放线菌数量影响显著,沉降1年后高氮沉降量对放线菌生长略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造纸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被誉为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面对中国巨大的纸品消费市场,引起了众多跨国造纸巨头的极大关注,纷纷抢滩中国造纸市场,未来造纸市场竞争势必异常激烈。目前,我国造纸行业90%的原料使用草浆;未来20年将过渡到以木浆为主,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木材以发展造纸业。与此同时,正是我国造纸业大量设备、技术更新换代和产品档次提升的非常时期,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4.
今年2月,攸县林业局专门成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小组,提出了创办“开放林业、诚信林业、生态林业、效能林业”的工作理念和实施“大流转、大服务、大提高、大发展“的工作举措,积极推进林业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5.
9种中药成分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TT法结合细胞病变方法测定黄芩苷、穿心莲内酯、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苦马豆素9种中药成分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在ST细胞上增殖的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进一步检测黄芩苷对TGEV在ST细胞上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9种中药成分在体外对TGEV在ST细胞上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芩苷对TGEV的生物合成、吸附保护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抑制率分别为58.23%、88.12%和100.00%;Real-time PCR检测黄芩苷3种给药方式均能在转录水平显著降低TGEV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病毒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9种中药成分在体外对TGEV在ST细胞上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黄芩苷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36.
烟台市和招远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联合进行动物诊疗机构清理整顿活动时,查处了一起非法动物诊疗案件,执法人员依据《动物防疫法》有关条款对当事人进行了相应处罚。通过本案的处理,笔者建议在整顿动物诊疗机构的过程中,执法人员应当严格依法行政,同时还应充分重视普法宣传的重要性,为健全诊疗监管秩序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7.
在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过程中,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柴油可能形成蜡沉积物,污染后行汽油,造成混油损失。开展柴油蜡沉积研究,对保障成品油管道经济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总结了现有的主要蜡沉积理论;从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两个方面梳理了柴油蜡沉积实验研究现状;分析了基于分子扩散和剪切弥散两种理论建立的柴油蜡沉积速率预测模型。指出加强对柴油结蜡机理的研究,建立柴油蜡沉积模型,定量表征后行汽油溶蜡后主要质量参数的变化规律,是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对柴油蜡沉积研究进展的系统阐述,为将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图1,参29)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3年生矮化密植枣园的结果习性和产量的空间分布的研究表明,以自由纺锤形树形为主体的骏枣园,合理的产量空间分布结构能够提高骏枣总体产量,合理的规划和配套使用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能够使骏枣园建园前期尽早实现丰产。1年生果枝上抽生的枣吊数较多,挂枣数较少;2年生果枝上枣股抽生枣吊较少,但结枣却较多,而结果部位主要集中在枣吊的基部和中部位置。测试枣树平均树高136.175 cm,干高30.705 cm,干粗2.404 cm,果枝台数12.15台,平均每株枣拐68.35个、枣吊111.54个、挂枣317.76个,平均单株鲜果产量5.552 kg,亩产量617.197 kg。  相似文献   
39.
为研究烤烟生产过程中适宜的钾镁比例,通过开展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以农户常规施肥(N∶P2O5∶K2O=1∶0.68∶3,施K2O量为315 kg/hm2)为对照,研究了优化钾肥处理(N∶P2O5∶K2O=1∶0.68∶2,施K2O量为210 kg/hm2),优化钾肥+MgO 19.5 kg/hm2处理,以及优化钾肥+MgO 39.0 kg/hm2处理对烟株成熟期光合特性、荧光特性和碳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钾镁比例,烤烟各处理叶绿素中Chl含量的增幅分别为2.2%、11.8%、18.3%;Car含量的增幅分别为3.5%、17.5%、19.7%;最大荧光(Fm)的增幅分别为13.3%、18.0%、24.1%;可变荧光(Fv)的增幅分别为17.3%、23.6%、30.9%;F  相似文献   
40.
为探明谷子连作与轮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比较分析了撂荒地、玉米-谷子轮作、谷子连作2、3 a和5 a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结果表明:谷子连作与轮作土壤均为碱性,pH为8.26~8.49,碱解氮、有机质、脲酶活性表现为轮作地最高,连作2 a开始降低,连作3 a达最低值,连作5 a又开始回升,速效钾、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蔗糖酶活性均是连作土壤高于轮作土壤。谷子连作与轮作土壤细菌在门水平上群落组成比较固定,但不同物种的丰度差异较大;菌群分析发现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以及酸杆菌门是谷子根际土壤优势菌群;菌群相对丰度在轮作土壤中高于连作土壤的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以及硝化螺旋菌门,低于连作土壤的有己科河菌门和绿弯菌门;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各组间菌群差异不显著,Beta多样性分析则显示连作、玉米-谷子轮作地和撂荒地土壤菌群分布差异较大;冗余分析(RDA)表明鞘氨醇单胞菌与pH、有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呈正相关,类诺卡氏菌与pH、有效磷、碱解氮、有机质、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呈正相关,轮作、连作、撂荒地组间根际土壤优势菌存在差异,LEfSe分析确定了谷子根际土壤特定标志物,其中轮作地的优势菌群为鞘氨醇单胞菌和类诺卡氏菌,3 a连作地的优势菌群为土壤红杆菌。综上所述,谷子连作土壤与轮作土壤相比,细菌的ASVs丰度减少,细菌群落分布差异较大;随着谷子连作年限增加,土壤养分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