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杨梅一般分为白种、粉红种、红种、乌种4个类型。栽培上以品质优良的红梅、乌梅为主。色泽是杨梅品质的重要标志之一,了解杨梅不同品种的颜色和色素,不仅对种质资源鉴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有利于促进杨梅果汁、果酒加工产业的发展。但在杨梅果实的加工和贮藏中,存在因色素的褪失和果实的褐变作用使果实逐渐变白并失去光泽,商品性降低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杨梅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白沙枇杷在浙江省的枇杷栽培品种中以皮薄、糖度高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4%~16%,分别高出解放钟、洛阳青的3%~4%、2%~3%。白沙枇杷也是浙江省最易受冻害的一个枇杷品种,由于生长势弱、花期早、皮薄易开裂,管理难度大,因此,栽培面积呈现下降趋势。但由于价格一直  相似文献   
13.
<正>一、特征特性"浙玉1号"柚树冠高大紧凑,主干高在4米以上,树势强,树姿开张呈扁圆形或自然半圆形,枝梢密度中等。叶片深绿色、圆形或扇形、较厚大;叶脉正面平,反面突起,色淡;翼叶大,呈三角形,叶尖较尖,叶基广楔形,叶缘多为全缘。花大、白色,总状花序,花药橙  相似文献   
14.
杨梅是我国特产果品,果实营养丰富,富含糖、Vc等,还含有钾、钙、镁、锌等多种矿质元素。东魁杨梅原产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江口街道办事处东岙村,从当地百年以上实生树中选出。本试验以东魁杨梅为试材,对不同成熟度东魁杨梅果实生理品质变化  相似文献   
15.
杨梅采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杨梅采后变质的主要内外因,综述了低温保鲜、气调保鲜、保鲜剂保鲜以及涂膜保鲜等国内外杨梅保鲜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目前杨梅保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杨梅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杨梅分子水平上的研究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本文主要从分子标记、转录组学、功能基因挖掘等方面综述杨梅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同时,对杨梅分子生物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认为应重视野生杨梅种质资源的收集与研究,开发新型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及指纹图谱的构建、功能基因的挖掘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此外,RNA-seq对杨梅分子生物学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种子休眠是植物为了种的生存,适应环境,在长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性。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催芽能有效促进种子发芽和休眠芽发育,加强种子内部的生理活动(酶的活动、养分的转化、胚的呼吸作用等),保证种子在吸足水分后,能促使、加快种子中的养分分解运转,有利于培育壮苗。杨梅为我国特产水果,杨梅砧木为本砧,应从健  相似文献   
18.
浙江部分柿属植物鉴定及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SR对浙江省分布的部分柿属植物(包括柿、浙江柿和金枣柿在内的3种46个基因型)进行了种质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从已公开序列的20对柿属植物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谱带清晰和多态性丰富的引物11对;应用建立的技术体系,可将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试材得以系统整理,一般认为是同一品种的兰溪大红柿与永康方柿,玉环长柿与永嘉长柿指纹图谱各有不同,应为不同种质。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金枣柿(Diospyros sp.)与其他供试试材间的亲缘关系较远,支持其可能为一新种的观点;浙江柿(D.glaucifolia Metc.)与金枣柿的亲缘关系较远但与柿(D.kaki Thunb.)较近;部分供试日本柿种质与浙江省柿种质的亲缘关系较近。研究结果可为浙江省柿属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浙柚1号’是从‘青田红心柚’中选育出的优良芽变新品种。树势强健,根系发达,坐果力强。果实近梨形,果皮浅黄色,果大,平均单果质量1 460 g。果皮厚17.4 mm。果肉红艳,柔软,多汁,可食率44.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7%,总糖含量10.6%。果实10月中旬成熟,丰产,稳产,产量33 000~37 500 kg·hm-2,抗寒和抗旱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0.
东魁’杨梅是杨梅裂果病最严重的品种。通过研究明确病因,达到减少裂果、控制裂果并发症发生的目的。检测分析土壤、叶片中Mg、Fe、K等矿质元素含量;PP333、烯效唑、GA3、I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含量;停用PP333、平衡施肥、合理整枝、二次疏果,辅之调节园区干湿度培育小气候环境。结果表明,裂果病分为裂果、裂核2种,裂果又有纵裂、横裂2种类型,并以横裂为主。常年裂果率在10%,个别年份在20%左右,且裂果易使果实落果、腐烂,导致常规栽培常年落果腐烂率在30%以上。通过多年对病因的研究,表明植物内源激素失调是主要因子。同时,不当栽培、矿质营养盈亏不均、种性,以及非节律性气候造成的干湿不当,尤其是持续暴晴暴雨天气的出现是造成东魁杨梅裂果的重要因子。‘东魁’杨梅裂果病以生理性病害为主,与遗传种性有关。通过栽培措施的改正,可以减少裂果率,控制裂果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