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喷洒马尾松,对其针叶挥发物进行测定,并记录用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喷过的松针饲喂马尾松毛虫的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针叶挥发物以萜烯为主,其中苧烯、柠檬烯、β-水芹烯、石竹烯、p-薄荷-1,4(8)-二烯的相对含量在48 h达到最高, β-蒎烯的相对含量除72 h外均高于对照;马尾松毛虫幼虫的取食量、排粪量、对食物的消耗和利用指数均有所不同,且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死亡率则表现出与上述指标相反的规律。这说明外源茉莉酸甲酯能够诱导植物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甜荞单产水平,参照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技术路线,育成了甜荞‘矮B近交系’和‘野生自交系Ⅰ’、‘野生自交系Ⅱ’3个亲本系,配制成2个组合进行杂交制种及生产利用。对田间花朵雌蕊花粉载量、正交、反交杂种率进行了观察统计,其结果是:在盛花期午后2点采样,显微镜观察,每朵花三列柱头载花粉粒量15~55粒不等,平均23粒;正交(矮B系×野生系),杂交率60%~65%;反交(野生系×矮B系),杂交率30%;生产表现:在穴播生产田中,一穴中既有F1植株,也有亲本植株,二者差别明显,F1植株强壮、繁茂,产量是亲本3倍以上,表明F1代杂种优势强,区试结果比亲本增产11.7%,比其他品种平均增产29%。本研究认为,野生近缘种是珍贵的种质资源;甜荞与野生近缘种杂种优势强,有望提高甜荞的单产水平;还存在花期不遇等原因,造成杂交率远未达到2/3的理论数值。  相似文献   
13.
《植物学》作为集宁师范学院园艺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需要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组织和器官如 根、茎、叶、花的形态和结构,认识植物的多样性与环境间相互关系。该课程理论知识内容较多,实践性较强,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参与度不高,主动性、积极性较差,为寻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一种科学、高效、实用的教学及评估 方法;本文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 反思能力、增加课程过程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植物学课程的改革,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加明确清晰的学习内容与要求,为 教师提供客观细致的评价依据,为集宁师范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植物介导的RNA干扰引起马铃薯晚疫病菌基因的沉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最具毁灭性的马铃薯病害。为明确植物介导的RNAi沉默致病疫霉基因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克隆同时与晚疫病菌4个ces基因均同源的融合基因C1234,构建内含子连接的C1234反向重复序列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晚疫病易感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获得129个转基因株系。离体叶片接种病原菌后,有97个转基因株系发病速度明显慢于野生型,接种6 d后病斑大小和霉层厚度均明显小于对照,并且叶片感病部位没有出现失绿斑,而野生型产生了明显的失绿斑。实时定量RT-PCR分析发现,发病延缓的叶片上致病疫霉4个纤维素合酶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野生型。本研究表明,转基因植株中产生的以晚疫病菌ces基因为靶标的ds RNA能够沉默致病疫霉相应基因表达,延缓发病进程。  相似文献   
15.
虫害诱导植物体内信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在遭受植食性昆虫攻击时,不同的植物会在其体内诱导不同的信号传导途径来抵御昆虫的侵食。主要就茉莉酸信号传导途径和水杨酸信号传导途径的合成途径、机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综述,并说明植物体内信号传导途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大穗型小麦兰考906分蘖发育的生理特征及其调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大穗型小麦兰考 90 6研究表明 ,密度和酚类物质处理对麦苗的物质代谢和分蘖生长有明显的调节效应。密度增大导致 IAA氧化酶 (IAAO)、硝酸还原酶 (NR)及蔗糖磷酸合成酶 (SPS)活性降低 ,IAA含量和可溶糖 /氨基酸 (WSC/ AA)比值提高 ,单株分蘖减少。间苯二酚 (RES)处理促进体内的 IAAO活性 ,导致 IAA含量和WSC/ AA比值下降 ,单株分蘖增多 ,而临苯二酚 (CT)的效应相反。适当增加密度和采用 RES处理 ,可增加大穗型品种兰考 90 6的单位面积穗数 ,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产量提高过程中玉米品种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世界玉米平均单产大幅度提高;而消费需求也是逐年增加。所以,作为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高产潜力的挖掘势在必行。品种选育对玉米产量增益的贡献突出。为了给今后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归纳前人的研究试验,分析了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的结构与功能指标,结果如下:(1)在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穗位高或穗位系数明显降低,茎叶夹角变小、叶面积增大,叶片持绿期延长。(2)新品种与老品种相比,透光率增加,消光系数降低,倒伏率下降,干物质积累速率与收获指数增加。(3)国内外品种选育指标有差异,但品种的特征都向着优化的方向发展。基于以上结果提出,未来的玉米育种在考虑高耐密植的同时,应注重以种抗病、以种抗虫、以种抗草。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毛虫对马尾松挥发性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萜烯类单体和复配混合物对马尾松毛虫触角电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触角电位反应活性与单体及等量复配化合物的含量呈正相关,随着含量的升高,其触角电位反应的相对值升高.原液、1/10原液1、/100原液中均对水芹烯的EAG反应值最大,其次是β-蒎烯和月桂烯,但花烃在1/1 000原液中达到最大反应值,而β-蒎烯在1/1 000原液中的反应较小.依据受害后马尾松挥发物各物质相对含量的比例进行复配的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成虫对1,3,4 3种混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的相对值较高,LSD多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且均显著高于对第2种混合物的反应值.  相似文献   
19.
受害马尾松针叶内脱落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脱落酸(ABA)是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内源激素,也是伤害反应信号转导中的重要组分. 2004和2005年在江西对马尾松针叶进行接虫咬食危害处理后,通过GC/MS分析了损伤叶片及其邻枝不同时间序列中脱落酸的含量. 结果表明:马尾松虫害后1 h损伤叶片中ABA含量即升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3.14%和15.85%,72 h后ABA含量升至最高;邻近枝条ABA含量也均高于对照. 证明马尾松受到虫害后,启动了体内的防御系统,并诱导邻枝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20.
对分离自虎榛子根际的几株真菌,通过液体纯培养法获得其代谢产物,设计不同浓度后施加到播种60天后的油松苗基质中,探讨虎榛子根际真菌对油松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拟青霉菌属的菌株(P3)和葡萄穗菌属菌株(S1)对油松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并随着浓度的增大其作用增强;相反,青霉菌属的菌株(P1)对油松苗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胶帚霉属菌株(G1)和青霉菌属的菌株(P2)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效应。有促进作用的菌株(P3、S1)均含有较高的油酸甲酯、9-油酸(E)、9,12-十八碳二烯酸(Z,Z)、9-十八烯酸酰胺、六氢化吡咯并(1,2-α)吡嗪-1,4-二酮等化合物,而具有抑制作用的P1菌株则含有较高的番茄黄素和大戟二萜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