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3 毫秒
31.
为内蒙古地区玉米根际寄生线虫的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田间随机取样方法对内蒙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包头、鄂尔多斯和巴彦淖尔等5个市的玉米根际寄生线虫进行调查,采集各点玉米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80份,在实验室利用改良的贝曼漏斗法分离线虫,并对线虫的组成类型及其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内蒙古地区玉米的根系及其根际土壤中共有寄生线虫6个属,包括孢囊线虫、短体线虫、矮化线虫、拟盘旋线虫、螺旋线虫和真滑刃线虫,分别隶属于垫刃目的异皮科异皮亚科、短体科短体亚科、刺科端垫刃亚科、纽带科纽带亚科和滑刃目真滑刃科真滑刃亚科。寄生线虫体长50~100μm,假体腔,左右对称,线形,无色透明,不分节,口腔壁加厚形成口针。  相似文献   
32.
通过试验,建立了以密度、揭膜时间为自变量,产量、商品率和淀粉为指标的回归方程。利用回归模型求出了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密度水平和最佳揭膜时间。试验结果表明:2976株/667m2是合理的密度水平,播种后73d是较为合理的揭膜时间。  相似文献   
33.
不同施钾量对马铃薯抗蚜虫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施钾条件下桃蚜—马铃薯相互作用关系,以马铃薯克新1号和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通过"Y"型嗅觉仪测定桃蚜对施钾后2个马铃薯品种的趋性行为。结果表明,桃蚜对克新1号对照(未施钾)和施钾植株的趋向率分别为64%、30%,对费乌瑞它对照和施钾植株趋向率分别为71%、26%。采用TCT-GC-MS(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不同施钾量2个马铃薯品种中主要挥发物含量的结果表明,主要挥发物有4种:3-蒈烯、苯甲醛、柠檬烯和1,3-环己二烯。其中,6 g/株施钾量使克新1号叶片中上述4种挥发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柠檬烯含量达到最高,是对照的2.5倍;而费乌瑞它叶片中只有苯甲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用液质联用技术和比色法分别测定马铃薯克新1号叶片中茉莉酸含量和脂氧合酶(LOX)活性的结果表明,6 g/株施钾量使马铃薯克新1号叶片中茉莉酸含量比对照提高0.93倍,LOX活性提高0.40倍。iTRAQ技术(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进一步证明,6 g/株施钾量上调了克新1号叶片LOX蛋白表达量。综上,马铃薯抗桃蚜的最佳施钾量为6 g/株。  相似文献   
34.
内蒙古大青山油松、虎榛子根际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内蒙古大青山油松(Pinus tabulaeform is)、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不同林型根际土壤为材料,进行了土壤酶活性的研究,目的是了解油松与虎榛子不同林型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最终为内蒙古大青山极度退化生态系统中油松与虎榛子和谐共存机制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对硝基苯磷酸二钠比色法测定磷酸酶活性,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蔗糖酶活性,邻苯三酚比色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苯酚-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脲酶活性。酶活性单位均以单位风干土重在培养时间内生成物的量表示。结果表明:油松、虎榛子不同林型内土壤酶活性强弱总排序为:油松、虎榛子混交林(虎榛子纯林(油松纯林。  相似文献   
35.
早熟玉米与大豆间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子长县的早熟玉米与大豆间套的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施肥整地与起垄覆膜、良种选择、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内蒙古平原灌区气候干旱,土壤肥力低,春玉米生产对化肥中氮磷钾营养元素的依赖性高,为探究本地区适宜的肥料配方和投入量,及其对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选用春玉米‘先玉1619’和‘A2636’两个品种作为供试材料,设计了不施肥(CK)、26-16-8(处理Ⅰ)、25-10-16(处理Ⅱ)、15-15-15(处理Ⅲ)和34-9-7(处理IV)5个处理的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方肥对春玉米地上部形态、光合效率和叶片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先玉1619’品种,处理Ⅲ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Ⅰ的茎粗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IV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春玉米‘A2636’品种,处理Ⅰ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IV的茎粗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Ⅲ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可知,氮比例高的34-9-7配方肥对春玉米‘先玉1619’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氮磷钾比例均衡的15-15-15配方肥对春玉米‘A2636’品种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以上结论为土壤肥力低的干旱区春玉米生产提供施肥依据。  相似文献   
37.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旱地土壤结构和春玉米生长的影响,设置连续4 a的秸秆还田定位试验,测定土壤物理性质、结构、春玉米根系指标和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秸秆还田4 a后,≥0.25 mm团聚体的质量占比、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分别显著(P<0.05)增大了8.81%、12.61%、20.35%,团聚体稳定指数、团聚体不稳定系数分别显著增大了38.09%和6.85百分点,团聚体破坏率显著减小了8.49%,土壤容重显著降低了0.2 g·cm-3,总孔隙度、质量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分别显著增加了7.53、9.92、13.05百分点,耕层(0~20 cm)春玉米根干重、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显著增加,产量显著提高24.58%。结果表明,长期秸秆还田改变了春玉米旱地的土壤结构状况,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通透性、团聚体的稳定性,改善了春玉米根系的生长环境,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8.
<正>文章通过分析腾冲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野生资源锐减、人工驯养栽培滞后、中药材产业及品种结构不优、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风险大等问题,并提出重点开展中药材技术攻关和推广、强化品牌意识、做大做强优势品种、加强质量监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等对策,为腾冲市大健康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