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67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3篇
  29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1.
寿西湖农场位于沿淮黄泛冲积区,土壤以潮土类淤土属为主。由于机械作业、耕作制度、化肥施用方式等原因,土壤肥力状况变化较大。通过1981~1997年16a来的3次定点监测,探明了农场土壤的肥力变化情况,分析了变化原因,提出了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12.
秋色叶树种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秋色叶树种是园林造景中重要的观赏树种之一,我国秋色叶树木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秋色叶树木资源对我国园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分析了秋色叶树种内涵,主要树种的性状、特征、观赏价值及在我国自然秋色景观中的应用等,初步探讨了它们在城市园林造景中的应用方式与应用前景,提出了秋色叶树种选择应用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13.
贵紫麦1号转录组EST-SSR标记发掘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新的小麦分子标记,利用前期小麦品种贵紫麦1号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对所得序列进行EST-SSR(Expressed sequence tags-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开发,并对开发的标记进行了染色体定位、多态性筛选。结果表明,在119 572条总Unigenes序列中得到8 749条含SSR位点的EST序列,占7.3%,平均每8.04 kb就会出现1个SSR;EST序列中SSR类型的分布特点为三核苷酸重复类型最多,而五、六核苷酸重复类型出现频次很少,单核苷酸重复以A/T出现频次最多,二核苷酸重复以AG/CT出现频次最多,三核苷酸重复以CCG/CGG出现频次最多;对含SSR位点的EST序列进行引物设计,成功设计出引物的序列有5 503条,占总EST序列的62.9%,从中筛选到341对有效性EST-SSR引物;以中国春为对照,利用16份中国春缺体-四体系材料对341对EST-SSR引物进行染色体定位,共定位153对引物、201个位点,涉及除3A、5A、3B、4B及1D外的16条染色体,其中5B染色体定位引物对最多,达23对;筛选出53对多态性EST-SSR引物,对52份小麦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其中18对EST-SSR引物可将52份小麦材料一一区分。  相似文献   
414.
我国是传统茶文化大国,经过长期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系统化、完善的茶文化体系。对于平面设计活动开展来说,其在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融入创新设计元素,同时也需要注重设计内涵的全面融入。本文拟从当前平面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入手,结合我国传统茶文化元素的状况阐述,根据当前人们对平面设计活动的客观要求,从而探究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具体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415.
设施栽培油桃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79,自引:2,他引:77  
王志强  何方  牛良  刘淑娥 《园艺学报》2000,27(4):245-250
设施栽培的油桃光合生理特性对光、温环境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变化 ,表现在 :单位重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 ;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降低 ,对弱光 (PAR <4 0 0 μmol·m- 2 ·s- 1)的光能利用率提高 ,对强光的利用率降低 ;对低温的耐受力增强 ,但对高温 (>30℃ )的反应敏感 ;最大光合潜势下降。光合速率 (Pn)日变化由露地的“双峰”曲线变为“三峰”曲线 ,最大Pn在 8时左右出现 ,比露地提前 2h ;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 ;晴天设施内日平均Pn为CO2 5.97μmol·m2 ·s- 1,比露地降低 17.2 5%。设施内增施CO2 较大幅度地提高了上午 8~ 12时的Pn和光能利用率 ,日平均Pn为CO2 6 .95μmol·m2 ·s- 1,比对照提高 2 5.90 % ,树体生长健壮 ,生物量 (未含果实 )增加 12 .4 % ,比叶重增大 ,产量提高 19.80 % ,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416.
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人工控水条件下小白龙常规灌溉(X)与滴灌(D)不同灌水量(X1、D1:15 mm;X2、D2:30 mm;X3、D3:45 mm)夏玉米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以及土壤耗水量、光合作用及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根系吸水逐渐加深。在拔节期,均以0~20 cm土层的水分贡献率最大,达60%以上。在D1和D2条件下,60~80 cm和20~40 cm土层的贡献率分别占21.4%和23.8%。到灌浆期,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条件下更利于促进根系对40 cm以下土层水分的利用,从而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随生育期的推进与灌水量的增加,玉米的日耗水量明显增加,滴灌低于传统灌溉。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D2处理更利于提高玉米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此外,滴灌处理明显提高了收获期玉米的生物量。最终,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降低了玉米总的耗水量,产量提高了5.3%~21.7%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9.2%~26.8%,均以D2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玉米拔节期20~40 cm和灌浆期60~80 cm土层水分更利于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而拔节期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