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7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林业   613篇
农学   355篇
基础科学   335篇
  273篇
综合类   2494篇
农作物   334篇
水产渔业   330篇
畜牧兽医   1522篇
园艺   432篇
植物保护   15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74年   6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通过对测压管施工方案的分析,提出符合实际的设计参数,以确定经济合理的除险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32.
该文首先用PCR等方法,对闵行污水处理厂分离的β-内酰胺类抗性菌株中Ⅰ类整合子和基因盒的存在情况进行测定;其次,对含有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的抗性菌株抽提质粒,分析Ⅰ类整合子-基因盒所在位置;最后,探讨了含有整合子-基因盒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3.
134.
为调查造成中国西北某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养殖场幼鱼出现持续性死亡的病因,采用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及分子鉴定的方法对患病虹鳟进行了鲑鳟常见病毒筛查,同时采用系统发育分析、电镜观察、滴度测定及人工回归感染等方法对分离获得的毒株进行了基因型分析、显微结构观察及毒力特性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患病虹鳟的肝、脾及肾组织细胞发生广泛性坏死,并伴随空泡化及溶解等现象;由病鱼内脏组织制备的组织匀浆悬液均能够感染CHSE-214细胞并产生典型细胞病变(CPE);从该养殖场的不同养殖区域共分离到3株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其中IPNV-F1和IPNV-W2属于基因组Ⅰ型,分别与IPNV中国分离株WZ2016(KX355401)和ChRtm213(KX234591)同源性最高,VP2基因片段序列一致性分别为100%和98.5%,IPNV-W1属于基因组Ⅴ型,与意大利毒株IPNV/O.mykiss/I/PN/208/Mar88(MG543567)同源性最高,二者的VP2基因片段序列一致性为99.1%;接种病毒后的CHSE-214细胞内存在大量呈晶格状排列的无囊膜病毒粒子,3株IPNV分离株在CHSE-214细胞上的平均滴度分别为107.43 TCID50/0.1 mL(IPNV-F1)、107.30 TCID50/0.1 mL(IPNV-W1)和107.29 TCID50/0.1 mL(IPNV-W2);分别以0.1 mL/尾的剂量向健康虹鳟幼鱼腹腔注射各IPNV分离株,在攻毒后60 d内虹鳟未出现死亡,攻毒后30 d时,病毒在组织中的平均滴度分别为104.50 TCID50/0.1 g组织(IPNV-F1)、105.38 TCID50/0.1 g组织(IPNV-W1)和104.13 TCID50/0.1 g组织(IPNV-W2),攻毒后60 d时,病毒在组织中的平均滴度下降为103.43 TCID50/0.1 g组织(IPNV-F1)、104.50 TCID50/0.1 g组织(IPNV-W1)和103.21 TCID50/0.1 g组织(IPNV-W2).研究表明,该发病养殖场同时存在基因组Ⅰ型和Ⅴ型的IPNV,本研究首次从同一养殖场分离到两种基因型的IPNV,可为中国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5.
136.
筛选山东蓬莱产区酿酒葡萄‘品丽珠’黄烷醇、花色素苷含量较高的优良营养系,以期为发挥其酿酒性能提供理论依据。以蓬莱产区品丽珠母本及3个芽变营养系(214、327、623)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分析葡萄果皮和种子中总酚、总单宁、总花色素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酚酸类、黄酮醇类、黄烷醇类、花色苷单体及白藜芦醇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黄烷醇是种子和果皮中主要的单体酚,其中儿茶素含量最高;二甲花翠素葡萄糖苷是果皮中主要的花色苷。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和自然条件下,品丽珠不同营养系间的酚类物质差异较明显,相同营养系不同年份间也有显著差异。其中营养系623果皮和种子的总酚、种子的单宁和黄烷醇以及果皮和种子中的酚酸类、单体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营养系和母本。  相似文献   
137.
138.
139.
播种期和密度等栽培措施会影响品种熟期和产量。为了确定狮山菜薹适宜播种期,以红菜薹改良十月红为对照,在武汉地区的3个试验点进行了播种期影响狮山菜薹抽薹始期的试验,各设置4、7、7个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狮山菜薹比改良十月红早熟,是早熟品种;狮山菜薹播期弹性大,育苗移栽时,狮山菜薹在播期8月16日、8月26日和9月10日时播种至始摘薹天数为51~55 d;直播时,在播期8月20日、8月30日、9月9日和9月24日时播种至始摘薹天数31~34 d。9月底及以后播种,会延长播种至始摘薹天数,且降低菜薹产量。  相似文献   
140.
营建了桉—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桉—鸡骨草(Abrus cantoniensis)复合经营模式,分析其经济效益,为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可持续发展做示范推广。桉树人工林采用复合经营技术能有效地解决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推广应用桉树复合经营模式对提高林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林农增收、改善林地生态环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