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1.
小麦新种质CH09W83为八倍体小偃麦TAI7047与高感小麦品种晋太170杂交、回交后代衍生而来的高代选系,在苗期免疫或高抗我国白粉病菌株E09、E20、E21、E23、E26、Bg1和Bg2。为定位CH09W83中的抗病基因,将CH09W83与感病亲本杂交和回交,通过对F1、F2、F2:3和BC1代的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证实CH09W83成株期对E09的抗性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mCH83。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以658对SSR标记对台长29(感病)× CH09W83的F2群体分析发现,抗性基因pmCH83与SSR标记Xgpw7272、Xwmc652、Xgwm251、Xgwm193连锁,与两翼邻近标记Xwmc652和Xgwm25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8 cM和4.3 cM。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双端体将pmCH83及其连锁标记定位在4BL染色体上。原位杂交、染色体配对及连锁标记分析结果表明,CH09W83可能是一个小麦与中间偃麦草的隐形异源渗入系。系谱和图谱位置分析表明,pmCH83很可能是来自中间偃麦草一个新的抗白粉病基因。  相似文献   
12.
利用TP-M13-SSR技术对供试材料进行指纹图谱构建,在此基础上采用GenAlEx 6.501软件对供试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Ntsys软件基于Jaccard系数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6对TP-M13-SSR引物共检测到180个等位基因位点,每个SSR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从3个(BGT23b、KA4b)到21个(CH01f07a)不等,扩增片段长度大小范围主要在104~245 bp,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1.25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从1.129个(BGT23b)到10.776个(CH04g0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5.38个;观测杂合度从BGT23b的0.040到CH04g07的0.096,平均值为0.741,期望杂合度值从BGT23b的0.114到CH01f07a的0.907,平均值为0.742,无偏杂合度期望值从BGT23b的0.117到CH01f07a的0.926,平均值为0.758;Shannon's指数平均为1.827;固定指数平均为0.036。TP-M13-SSR分析结果与已知苹果属间的谱系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3.
引进5个无花果新品种(玛斯义陶芬、波姬红、B110、B1011、布兰瑞克),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碧丰霖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塑料大棚内试栽,观察其引种表现并总结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引进的5个无花果品种均可在塑料大棚内正常生长,果实于7月初陆续成熟,单果质量43~89 g。5个无花果品种植株长势强健,苗木当年栽植当年结果,均适于山西临汾地区塑料大棚内栽植,具有广阔的经济前景。  相似文献   
14.
15.
WRKY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多种胁迫应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植物转录因子。为解析藜麦WRKY基因的进化特征及挖掘响应胁迫的WRKY基因,本研究利用系统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对WRKY基因进行了鉴定,并对其染色体定位、分组、系统进化、共线性分析以及多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藜麦基因组中鉴定得到90个WRKY基因;划分为3组:Ⅰ组(18个)、Ⅱ组(46个)和Ⅲ组(12个),其中Ⅱ组成员进一步被划分为5个亚组:Ⅱ-a(9个),Ⅱ-b(4个),Ⅱ-c(13个),Ⅱ-d(10个)和Ⅱ-e(10个)。另外,14个WRKY成员因为WRKYGQK短肽的缺失,以及锌指结构变异较大而未划分到任何分组。本研究分组与藜麦WRKY基因进化树中家族成员的聚类结果完全一致,进一步支持了成员分组的可靠性。此外,不同分组的WRKY成员的蛋白序列呈现出小组特异的氨基酸保守域组成。藜麦和祖先二倍体苍白茎藜、瑞典藜的同源基因组模块分析表明,藜麦WRKY基因数目的增加主要来自全基因组倍增。在干旱、高温、盐、低磷胁迫和花生褪绿扇形斑病毒(GCFSV)侵染下,大量WRKY基因的表达水平被显著性诱导或抑制,说明这些WRKY基因很可能参与了调控藜麦的逆境应答反应。研究结果可为藜麦的抗逆研究提供优良的候选WRKY基因,为藜麦的抗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冠菌素(COR)对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本文用不同浓度的冠菌素溶液浸泡桑种子,萌发后测定幼苗的生长情况以及根芽含糖量、蛋白含量、叶绿体色素含量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冠菌素可以提高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缩短发芽时间,且COR浓度为10^-4μmol/L时效果最好;不同浓度的冠菌素都能提高种子的根长和芽长,其中对根长的作用效果显著,最适浓度在10^-3μmol/L左右;冠菌素还能显著提高幼苗根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对芽的糖和蛋白含量影响不大;对幼叶的叶绿体色素含量变化具有双重性效果,即高浓度(>10^-1μmol/L)时降低色素含量,低浓度(≤10^-4μmol/L)时提高色素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世界草莓属种质资源种类与分布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草莓是世界七大水果之一,被誉为"水果皇后",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全世界草莓属植物有24个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美洲。我国的野生草莓资源有13个种,约占世界草莓属植物的1/2,是我国草莓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库。对草莓属植物的起源、分类、主要性状特征及其在世界各地和我国的分布分别进行了阐述,旨在为草莓属植物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发掘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种资源,并寻找木质纤维素降解关键酶基因和代谢通路。[方法]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从土壤、腐叶混合物中分离出27株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细菌。通过测定纤维素酶活力,将降解效果最优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与同属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的比对构建贝叶斯树。[结果]菌株J1内切纤维素酶、滤纸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力峰值分别为0.39、0.18和0.11 IU·m L~(-1),并将菌株J1鉴定为假黄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 sp.)。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COG)和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 Database(CAZy)等基因数据库注释结果表明:菌株J1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基因。代谢通路预测表明:该菌株具有利用纤维素生成乙醇的代谢通路。[结论]本研究分离筛选到的假黄单胞菌株J1可以作为生物乙醇发酵的候选菌株,同时测序获得的全基因组数据将为假黄单胞菌属降解木质纤维素的途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复合脂肪酶催化黄连木油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丽媛  高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3886-3887
[目的]为生物柴油的制备提供依据。[方法]以黄连木籽油为原料,复合酶为催化剂,通过黄连木籽油与乙酸乙酯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研究了不同因素(复合酶比例,油酯摩尔比,有机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有机碱加入量)对生物柴油得率的影响。[结果]生物柴油得率在复合酶比例和反应时间达到最佳条件(1∶5、15 h)前快速增加,而后趋于稳定。在油酯摩尔比、有机溶剂、反应温度、有机碱加入量达到最佳条件(1∶7、叔丁醇5 ml、45℃、油重的10%)前,生物柴油得率快速增加,而后剧烈下降。[结论]以黄连木籽油为原料,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生物柴油的得率为54%。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嘎拉’苹果小孢子来源纯合基因型植株高效再生体系,探索一个简单有效的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叶片外植体诱导再生不定芽的方法。【方法】以‘嘎拉’苹果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纯合基因型株系离体叶片为外植体,进行再生培养,检测‘嘎拉’各纯合基因型株系的不定芽再生能力;通过优化植物生长调节剂、叶片预处理和培养方式,建立苹果纯合基因型植株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中双单倍体株系DH2-10的再生率最高,四倍体纯系DH2-15次之,单倍体株系DH2-3再生率较低,三倍体纯系DH2-40在培养中难以再生。不同基因型适宜的激素质量浓度不同,相较于双单倍体株系,四倍体纯系DH2-15在较高细胞分裂素水平再生率较好。再生培养过程中,整叶带伤口的外植体预处理方式优于叶片切块接种的方式,接种苗龄40 d左右的叶片有更好的再生率。【结论】建立了苹果纯合基因型高频高效离体再生体系:双单倍体株系DH2-10在最适再生培养基MS+0.5 mg·L~(-1)IBA+5 mg·L~(-1)6-BA上培养,再生周期为23~35 d,再生系数为7.27,再生率达100%。四倍体纯合基因型株系DH2-15适宜在MS+0.5 mg·L~(-1)IBA+6 mg·L~(-1)6-BA培养基上进行再生培养,再生率为93.33%。建立的再生体系可用于纯合基因型株系的快速增殖和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