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126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87篇
  53篇
综合类   586篇
农作物   90篇
水产渔业   87篇
畜牧兽医   179篇
园艺   108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水稻植株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与其抗白背飞虱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稻株受白背飞虱为害后 ,感虫品种 (TN1和汕优 63)光合作用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率比抗虫品种 (N2 2 )明显 ;汕优 63和N2 2品种的二磷酸核酮糖 (RuBP)羧化酶的含量和活力均增加 ,TN1品种在为害 5d时RuBP羧化酶的含量和活力明显增加 ,而在为害 1 0d时显著下降 ;感虫品种受害后叶片光合产物滞留比抗虫品种多 ,即感虫品种光合产物向叶鞘、茎、分蘖和根等部位的转移量少于抗虫品种。  相似文献   
32.
根据2015年11月(秋季)、2016年5月(春季)在舟山近岸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拖网调查数据,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平均拥挤度及种间相遇机率对采集的鱼类物种进行计测分析,重点关注主要鱼类(IRI>100)的幼鱼占比情况,并依据渔业资源密度对调查海域渔业资源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春季主要鱼类有11种,其中优势种为褐菖蚰(S...  相似文献   
33.
婺源黄喉噪鹛繁殖生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喉噪鹛华南亚种(Garrulax galbanus courtoisi)自2000年5月在婺源被重新发现以来,受到国际鸟类保护组织的关注。自2004年起,笔者对其4个繁殖地开展了生境调查,并对其繁殖期的活动范围、巢区、夜宿地、觅食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作为适应天然常绿阔叶林的特化物种,其独特习性显现出对天然常绿阔叶林的适应。建议从保护好婺源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入手,同时加强自然保护小区管理,以更好地保护黄喉噪鹛的生境。  相似文献   
34.
木薯是重要的粮食和工业加工作物,受不良天气、 运输及储藏条件的影响,在收获后至加工期间因块根不耐贮藏变质造成的损失巨大,因此耐贮性木薯品种的选育显得尤为重要.试验采用目测块根褐化程度评估法,通过对木薯种质圃的45个品系耐贮性进行观察比较,筛选出耐贮性强的品系,为木薯耐贮性育种提供试材.据观察结果,木薯品系W28、15-...  相似文献   
35.
ATG4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负责ATG8蛋白羧基末端的切割,在自噬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得到褐飞虱ATG4基因(NlATG4)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MF062502.1)。RT-qPCR分析结果表明,NlATG4基因在褐飞虱的若虫和成虫时期均有表达,1~2龄若虫的表达量最高,在其他发育阶段的表达量稍低。RNAi结果显示,在dsRNA注射后的第4d,靶标基因NlATG4的表达量显著下降(仅为dsGFP对照组的22%),同时,NlATG4的RNA干扰导致虫体ATP含量显著降低,仅为1.0μmol/(L·mg蛋白-1),为对照组的25%;在注射后的第6d,dsNlATG4处理组的褐飞虱存活率出现显著降低,其脂肪体组织变得松散,大型脂滴(直径≥5.0μm)数量增多,类酵母共生菌周围泡状结构的界限基本消失;在注射后的第8 d,dsNlATG4处理的褐飞虱的存活率下降为36.7%,比dsGFP对照组的存活率下降53.3%。本研究表明靶向NlATG4基因的RNA干扰会破坏褐飞虱脂肪体的结构完整性和类酵母共生菌的微环境,影响脂类物质代谢和ATP含量,并导致褐飞虱存活...  相似文献   
36.
丰加霉素是核苷类抗生素家族中的一员,它在抑制真菌方面表现出很高的活性,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 1628是丰加霉素的生产菌株之一,但由于野生菌产量较低,难以实现在工业水平进行丰加霉素的发酵生产。通过对代谢途径分析发现,嘌呤回补途径能够影响丰加霉素合成。为了阐明嘌呤回补途径调控基因xdhR对淀粉酶产色链霉菌丰加霉素合成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探究xdhR基因对丰加霉素产量、丰加霉素合成基因簇转录水平、菌丝分化、抑菌效果等方面的影响。摇瓶发酵试验表明,敲除xdhR基因能够显著提高淀粉酶产色链霉菌1628的丰加霉素产量,发酵至96 h时,重组菌中丰加霉素产量达到最高287.8 mg/L,产量较野生菌株提高约114.0%。q PCR试验表明,xdhR基因能够激活嘌呤回补途径基因的转录和丰加霉素合成基因簇基因的转录。同时,xdhR基因能够改变菌落生长形态。xdhR基因敲除菌株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分别提高到69.3%和100%。以上结果证明XdhR参与并调控淀粉酶产色链霉菌...  相似文献   
37.
俞慧明 《中国种业》2020,(11):98-99
嘉优中科6号是粳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 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63)。该组合具有苗期起发快、秧龄弹性较好、成穗率结实率较高的特点,且穗大粒多、产量高、适种范围广。本文介绍该组合不育系嘉66A和恢复系中科6号特征特性,总结分析嘉优中科6号高产制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8.
5G技术将给传统农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农业大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农业信息化。文章从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入手,明确5G技术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格的新要求,以此开展5G时代对我国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变革与创新的探究,从而倒逼农业高职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重构,加快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建设“新农科”、设置新专业、建设“新资源”、加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新范式”、推动教与学变革“新方式”。为农业高职院校策应5G技术推动农业信息化、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相似文献   
39.
研究牛大力精油成分,并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分析其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通过回流法提取牛大力精油,并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对样品进行采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样品成分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谱库和人工谱图解析对样品成分进行鉴定,然后进一步利用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结合类药五原则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筛选出牛大力精油活性成分,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对活性成分的靶位点进行匹配,筛选出关键靶位点,通过DAVID数据平台对关键靶位点进行KEGG(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KEGG通路网络。共测得牛大力精油化学成分65种,包括醛类、醇类、酸类、烃类、酮类和酯类等化合物,筛选出13种活性成分,主要作用于16个靶位点上,通过KEGG分析得到6条通路。牛大力精油中的活性成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水杨酸甲酯等有可能作用于GSK3B、PPP1CC等基因编码的靶位点上,参与调控胰岛素、多巴胺受体、蛋白聚糖等信号通路,从而对糖尿病、神经系统、肿瘤和癌症等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40.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和Hoechst 33258染色法研究了四环素(1、10、100、1 000、10 000和100 000 μg/L)对人肝细胞L-02的毒性作用,并通过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和细胞内生化指标,明确了四环素诱导L-02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四环素对L-02细胞有毒性作用,且随着四环素浓度的增加,其存活率下降。同时,细胞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显著增加,并随着四环素处理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而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四环素对人体外肝细胞L-02具有毒害作用,四环素诱导L-02细胞的损伤机制与破坏肝细胞膜的完整性、影响肝功能和诱导氧化应激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