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57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5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渍水时间对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长江流域油菜生产期间雨水偏多,加上主要采用水稻油菜轮作模式,地下水位高、土壤粘重,常发生渍害。为了研究油菜各生育期渍水对其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设计盆栽试验,在油菜4个生育期分别进行3个不同渍水时间处理后,然后恢复正常水分管理。其中,苗期、蕾薹期分别进行10、20和30 d渍水处理,花期、角果期分别进行10、15和20 d渍水处理,各处理4次重复,比较2个耐渍性不同的油菜品系在各生育期的生长状况及产量。结果表明: (1) 渍水影响油菜各生育期根系发育、地上部生长及最终产量的形成,并存在品种间差异;(2) 苗期渍水导致叶片叶绿素(Chl)含量下降、丙二醛(MDA)及脯氨酸(Pro)含量增加,其变化过程在指标间存在差异;(3) 以产量为指标,渍水的敏感性依次为蕾薹期、花期>苗期、角果发育成熟期;(4) 研究不同渍水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可为持续降雨对大面积油菜生产影响的估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2.
油菜绿肥在现代农业中的优势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传统农业有2 000多年历史,包括油菜在内的绿肥的栽培利用在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和意义。我国是紫云英绿肥原产国,绿肥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生物氮素、有机肥料和饲料重要来源之一,肥—稻—稻已成为南方水田主要种植制度之一。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耕作制度变革,特别是双季稻发展,以紫云英为主的水田冬绿肥发展很  相似文献   
103.
在饲用油菜的生长期测鲜质量,烘干后测常规营养成分,分析鲜质量和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用终花期油菜配制发酵全混日粮(fermented total mixed ration,FTMR)。200头湖羊随机分成2组,一组饲喂油菜FTMR,另一组饲喂由青贮玉米为主原料配制的全混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试验结束时每组选择10头公羊屠宰,测定屠体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饲用油菜的苗期、蕾薹期和花期分别为8~98、99~146和147~180d,油菜鲜质量在终花期(180d)时达最大值,粗蛋白和粗脂肪在此时也达最高值,根据这两个营养成分计算的收获价值也在180d时达最大值。饲喂油菜FTMR的湖羊体质量增量、屠宰率、胴体瘦肉率、背膘厚和眼肌面积与饲喂青贮玉米TMR组没有显著差异,但油菜FTMR组湖羊采食量远低于青贮玉米组,其饲料转化效率和净收益显著高于青贮玉米组(P0.01)。综上所述,饲用油菜在湖北省的最佳刈割期为终花末期(约180d),用其制作成FTMR饲喂湖羊可显著降低饲养成本,同时可缓解肉羊养殖中冬春季饲料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4.
芥菜起源于中国,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现已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特色蔬菜,主要包括叶用芥菜、茎用芥菜、根用芥菜以及薹用芥菜等,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由于芥菜是常自花授粉作物,花器官小,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是芥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hau CMS、ogu CMS和oxa CMS等。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芥菜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芥菜杂种优势利用的方向和目标,为芥菜类蔬菜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材料来源。  相似文献   
105.
为改良油菜株型以提高产量和适应机械化,分析多主花序油菜的表型特点和遗传规律,利用1个甘蓝型油菜多主花序突变体和1个单主花序普通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甘蓝型油菜多主花序材料顶端分生组织发育过程,认为多主花序性状的形成与顶端分生组织的异常发育有关。对F1、RF1以及分离群体做表型鉴定,结果表明:多主花序性状在两个供试亲本材料间存在1对显性基因的差异,无细胞质效应。利用油菜60K SNP芯片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初步构建多主花序基因MI 的遗传连锁图谱,两侧最近标记L04-2和L06-14与目标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4 cM和9.3 cM,物理距离为2.5 Mb。  相似文献   
106.
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氮素营养需求量较大,但氮肥利用率却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油菜的正常生长。探究苗期甘蓝型油菜耐低氮胁迫能力的评价方法,筛选耐低氮胁迫能力强的种质,可以减少氮肥施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以49份甘蓝型油菜种质材料通过水培试验,考察低氮水平(0.3 mmol/L)和正常氮水平(6.0 mmol/L)的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叶片数、株高、总根长、根平均直径、侧根数等性状,以各性状的耐低氮系数为衡量油菜耐低氮胁迫能力的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基因型油菜进行耐低氮胁迫能力的综合评价,筛选出低氮胁迫耐受型材料8个,低氮胁迫敏感型材料14个,低氮胁迫中间型材料27个。D值与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叶片数、株高、总根长和侧根数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油菜苗期耐低氮胁迫能力鉴定的辅助指标,对探究油菜耐低氮胁迫遗传机制,选育耐低氮胁迫油菜新种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甘蓝型油菜种皮颜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并结合经典遗传学方法对甘蓝型黄籽油菜No.2127-17与黑籽油菜99Yu42和恢5148-2杂交组合的6个世代(P1,F1,P2,B1,B2和F2)群体的种子种皮颜色进行联合分析。经典遗传学表明,种皮颜色受部分显性核基因控制,并具有母体遗传特点。混合遗传分析表明,受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多基因(D-1)控制,主基因对种皮颜色的表现起主要作用。其中,组合No.2127-17/99Yu42中主基因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分别为7.58和2.48,而多基因则分别为1.91和1.33。在B1,B2和F2群体中种皮颜色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5.34%,63.27%和60.76%,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80%,7.12%和13.29%。环境对其遗传表现影响较大,方差占总方差的29.95%,~61.86%。  相似文献   
108.
TAM诱导剂诱导作物孤雌生殖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学者RawatD.S.和AnandI.J.于1979年在印度芥菜型油菜Brasicajuncea(L.)Coss种质资源库的一份材料中发现了天然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PradhanA.K.等(1991)研究证实该不育材料的细胞质来源于油菜的一个近缘...  相似文献   
109.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遗传标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证实P6-9紫茎性状与可育性状的连锁关系,本试验选用S45A×自1968的BC1F1群体,利用BSA分析法,筛选到两个与可育基因Ms1连锁的RAPD片段:UBCl58.580和UBC187.880。通过对可育株群体的分析,证明了P6-9紫茎基因Pur与Ms1基因以及UBC158.580和UBC187.880位于同一连锁群上;对不育株分析得出其在同一连锁群上的精确位  相似文献   
110.
甘蓝型油菜芥酸含量的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芥酸含量是油菜非常重要的品质性状,研究芥酸含量的遗传模式为低芥酸和高芥酸育种提供指导。【方法】应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数量性状主基因和多基因混合遗传的统计方法,分析了甘蓝型油菜组合1141B×垦C1的5个世代——亲本P1,P2,F1,F2和F2﹕3家系材料芥酸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分离世代F2及F2﹕3家系芥酸含量次数分布均呈混合的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特征;E-1模型为芥酸含量的最适合性模型,即芥酸含量遗传是由2对加-显-上位性主基因+加-显多基因控制的。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da、db分别为-16.26和-2.83,表明亲本1141B中主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降低芥酸含量,而亲本垦C1中的等位基因增加芥酸含量。显性效应值ha、hb分别为10.93和-4.71,第一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绝对值均高于第二对主基因显性效应值。因此,2对主基因控制芥酸含量,第一对主基因控制的芥酸含量高于第二对主基因。该组合2对主基因间互作效应明显,加性与加性效应互作值(i)为-1.21,显性与显性互作值(l)为-3.27。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与第二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互作值(jab)为5.70,第二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与第一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互作值(jba)为-7.25。其芥酸含量还受多基因控制,多基因加性效应([a])值为-0.08,多基因显性效应([d])值为2.32;F2的主基因遗传力和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50.00%和16.62%;F2﹕3的主基因遗传力和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89.70%和6.01%。【结论】芥酸含量是由2对加-显-上位性主基因+加-显多基因控制的,第一对主基因控制的芥酸含量高于第二对主基因。低芥酸和高芥酸育种中在F2﹕3家系进行选择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