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57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5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抗青枯病花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栽培种花生2个亚种4个植物学类型的31份对青枯病具有不同抗性的种质为材料,通过SSR和AFLP技术分析了其DNA多样性,并与通过形态和种子品质性状揭示的表型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抗青枯病花生品种之间存在丰富的DNA多样性,SSR揭示的品种间遗传距离大于AFLP揭示的品种间遗传距离,基于二者的聚类分析结果趋势一致,结合花生的植物学类型、地理来源和系谱分析,以SSR的聚类结果与表型性状的聚类结果更为吻合。感病优质高产品种“中花5号”与密枝亚种的普通型和龙生型的抗病材料的差异很大,与育种中被广泛利用的抗源“协抗青”和“台山三粒肉”的差异相对较小,与“远杂9102”的差异更小。  相似文献   
142.
甘蓝型油菜开花期和光周期敏感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对光周期分别表现稳定弱敏感和强敏感的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种DH401(P1)与Q2(P2)配制F1代并经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群体来研究开花期和光周期敏感性的遗传规律。将P1、P2和DH群体连续2年分别种植在长日照的甘肃省和政县和短日照的广东省肇庆市、湖北省武汉市3地并调查开花期,以从和政和肇庆获得的开花期来计算光周期敏感指数(PSI),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DH群体的开花期及光周期敏感指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和政、武汉和肇庆,开花期分别由3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2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和2对累加作用主基因+多基因的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1.13%、63.05%和62.02%;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43%、1.58%和22.71%。光周期敏感指数由2对隐性上位主基因及多基因控制,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0%和37.5%。同时也估算了该DH群体的其他遗传参数。因此,开花期和光周期敏感性主要由2对或2对以上主基因及多基因控制,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开花期基因之间的互作模式有所不同。同时也讨论了本研究结果在育种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3.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临保性及其连锁AFLP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临保材料在杂种优势利用和芸薹属自交不亲和性的机理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以自交不亲和系SI1300为受体、临保系97-wen238为供体,通过不亲和植株与供体连续回交构建BC6、BC7和BC8群体对临保性的遗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检出与其连锁的分子标记。SI1300×97-wen238  相似文献   
144.
8-8112AB是由甘蓝型油菜pol细胞质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AB1与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杂交选育出的新型双低生态型pol CMS两用系,其在武昌秋播时表现雄性可育,在兰州或秭归高山夏播时表现雄性不育.在相对低温条件下,8-8112AB与正常油菜品系1141B(pol CMS保持系)的花器官形态特征表现相似,而在相对高温条件下,则与pol CMS不育系1141  相似文献   
145.
中国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利用RAPD标记和UPGMA聚类分析, 对我国23个省市的172份白菜型油菜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43个随机引物扩增出248条多态性带. 聚类分析表明, 我国白菜型油菜分为15个类群, 其中, 6个类群为北方小油菜, 8个类群为南方油白菜, 及1个混合类群. 我国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是非常丰富的; 北方小油菜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很大, 春  相似文献   
146.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分类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对9个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恢保关系的测定结果表明,Xin-4-2A(陕2A CMS)、Xin-4-3A(75-3A CMS)、Xin-4-4A(153A CMS)、宁4A(MI CMS)、AB1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pol CMS)系Xin-4-1A具有相同的恢保关系;S45A与nap CMS不育系5021A具有相同的恢保关系。线粒体DNA的4种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HindⅢ、PstⅠ和SalⅠ)酶切片断的多态性比较和mt DNA的RFLP分析表明,Xin-4-2A、Xin-4-3A、Xin-4-4A、宁4A、AB1的细胞质与pol CMS不育系Xin-4-1A的相同;S45A、pol CMS保持系Xin-4的细胞质与nap CMS不育系Westar S的相同;pol细胞质、nap细胞质、ogu细胞质和正常细胞质之间的mt DNA结构有明显不同。因此,Xin-4-1A、Xin-4-2A、Xin-4-3A、Xin-4-4A、宁4A、AB1均属pol CMS,S45A和5021A属nap CMS,P24A (ogu CMS)与其它CMS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47.
甘蓝型黄籽油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将黄籽性状导入到波里马恢复系中,利用杂种优势,将是提高油菜产量的理想途径。分析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前景和背景选择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背景选择中,7种不同 RAPD引物数目组合方式的选择结果基本一致;应用少数连锁群上的标记可以获得与全基因组相似的选择结果。在前景选择中,随着世代的增加,每一个标记的选择准确率在降低;双侧标记的选择准确率比单侧的标记高,此外,多个单侧标记未能提高选择准确率。据此,提出了作物前景和背景选择过程中的一些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8.
SRAP标记分析甘蓝型油菜多态性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采用SRAP标记对甘蓝型油菜品种1141B、垦C1、32B和32C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3~36对比较清晰的扩增带,2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419条扩增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20.95条。2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多态性带116条,每对引物组合产生3~10条,平均5.8条。每对引物组合产生的多态性带的比例为18.75%~38.89%,平均为28.23%。用24对引物组合对组合1141B×垦C1构建的F2群体各单株多态性进行了分析,F2群体多态性标记75条,平均为3.12条。用卡平方测验检测F2群体各单株标记基因型频率是否偏离了期望比例1∶2∶1(共显性标记)和3∶1(显性标记)的分离规律,结果表明,仅有1个SRAP标记偏离了1∶2∶1分离规律,仅占1.33%。试验结果表明,SRAP标记适于进行油菜品种的多态性分析和图谱构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49.
甘蓝型油菜“棒状”突变体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近,傅廷栋院士在5148-2与黄籽DH系YN90-1016的杂交F1代经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系群体中,发现了一个“棒状”突变体。其表现为矮杆、株型紧凑、主花序及分枝短小簇生、角果不易炸裂、花期集中,非常适合高密度种植和机械化收获。利用SSR技术,我们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并对其遗传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