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57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5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分类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对9个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恢保关系的测定结果表明,Xin-4-2A(陕2A CMS)、Xin-4-3A(75-3A CMS)、Xin-4-4A(153A CMS)、宁4A(MI CMS)、AB1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pol CMS)系Xin-4-1A具有相同的恢保关系;S45A与nap CMS不育系5021A具有相同的恢保关系。线粒体DNA的4种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HindⅢ、PstⅠ和SalⅠ)酶切片断的多态性比较和mt DNA的RFLP分析表明,Xin-4-2A、Xin-4-3A、Xin-4-4A、宁4A、AB1的细胞质与pol CMS不育系Xin-4-1A的相同;S45A、pol CMS保持系Xin-4的细胞质与nap CMS不育系Westar S的相同;pol细胞质、nap细胞质、ogu细胞质和正常细胞质之间的mt DNA结构有明显不同。因此,Xin-4-1A、Xin-4-2A、Xin-4-3A、Xin-4-4A、宁4A、AB1均属pol CMS,S45A和5021A属nap CMS,P24A (ogu CMS)与其它CMS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52.
试验旨在明确北方寒区麦后复种饲用油菜的最佳播种量与采收期。以华油杂62为试验材料,对其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苗期、抽薹期、盛花期和荚果初期的产量和品质主要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同播种密度下,随着生育期推进,华油杂62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粗灰分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粗纤维含量从苗期至荚果初期明显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华油杂62的粗蛋白与热量、碳水化合物与热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华油杂62的产量在盛花期产量最高。华油杂62的鲜重产量在播种量为11.25 kg/hm2时最高。研究表明,华油杂62在播种量11.25 kg/hm2的条件下,盛花期前后采收,可获得较高产量,油菜营养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53.
甘蓝型油菜DH群体苗期耐湿性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甘蓝型油菜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苗期耐湿性,筛选极端耐湿性DH系。【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株高(PH)、根长(RL)、地上部干重(SDW)、根干重(RDW)、根冠比(R/S)、总干重(TDW)等6个性状的耐湿系数作为耐湿性评价指标,对甘蓝型油菜DH群体的118个株系及其亲本进行苗期耐湿性评价。【结果】(1)与对照相比,湿害严重抑制了甘蓝型油菜苗期的生长,6个评价指标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根干重的变异系数最大;(2)在对照和湿害条件下,群体各株系各性状均表现出超亲连续分离,大部分呈正态分布,湿害条件下的分离更为明显;(3)相关性分析表明,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和总干重耐湿系数可作为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湿性的主要评价指标。【结论】本研究综合应用地上部干重耐湿系数、地上部干重耐湿系数和总干重耐湿系数3个评价指标,筛选出005、007、040为候选的极端耐湿性基因型,086、110、119等为候选的极端不耐湿基因型,为耐湿相关研究及育种提供新材料。  相似文献   
154.
我国油菜生产、改良与食用油供给安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通过比较大宗食用植物油的品质特性,以及分析我国食用植物油的消费与供给、油菜的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发展潜力,明确了我国油菜生产在我国植物油供给中的重要地位,发展油菜生产是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的根本途径。并由此提出了发展油菜生产的主要措施:加强油菜相关研究,着实解决我国油菜生产上存在的问题;规范种业市场,促进我国油菜种业健康发展;加强油菜籽的加工研究与利用,提高附加值。  相似文献   
155.
不同生长期饲用油菜的营养价值和青贮发酵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为饲用油菜的牧草化利用提供数据参考,本研究分析了蕾苔期、结夹初期和结夹末期饲用油菜(Brassica napus)植株的营养价值及青贮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生长期变化,饲用油菜的总能、粗脂肪、粗蛋白质、硫甙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规律;蕾苔期油菜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显著高于结荚初期和结荚末期(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极显著低于结荚初期和结荚末期(P<0.01);结夹末期植株中粗脂肪含量达到16.02%,极显著高于蕾苔期和结荚初期(P<0.01)。2)不同生长期油菜青贮后pH、乙酸含量、丁酸含量、氨态氮/总氮以及V-Score评分差异显著(P<0.05)。同一生长期油菜不同青贮时间点的pH、乳酸含量、丁酸含量、V-Score评分差异显著(P<0.05)。蕾苔期、结荚初期油菜青贮过程中乳酸、乙酸含量迅速升高,到60 d时达到最高,各处理组内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荚期末油菜青贮后感官品质、V-Score评价级别都比较低。综上所述,蕾苔期和结荚初期饲用油菜营养价值较高且适宜青贮,单一原料油菜青贮30~45 d青贮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6.
甘蓝型油菜角果长度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程明  陈松  彭琦  张维  易斌  张洁夫  傅廷栋 《作物学报》2019,45(9):1303-1310
角果长度是油菜重要的农艺性状,适度增加角果长度有利于扩大角果库容量,增加光合面积,提高油菜的籽粒产量。本研究利用Illumina60KSNP芯片对496份具有代表性的油菜资源进行基因型分析,考察群体在4个环境中的角果长度表型,利用MLM和GLM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 MLM模型检测到7个位点,联合解释25.01%的表型变异; GLM模型检测到25个位点,联合解释41.77%的表型变异。合并共同位点后得到27个位点,其中7个与前人报道的QTL重叠,其余20个是新鉴定的位点。效应最大的位点Bn-A09-p29991443位于A09染色体,在MLM和GLM模型中分别解释13.89%和12.86%的表型变异,携带其优异等位基因的材料平均角果长度增加0.89cm。同时,在该位点附近找到已克隆的油菜角果长度基因ARF18和BnaA9.CYP78A9。此外,在5个位点附近发现拟南芥已知角果长度基因GID1b、FUL、EOD3、DOF4.4和GA20ox1的同源拷贝。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角果长度的遗传基础,为研究角果长度的调控机理,指导角果长度的遗传改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7.
甘蓝型油菜几个品种花药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甘蓝型油菜(Brassic napus L.)几个品种的花药发育过程表明,它们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发育过程是没有差别的。本文描述了花药发育从造孢细胞至成熟花粉形成各阶段的细胞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8.
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开花期的QTL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由两个春性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种DH401(早花)和Q2(迟花)的F1代植株通过小孢子培养所获得的DH(doubled haploid)群体中,应用SSR、SRAP及AFLP标记构建了一张遗传连锁图谱,并对开花期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座位(QTL)分析。在亲本间共检测到263个有多态性的遗传标记,其中SSR标记有88个、SRAP标记101个及AFLP标记74个。其中248个标记分布于19个连锁群,总遗传距离为1634.7 c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6.6 cM,标记偏分离比例达到27.4% (p<0.01)且主要集中在第4、5连锁群。应用QTLMAPPER 1.6在武汉、和政分别检测到2个和4个控制开花期的主效QTL位点,分别解释了68.63%和75.83的开花期表型变异,其中有2个主效QTL位点在这两地同时被检测到。另外也分析了影响开花期的上位效应并探讨了本研究结果在实际育种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9.
芸薹属植物作为十字花科经济价值最大的属种,不仅包含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等油料作物,而且还包括白菜、甘蓝、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作为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芸薹属植物杂交育种提供了简单、高效的制种途径。近年来,在油菜中已经发现和报道的细胞质雄性不育胞质类型已有十余种,很多不育胞质的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目前,对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育基因的研究工作、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和胞质类型的分类研究都有一定的进展。本文主要对油菜不同胞质类型的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及应用和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测序技术的发展,对不同胞质类型的分类和不育机理的研究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160.
本文从两个方面,即不育胞质与可育胞质之间的差异和几种不同不育肥质之间的差异,研究了渭A、波里马A和75—3A等三种雄性不育系不育胞质在13个农艺性状和对菌核病抗性的遗传效应。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三种不育胞质对杂种F_1的农艺性状和抗病性无不良影响;三种不同质源的不育胞质间在杂种F_1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上无显著的差异。但作者认为,开展新的不育胞质的研究,防止细胞质单一化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