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57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5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和发展优质油菜生产问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论述了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和油脂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我国油菜生产的现状,阐述了油菜品质改良的目标和进展,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和油菜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2.
试验以F23家系为材料,对重要农艺性状及品质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关分析中单株产量与一次有效分枝数、一次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角果粒数、千粒重都呈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单株产量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硫苷含量、芥酸含量、含油量都不显著的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一次有效角果数、二次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每角粒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值较大,说明这6种性状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其它性状对单株产量有一定的间接作用.蛋白质含量对单株产量的贡献较大,硫苷含量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为较小的正效应;芥酸含量和含油量与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说明它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为负效应.含油量通过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对单株产量有较大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83.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研究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相似文献   
84.
 利用SSR、ISSR标记技术分析了3个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及22个不同来源的父本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这些亲本按NCII法配制杂种的产量性状表现及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非加权类平均法)聚类法可将25个亲本材料分为6组,SI-1300、SI-1320各为一组,来源于中国的2个父本品种为一组,SI-1310与来源于国外的其它品种分属另3组。这种分组结果与材料的来源及系谱关系基本一致。各组间亲本在产量性状、种子品质性状及物候期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别。SSR、ISSR标记的遗传距离与杂  相似文献   
85.
将油菜发育的温度效应曲线化,以发育生理生态过程为基础,利用作物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系统地预测油菜的物候发育,包括出苗期、现蕾期、始花期、终花期、成熟期.模型中用来描述特定品种发育遗传差异的参数有温度敏感性、生理春化时间、光周期敏感性、基本营养生长期因子、基本灌浆期因子,前三者分别体现了不同油菜品种在热效应、春化作用、光周期反应方面的遗传特性,后两者分别体现了不同油菜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和灌浆期长短的遗传特性,5个遗传参数共同决定了不同品种到达各发育阶段的生理发育时间.利用国内3组关于不同年份、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施肥处理的田间试验资料对油菜发育过程及生育期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大多数生育阶段的模拟误差集中在3d左右,平均差平方和的根值(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也一般小于3d,尤其对初花期、终花期、成熟期的模拟精度高、误差小.模型表现出较强的机理性以及较好的预测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6.
中国甘蓝型油菜硫苷含量及组份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中国499份甘蓝型油菜籽硫苷组份与含量,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硫苷含量水平下各硫苷组份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硫苷分量对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硫苷、中硫苷甘蓝型油菜籽中主要组份是脂肪族2-羟基-3-丁烯基硫苷和3-丁烯基硫苷,其含量在2种类型中分别为60.33、31.42和30.38 ?mol·g-1、20.18 ?mol·g-1,比例为81.16%和73.92%;低硫苷甘蓝型油菜籽中主要组份是吲哚族4-羟基-3-吲哚甲基硫苷和芳香族苯乙基硫苷,含量为7.36 ?mol·g-1和4.38 ?mol·g-1,占硫苷总量的51.52%。2-羟基-3-丁烯基硫苷和3-丁烯基硫苷在高硫苷油菜中含量最高,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2.4和16.6,是高硫苷甘蓝型油菜的主要组份;二者在中硫苷油菜中表现同于高硫苷甘蓝型油菜;4-羟基-3-吲哚甲基硫苷在低硫苷甘蓝型油菜籽变异系数最小,在高、中、低不同硫苷含量油菜中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6.04~7.98 ?mol·g-1,在高硫苷油菜中仅占5.34%,低硫苷菜籽中为32.31%,是低硫苷油菜硫苷的主要组份。芳香族苯乙基硫苷在低硫苷油菜籽中含量明显高于在高硫苷油菜籽中含量。  相似文献   
87.
在被测交的5个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中,没有1个能使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恢复可育性。分别以纯合型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Rs1046和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中杂3号作父本与具有不育细胞质的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花叶恢杂交,成功地将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花叶恢中。以作者自己选育的具有不同来源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作父本与得到的具有波里马细胞质的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株不断回交,并将所有回交后代种子混合种植,建立起了一个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轮回选择群体。  相似文献   
88.
NlRS定量分析油菜种子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数学模型的创建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用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油菜品质。采用残余法测试了近2116份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种子的含油量,用近红外仪采集数据,选择1288份代表性样品,建立了数学模型。用该模型测试96份待测样品,其NIRS的测试值与残余法测试的油菜种子含油量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503.相对误差小于3.5%.用凯氏定氮法测试了637份油菜籽饼粕的蛋白质含量,选择168份代表性样品,建立数学模型。30份样品检测模型,NIRS测试值与凯氏定氮法测试的油菜籽饼柏蛋白质含量的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515.相对误差小于6%。结果表明,这2个数学模型已经可用来准确、快速、无污染、低消耗的测试油菜种子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89.
NIRS定量分析油菜种子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数学模型的创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近红外光谱 (NIRS)分析油菜品质。采用残余法测试了近 2 116份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种子的含油量 ,用近红外仪采集数据 ,选择 12 88份代表性样品 ,建立了数学模型。用该模型测试 96份待测样品 ,其NIRS的测试值与残余法测试的油菜种子含油量实测值相关系数为 0 .950 3 ,相对误差小于 3 .5% ,用凯氏定氮法测试了 63 7份油菜籽饼粕的蛋白质含量 ,选择 168份代表性样品 ,建立数学模型。 3 0份样品检测模型 ,NIRS测试值与凯氏定氮法测试的油菜籽饼粕蛋白质含量的实测值相关系数为 0 .9515,相对误差小于 6%。结果表明 ,这 2个数学模型已经可用来准确、快速、无污染、低消耗的测试油菜种子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90.
甘蓝型黄籽油菜与黑籽相比,具有种皮薄、纤维素含量低、饼粕中蛋白质含量高、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油份高等优点.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其黄籽性状遗传不稳定.为了深入了解黄籽性状,人们从黄、黑籽种皮发育进程、种皮的结构解剖、种皮色素化合物含量等方面进行研究去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黄籽性状的遗传研究表明该性状可能受多对基因控制,一些与黄籽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发展,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黄籽油菜品种奠定了基础.为了解决黄籽性状遗传不稳定,人们利用突变和种间杂交等方法对黄籽种质的不断创新及遗传基础的拓宽,获得了一些遗传稳定的黄籽甘蓝型油菜,并选育出双低的黄籽甘蓝型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