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6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通过对8个大豆品种生育期、丰产性、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性状的调查评价,初步筛选出了适宜浙江低丘缓坡夏播的加工型大豆品种。南夏豆35、浙A0851、浙630和嘉丰黄豆与对照当地品种相比,产量增幅分别达到25.2%、18.5%、12.4%和12.28%,丰产性好,同时蛋白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4%、4.8%、6.9%和1.9%,可替代当地品种。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碱蓬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的功能,采用同源克隆方法,从碱蓬(Suaeda glauca(Bunge)Bunge.)中克隆到BADH全长c DNA,命名为Sg BADH,并对其序列结构和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Sg BADH编码500个氨基酸的亲水性蛋白,预测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基因表达分析发现Sg BADH基因受Na Cl和ABA诱导表达,预示Sg BADH基因可能在碱蓬对盐胁迫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同时构建了Sg BADH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EHA105农杆菌,为进一步研究BADH基因的功能和碱蓬的耐盐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为明确低植酸突变体Gm-lpa-TW-1植酸性状突变与种子发芽率降低以及糖份含量变化的相关性,选用低植酸突变体Gm-lpa-TW-1与不同野生型亲本的杂交后代,低植酸纯合株系(LPA)和非低植酸纯合株系(HPA)为研究材料,分析不同株系在不同种植环境下收获种子的发芽率、总糖、蔗糖和低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无论是LPA株...  相似文献   
24.
浙鲜豆7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采用常规技术育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具有丰产性好、优质、中熟等优良特性。单株有效荚数24.1个,标准荚长5.3 cm、荚宽1.3 cm,每荚粒数2.1个,百荚鲜质量282.5 g,百粒鲜质量70.7 g,新鲜籽粒淀粉含量4.9%,可溶性总糖含量2.9%。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中感SC7株系,从播种至采收青荚约90 d(天),一般产量600 kg•(667 m2)-1左右,适宜在浙江省内作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25.
秋大豆浙秋豆2号的选育经过与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秋豆2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育成的秋大豆品种。2003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试种中表现熟期早、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等特点。其栽培要点为适期播种、适当密植、科学施肥、中耕培土、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26.
浙鲜12在兰溪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播种8 500穴,穴留苗3株,产量高,为847.45 kg,每荚粒数、荚重、粒重等综合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27.
论文阐述了鲜食秋大豆浙鲜86在龙游县种植的生育期、产量和特征特性等,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较好、品质较好。根据栽培试验,总结出浙鲜86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适期播种、适当稀植、增施氮肥、管好水分和病虫草害、喷施生长调节剂和硼、钼肥、及时采收等,为今后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8.
菜用大豆是我国南方沿海各省重要的经济作物,近10年来随着菜用大豆生产的蓬勃发展,对品种特性及栽培和繁种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浙鲜豆8号的品种特性和栽培繁殖试验,系统概况该品种在不同地区繁种时的适宜播期、因地制宜的施肥措施、不同时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整个生长期间的管理措施以及种子的适宜的收获方法等,对该品种在不同地区的成功繁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9.
大豆低植酸突变体籽粒的抗氧化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作物籽粒的耐储性和活力均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揭示大豆低植酸突变体和野生型亲本中抗氧化代谢产物的差异,本研究以低植酸突变体Gm-lpa-ZC-2、Gm-lpa-TW-1、Gm-lpa-TW-1-M,以及野生型亲本浙春3号、台湾75为材料,分析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植酸含量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的总抗氧化能力受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的影响较大,而非酶类氧化剂谷胱甘肽对总抗氧化能力影响较小。随着籽粒的成熟,脂质氧化物、丙二醛与蛋白羰基化产物的含量逐渐增加。低植酸突变体Gm-lpa-ZC-2、Gm-lpa-TW-1-M和亲本浙春3号、台湾75的总抗氧化能力较强,且籽粒活力也较高;而低植酸突变体Gm-lpa-TW-1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弱,且籽粒活力也最弱,说明大豆籽粒抗氧化水平与籽粒活力呈正相关,但与植酸含量无相关关系。由此推测植酸并非影响大豆籽粒抗氧化能力和活力的直接因素。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低植酸作物的籽粒活力下降机制,培育高籽粒活力低植酸大豆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0.
<正>浙鲜豆4号原名浙D8108,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采用有性杂交育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2007022)。母本是从日本引进的菜用大豆品种矮脚白毛,为灰毛、白花、中熟菜用型春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