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6篇
  5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中国番茄黄瓜花叶病毒血清组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兰香  杨翠荣 《园艺学报》2000,27(6):418-422
来自我国番茄主产区的 58个黄瓜花叶病毒 (CMV)分离物包含有轻花叶株系、重花叶株系、坏死株系和黄化株系。用分别代表CMV亚组Ⅰ和CMV亚组Ⅱ的两个标准毒株CMV -D和CMV -S的抗血清进行DAS -ELISA鉴定 ,有 56个CMV分离物与CMV -D的抗血清起强烈的阳性反应 ,划归为CMV亚组Ⅰ ,占CMV分离物总数的 96.6% ;有两个CMV分离物与CMV -S的抗血清起强烈的阳性反应 ,划归为CMV亚组Ⅱ ,占CMV分离物总数的 3.4 % ,这是首次从侵染我国番茄CMV中鉴定出属于CMV亚组Ⅱ的分离物。属于CMV亚组Ⅱ的两个分离物 (GD - 14和HN - 11)均为黄化株系。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多年不见的辣椒湿腐病又重新抬头。该病易在高温潮湿多雨的季节发生与流行,苗期和初花期最易受害,初为靠近地面的嫩枝、叶片、残花和幼果受害,形成水浸状斑,随后逐渐扩大并导致病组织软化、腐烂,在夏季高温与强光照射下,病梢、病叶、病果干枯或脱落,植株生长严重受阻,甚至枯死。该病的病原菌为瓜笄霉[Choanephora cucurbitarum(Berket Rav.)Thaxt]。  相似文献   
53.
对以β-氨基丁酸(BABA)为主要成份研制的BABA合成制剂温室诱导辣椒和番茄抗TMV、CMV、疫病、疮痂病和根结线虫及田间诱导大白菜抗霜霉病的活性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0% BABA可溶性粉剂对多种病害的诱抗效果均好于BABA纯剂,以对辣椒疫病的诱抗效果最佳,接种后10 d诱抗效果仍高迭88%;对大白菜抗霜霉病的诱抗效果也较生产上常用药剂甲霜锰锌要好。BABA衍生物对TMV、CMV、疫病和根结线虫亦表现出一定的诱抗潜能。  相似文献   
54.
本文概括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辣椒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等重要病害诱导抗性研究的主要进展 ,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今后诱导抗性研究的发展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55.
番茄溃疡病( Ciavibater michiganensesubsp michganense)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自1909年最早在美国密执安州(即密歇根州)发生以来,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一直将它列为危险性检疫对象,直到1985年才在北京市平谷县乐政务公社生产田中发现。据农业部植物保护总站调查,现已迅速蔓延到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山东和上海等9个省(市)。保护地和露地番茄均可受害,一般田块发病株率在5%~30%,重者高达70%以上,被迫提前拉秧,损失惨重。 该病虽是细菌性维管束病害,但能侵染番茄的一切组织,典型病株的一侧叶片往往先萎蔫、脉间…  相似文献   
56.
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内共生菌的分子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技术对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内共生菌进行分子比较研究 ,筛选出C、D、G和H等 4对引物 ,分别能够扩增出烟粉虱内共生菌的groEL基因、初生内共生菌与次生内共生菌的1 6SrDNA基因 ,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9%、99 5 8%、98%和 98% ,而不能从温室白粉虱内共生菌中扩增出该类基因 ,表明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内共生菌存在分子差异  相似文献   
57.
番茄枯萎病诱导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番茄枯萎病诱导抗病性研究的主要进展,对不同诱抗剂的诱抗效果和抗性机制做了简要回顾。青霉菌、几丁质等都可降低枯萎病病情指数,降低植株死亡率,且诱抗效果与诱抗剂使用浓度有关。被诱导植株病菌侵入部位细胞壁加厚,胼胝质沉积;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多酚含量显著增高,P14蛋白、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等PR蛋白积累。水杨酸与茉莉酸可能介导了二条不同的诱导信号传递途径。同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8.
我国蔬菜IPM系统及其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冯兰香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简称IPM)已在全球应用和推广近30年了,首先在发达国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仿效,并得到了一些国际组织...  相似文献   
59.
为了帮助生产者有效地控制辣椒土传病害的危害,对真菌病原采取抑茵生长法,对细菌病原采用培养皿滤纸抑菌圈法,对市场上多种农药品种进行了室内药效测定.其结果表明,雷多米尔@锰锌、甲霜灵、甲镁粉剂对辣椒疫霉的抑茵效果达100%,甲霜铜、疫霜净抑茵效果达87%,拌种双、辣椒抗枯灵的抑茵率亦超过67%;对辣椒白绢病抑茵效果超过80%以上的药剂有粉锈灵、拌种双、五氯硝基苯和蔬菜壮苗素;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拌种双、蔬菜壮苗素、敌菌灵、粉锈灵等对辣椒立枯病抑制率达100%,对炭疽病抑制率为59.76%~100%,对早疫病的抑制率为72.22%~100%;对辣椒疮痴病抑茵效果较强的药剂有农用链霉素、辣椒植宝素、新生霉素.  相似文献   
60.
广西番茄晚疫病菌交配型鉴定及生理小种的初步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6年,从广西8个番茄产区采集了508份番茄晚疫病标样,分离纯化获得239个晚疫病菌株.交配型鉴定结果表明,广西番茄晚疫病菌以A1交配型为主,占总菌株数的96.65%;发现8个A2交配型菌株,分布于田阳县、田东县、武鸣县和柳州市.利用6个含有不同单显性抗番茄晚疫病基因的番茄材料Ts19、Ts33、W.Va700、CLN2037B、L3708和LA1033为鉴别寄主,初步鉴定了来自7个番茄产区32个代表菌株的生理小种,结果共鉴定出5个小种,即T0、T1、T1,2、T1,2,4、T1,2,3,4,5;其中小种T1,2和T1,2,3,4,5是优势小种, 分别广泛分布于5个和3个番茄产区,出现频率分别占37.50%、34.37%;其次是小种T0和T1,分别分布于5个和3个番茄产区,出现频率分别占15.63%和9.37%;小种T1,2,4仅在田阳县发现,出现频率为3.13%.这表明广西番茄晚疫病病菌具有复杂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