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6篇
  3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21.
针对大规模育种条件下海量育种材料田间布局统计手段落后、效率低和及时性差等问题,以改进育种材料田间标识和定位技术为切入点,研究基于RFID技术和手持移动终端的田间布局高效采集模式及布局图快速、准确绘制方法,并集成应用WIFI、GPRS、3G/4G等无线网络技术,构建基于物联网的育种材料田间布局统计系统。系统节省了田间纸质记载和人工录入的环节,避免了二次整理时产生的错误,实现了育种材料的快速准确定位、田间布局数据的高效采集、布局数据的无线实时传输和田间布局图的精确绘制。在国内多家大型育种企业和科研院所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提高育种材料田间布局统计效率和精确度,降低育种从业人员的田间劳动强度,促进育种机械化、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密度及除草方式的对比,结果表明宽窄行斜角种植提高密度有利于提高杂交构树产量;增加杂交构树的光热条件,不仅可提高单次产量,亦可增加收割次数;大棚内斜角种植当年产量即可达到1037.75Kg/亩;杂交构树建议铺设地布防草。  相似文献   
23.
辣椒在成株期,特别是高温雨季,或浇水过后,以及保护地栽培时,均易出现辣椒植株萎蔫现象,轻者影响产量,重者造成死秧。萎蔫的原因有可能是病害发生,也有可能是管理不善造成。因此,根据萎蔫的症状特点,确定发生原因,果取对应措施,是防治辣椒萎蔫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棉花套种西瓜,是充分利用棉花苗期行间空闲,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棉瓜套种,使棉农在棉田里白捡一茬西瓜.套种比纯作棉花基本不减产,西瓜1/15公顷(1亩)产3500千克左右,增加效益12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25.
采用大棚栽培黄瓜,经常出现前期长势较好的黄瓜苗,在结瓜后出现急性或慢性萎蔫现象,严重的造成整株死亡。大棚黄瓜萎蔫主要是某些病害发生和管理不善造成的。生产上应注意加以识别,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6.
正要点一:加强水分管理做好水分管理是保证甘薯茎叶健壮生长、薯块快速膨大的重要措施。甘薯块根膨大前期正值七八月份的梅雨季节,首先要注意排水防涝,田间水分过多,土壤通气不良,易造成秧蔓徒长,妨碍块根膨大。甘薯是怕涝作物,当田间积水超过24小时,减产30%以上;积水超过3天,则可造成烂薯。因此,要提前挖好排水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其次是遇旱浇水,如出现秋旱,会对薯块增重造成障碍,应及时浇水抗旱,保证薯块发育对水分的需求。浇水时水  相似文献   
27.
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据罗非鱼具有食物链短、生长快、抗病力强、易养、肉质鲜美的优点,向世界推荐作为养殖对象。在许多国家及地区,罗非鱼的养殖和发展很快,产量迅速增加。但人们同时也发现罗非鱼在成鱼养殖过程中有过度种内繁殖的习性,造成密度过大,产量不高,商品率低,效益差的问题。为此,开展研究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8.
29.
<正>选用优良的玉米杂交种是获得玉米增产的关键技术措施,有了优良品种,在不增加其他投入的条件下,也可获得较好收成。但任何良种都对自然环境和水肥栽培条件有一定的区域适应性和要求。近年来,特别是在夏玉米生产中常因选种不当、气候不宜、措施不利等原因,造成玉米生长发育不良、果穗小、结实少、空秆等问题。目前市场上玉米品种繁多,品种  相似文献   
3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都要养上几盆花,以供绿化庭院,改善环境。家庭种植盆花最重要、最频繁、最简单也最复杂的管理就是浇水。浇水不足,花卉生长不良;浇水过多,容易疯长或者烂根,甚至死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