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
空心瓜是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葫芦科重要的抗性资源。然而,长期以来其系统分类不清,严重影响空心瓜的利用。空心瓜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与冬瓜具有许多相似之处。随后克隆其ITS序列,并与葫芦科其他作物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发现,空心瓜与冬瓜的遗传距离仅为0.03,位于进化树同一个分支末端,这表明空心瓜归属于冬瓜属。本研究不仅为空心瓜的系统分类提供直接的分子证据,而且为利用空心瓜拓宽冬瓜种质资源奠定重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2.
提高华南地区蔬菜大棚使用效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华南地区的大棚蔬菜面积越来越大,但大棚蔬菜使用效率仍不高,设备的不完善、配套技术的欠缺和夏季空闲期较长是影响效益的重要因素,如空闲期较长,极端的情况是大棚只在春季育苗时使用,没有充分发挥大棚的应有作用。为此,笔者从几方面来分析华南地区的大棚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希望能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3.
蒲瓜属于葫芦科葫芦属栽培种,适应性较强,生长期较长。其肉质软滑味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回顾广东蒲瓜 60 年育种研究的历程,这是广东蒲瓜品种从农家种向一代杂种发展的重要时期。广东蒲瓜育种起步晚,前期进展慢。20 世纪 60 年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率先在全省开展蒲瓜资源调查及地方品种整理研究工作,至 90 年代中期共向国家种质资源库上交蒲瓜种质资源 16 份,占全国蒲瓜收集资源总数的 6.6%,处于蒲瓜育种研究的起步阶段。2000 年后广东各地先后育成了美丰一号、美绿一号和粤丰一号等蒲瓜常规品种,以及早蒲 2 号、永乐、青秀、短瓠蒲瓜、利农杂交系列蒲瓜等一代杂交品种,广东蒲瓜育种由此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广东蒲瓜育种将在现阶段基础上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多抗优质新品种选育、耐寒(耐热)品种选育与保护地育种,并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开展育种研究,提高广东生态区域蒲瓜新品种的选育效率,以促进广东地区蒲瓜育种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4.
秋水仙素诱导冬瓜多倍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对冬瓜自交系B98、B32和C30二倍体幼苗进行多倍体诱变。结果表明: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2%时,冬瓜的诱变率最高,可达35.2%;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材料茎长、叶长、叶宽、叶柄长和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比对照大,说明秋水仙素可致冬瓜的茎和叶产生显著变异。详细调查了D5代材料与对照的叶面积、节间长和茎粗、瓜形等29个性状。结果表明:多倍体节间长显著变短(幅度达29.30%),茎变粗(幅度达44.68%),叶面积明显增大,叶片变厚,单片叶重显著增加(由34.87 g/片增至41.38 g/片)。多倍体第一雌花节位由第21.47节下降至第14.47节,但每株平均雌花数却显著增加(由4.87朵/株增至6.87朵/株)。多倍体单瓜重及瓜长稍下降,但肉变厚,肉质致密性增加,增幅分别达7.07%和10.56%;单瓜产籽量(重量与籽粒数)下降46%,达显著水平,千粒重不变,而休眠期显著缩短(收种后30 d的发芽率由59.61%提高至85.2%)。利用D5代处理材料与现有优良二倍体自交系进行配组杂交,其F1代表现肉厚、瓜肉比重大、无籽或空瘪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5.
枯萎病是节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节瓜抗性材料中CqWRKY31受致萎毒素镰刀菌酸(FA)胁迫诱导表达,为节瓜响应FA胁迫的正调控因子.为深入挖掘CqWRKY31的功能,本试验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CqWRKY31的互作蛋白.试验结果显示,共得到45个与节瓜CqWRKY31有潜在互作关系的蛋白.通过进一步回转验证,发现42...  相似文献   
26.
冬瓜种子千粒重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冬瓜组合B214(小籽粒)×B227(大籽粒)的6世代群体(P1、P2、F1、B1、B2及F2)种子千粒重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冬瓜组合B214×B227种子千粒重性状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主要受主基因和多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不存在杂种优势.主基因+多基因在B1、B2及F2群体的遗传率分别为68.82%、75.70%和76.29%.因此,可通过选择较高千粒重的材料为亲本,利用加性效应对冬瓜种子千粒重性状进行品种改良.  相似文献   
27.
节瓜新品种‘新秀’为早熟杂交种。植株生长势较强,坐果能力强,商品瓜圆筒形,皮色深绿有光泽,头尾匀称无棱沟,单瓜质量300 ~ 400 g,瓜长15.0 ~ 16.0 cm,横径6.0 ~ 7.0 cm,肉厚约1.5 cm,肉质嫩滑致密。从播种至初收,春季约73 d,秋季约54 d。丰产性好,平均产量60 t · hm-2。中抗枯萎病,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适合华南地区春秋季栽培。  相似文献   
28.
【目的】调查本课题组收集的黄瓜种质资源,为黄瓜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本课题组收集的197份黄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黄瓜10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和观测,并进行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多样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97份黄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为22.59%,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第一雌花节位(48.35%),变异系数最小的性状是子叶宽(10.0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有3个,其中第1主成分包含叶片和枝条因子,第2主成分包含下胚轴和子叶的幼苗期因子,第3主成分包含第一雌花节位和叶色;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7份黄瓜种质资源可以划分为4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可用于选育下胚轴长的品种,第Ⅱ类群可用于选育叶片较小的品种,第Ⅲ类群可用于选育子叶较大的品种;第Ⅳ类群可用于选育子叶和叶片较小的品种。【结论】本课题组保存的黄瓜种质资源多样性较丰富,且不同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不同类群的种质资源可用于相对应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29.
彭庆务  何晓明  谢大森  赵芹  刘文睿  江彪 《园艺学报》2012,39(11):2327-2328
 ‘汇丰3号’辣椒是中早熟优质杂交一代新品种, 果实羊角形,青果深绿色,成熟果大红色。果长17.0 ~ 18.1 cm,果宽2.83 ~ 2.94 cm,肉厚0.32 ~ 0.37 cm,单果质量42.3 ~ 44.7 g,单株产量0.42 ~ 0.59 kg。商品性好,耐贮运,品质佳。田间表现中抗病毒病,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均强。适合在华南地区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30.
瓜类寄主与尖孢镰刀菌互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琳  范淑英  刘文睿  谢大森 《园艺学报》2012,39(9):1767-1772
 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是阻碍瓜类生产的主要病害。本文中分别从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简要综述了瓜类寄主与尖孢镰刀菌互作的研究进展,以便为研究瓜类对枯萎病的抗性和病害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