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3篇
  5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极大的应用。云计算技术在计算机类实验教学平台中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而且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实验教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高实验教学平台搭建的效率。本文针对云计算在计算机类实验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对云计算对计算机类实验教学平台搭建和构建中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52.
氟烷、酸肉及心脏脂肪酸基因是猪的三个重要的肉质基因,对猪的肉质和生产性状具有很大的影响,为探索氟烷、酸肉及心脏脂肪酸基因与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PCR-RFLP的方法对军牧一号白猪氟烷、酸肉及心脏脂肪酸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通过对突变位点和初生重以及断奶重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氟烷基因NN基因型的初生重显著高于Nn型,各基因型断奶重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53.
为提高黑小麦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于2017—2018年在天然富硒区山西省洪洞县马三村开展大田试验,以黑小麦为供试材料,依据研究区域黑小麦的籽粒硒含量范围,研究增补硒肥(开花期叶面喷施有机硒肥)对3个品种黑小麦植株硒积累、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富硒区黑小麦籽粒硒含量在159~175μg/kg之间,但仅达富硒标准的最低水平(150~300μg/kg)。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后,黑小麦成熟期各营养器官的硒含量、硒积累量和干物质量均显著提高,茎秆硒积累量占比降低,籽粒硒代蛋氨酸、硒代胱氨酸含量显著提高,且‘冀紫496’和‘临黑131’2品种籽粒硒酸盐含量降低,最终黑小麦籽粒硒含量达246~258μg/kg,不超人体吸收籽粒硒含量的推荐量。富硒区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较不喷施硒肥黑小麦产量提高6%~8%,主要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以‘冀紫496’表现较好。总之,富硒区开花期补有机硒肥有利于促进黑小麦植株吸收积累硒元素,促进茎秆硒运转,提高籽粒硒含量,同时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籽粒产量,以‘冀紫496’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54.
针对一台车用柴油机的排气能量变化规律,建立了抽气回热式有机朗肯循环(RORC)系统,分别采用纯工质R245fa和非共沸混合工质Mix(异戊烷与R245fa按照摩尔比例7∶3组成的混合工质),研究了抽气压力这一参数对RORC系统净输出功率、系统热效率、工质质量流量等性能的影响;进而确定Mix抽气压力1.15 MPa,R245fa抽气压力1.2 MPa,在柴油机全工况范围内,对比分析了采用2种工质的RORC系统的净输出功率、效率、工质质量流量等性能随柴油机转速和转矩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柴油机全工况范围内,与采用R245fa的RORC系统相比,采用Mix作为工质的RORC系统的余热回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5.
选择1日龄艾维茵商品代肉鸡20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00只.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苜草素、恩拉霉素、畜达肥(化学成分为林可霉素),Ⅳ为空白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饲养试验,比较苜草素、恩拉霉素、林可霉素对肉用仔鸡的免疫器官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Ⅰ、Ⅱ、Ⅲ、对照组肉用仔鸡成活率分别为96.2%、92.6%、93.4%、92.0%,Ⅰ组与其它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2)Ⅰ、Ⅱ、Ⅲ、对照组肉用仔鸡增重分别为2343.39、2283.21、2217.74、2210.83 g,Ⅰ组和Ⅲ、对照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Ⅰ和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3)Ⅰ组肉用仔鸡全期肉料比最低,饲料转化率分别比Ⅱ、Ⅲ、对照组高3.8%、6.9%、7.6%.(4)Ⅰ、Ⅱ、Ⅲ、对照组肉用仔鸡的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5)Ⅰ、Ⅱ、Ⅲ、对照组肉用仔鸡胸腺重指数分别为2.86、2.63、2.73、2.64,Ⅰ与Ⅱ、对照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Ⅰ和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Ⅰ、Ⅱ、Ⅲ、对照组肉用仔鸡法氏囊重指数分别为0.63、0.52、0.47、0.53,Ⅰ与其它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表明苜草素对肉用仔鸡具有促生长,提高饲料报酬,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增强机体抗病力,提高成活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危害,但目前引起该病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来源还未有定论。现有证据显示,SARS-CoV-2与分离自蝙蝠和穿山甲的 SARS-CoV-2病毒株同源性相近,表明蝙蝠和穿山甲可能作为SARS-CoV-2的中间宿主存在。目前,丹麦、荷兰和美国等国家已有人工饲养水貂及饲养场工作人员感染SARS-CoV-2的报道。试验研究显示,SARS-CoV-2可在雪貂上呼吸道复制,且雪貂对SARS-CoV-2高度易感,表明雪貂可作为一种SARS-CoV-2感染和传播的动物模型。2020年2—7月,本课题组对山东、吉林、辽宁、黑龙江等毛皮动物主要养殖省份的水貂样品进行SARS-CoV-2病原及抗体监测。利用WHO推荐的real-time RT-PCR检测方法,对328份水貂内脏组织及咽拭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所有样品均为SARS-CoV-2阴性;采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SARS-CoV-2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对35份水貂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样品中抗SARS-CoV-2抗体均为阴性。由于国内养殖多为密集型庭院养殖,养殖人员与水貂密切接触,且国外已有养殖场水貂大规模感染SARS-CoV-2的先例,为保障毛皮动物行业健康发展,此次监测重点对我国北方地区毛皮动物养殖场进行采样,结果并未发现毛皮动物携带SARS-CoV-2和针对SARS-CoV-2的抗体。这可能与目前我国人群的低SARS-CoV-2感染率和未有养殖场工人感染有关。本实验室已建立了检测毛皮动物及宠物的SARS-CoV-2抗原及抗体检测方法,在目前全球COVID-19疫情的严峻形势下,未来仍需对毛皮动物及宠物进行长期的SARS-CoV-2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57.
强降雨条件下沙丘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昊  周宏飞  刘翔 《水土保持学报》2015,(2):157-162,182
通过开展野外模拟降雨及亮蓝示踪试验,分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强降雨条件下沙丘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结果表明,2003-2013年间沙漠降雨以小雨量、小强度、短历时降雨特征为主。存在少数大雨量、大强度、长历时降雨;裸沙地平均土壤入渗率为7.87mm/min,远大于最大自然降雨强度(14mm/h),降雨条件下沙丘坡面不易形成地表径流,降雨期间土壤水分以垂直入渗为主。强降雨后再分配阶段,土壤水分顺坡侧向运移显著;陡坡、缓坡下部土壤水分顺坡侧向运移补给量分别为8.68,4.66mm,各占坡下部土壤水分来源的37.32%和32.63%,是坡下部土壤水分的重要来源。雨后土壤水分运移是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土壤水分顺坡侧向运移主要作用于土壤水分水平空间分布;强降雨后土壤水分富集层及富集区域向深层及坡下部运移;缓坡土壤水分空间富集层较浅,坡中部为土壤水分富集区域;陡坡土壤水分空间富集层较深,坡下部为土壤水分富集区域。  相似文献   
58.
【目的】阐明青狮潭水库主要鱼类在空间上竞争的种间关系,明确主要鱼类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为青狮潭水库的水环境治理及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20年7月(丰水期)和2021年1月(枯水期)青狮潭水库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各种鱼类的重要程度,通过平均拥挤度(x*)、Shannon指数及Pianka指数分析主要鱼类的生态位宽度(Bij)和生态位重叠(Qij),并以冗余分析(RDA)和去趋势对应分析(DCA)探究鱼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青狮潭水库丰水期、枯水期的主要鱼类分别有16和13种,其中,丰水期以高体鳑鲏、、齐氏罗非鱼、斑鳜和尼罗罗非鱼为优势种,枯水期以鲫、马口鱼、高体鳑鲏、斑鳜和鲤为优势种。青狮潭水库丰水期、枯水期主要鱼类的Bij范围是0.11~1.58和0.04~1.64,其中,广生态位种(Bij≥2.0)丰水期为齐氏罗非鱼、枯水期为,丰水期中生态位种(2.0>Bij≥1.0)有5种、枯水期有8种,丰水期窄生态位种(1.0>Bij>0)有10种、枯水期有4种。丰水期和枯水期主要鱼类的Qij差异明显,其中,丰水期Qij显著的种对有41对,占总种对数的34.17%,重叠程度相对较高;枯水期主要鱼类重叠程度较低,种对间Qij显著的只有19对,占总种对数的24.36%。RDA分析结果显示,水深和总磷是影响青狮潭水库主要鱼类生态位分化的直接因素,主要鱼类受这些环境因子的影响表现出较明显的生态位分化现象。【结论】不同季节和空间下青狮潭水库不同食性鱼类的生态位存在明显差异。无论丰水期还是枯水期,杂食性鱼类的Bij都较大,即杂食性鱼类较其他食性鱼类占据更广的生态位,且杂食性鱼类与植食性鱼类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59.
刘昊 《种子科技》2020,(7):108-109
林业资源在社会与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给林业资源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国家提出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以及进行营林造林工程来缓解林业资源过度利用的情况,并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想要保证这些林业工程建设项目的有效实施,就必须加强应用森林培育技术。主要探讨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森林培育技术的重要性以及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森林培育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60.
智慧农业水田作物网络化精准灌溉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统水田粗放型灌溉不仅对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而且不能够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该研究设计了基于智慧农业技术的网络化水田作物精准灌溉系统。建立了通信节点最优部署模型、作物耗水预测模型、降水预测模型、最优化灌溉决策模型以及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精准灌溉决策系统;提出了基于维诺图改进的飞蛾扑火优化算法(Voronoi Moth Flame Optimization,VI-MFO)的灌溉网络通信节点优化部署方法,以提升灌溉网络通信效率并降低通信能耗;最后,将水田状态信息及气象参数作为精准灌溉决策系统输入,经过系统决策,自适应控制水田灌溉设备进行精准灌溉。对江苏地区水稻田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智能灌溉系统与传统非智能决策系统相比,灌溉设备动作频次降低26.67%,灌溉量减少40.82%,排水量减少33.89%。所提出的智能灌溉决策系统节约了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