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36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36篇
  40篇
综合类   243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70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禽流感风险下,对病死鸡及其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能有效控制禽流感病毒的蔓延。养殖户是农村动物疫情的防控主体,他们的实施意愿决定了是否能有效执行该项法定措施。通过收集全国331个肉鸡养殖户的调查问卷发现,仍有10%的养殖户不愿对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防疫意识淡薄。再采用logit模型研究发现,影响意愿的因素很多,但显著的因素为饲养模式、无害化补贴、无害化处理设施,即养殖户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享有无害化补贴、拥有无害化处理设施,养殖户越愿意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最后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2.
纤维素酶及其在天然产物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1906年发现蜗牛消化液中具有分解纤维素的纤维素酶后,人们开始关注纤维素的微生物降解问题。纤维素占植物干重的35%~50%,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含量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在有关农产品深加工和植物活性成分利用领域,纤维素酶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随着功能食品行业的蓬勃发展,利用酶法开发新型功能食品引起许多食品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此外,纤维素酶在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83.
84.
Osiris基因家族是一类昆虫特有且进化保守的基因家族。已知Osi9亚家族基因在鳞翅目昆虫中发生特异扩增,产生高度同源的6个拷贝,且表达模式也具有同步性,但该基因家族扩增机制和生物学功能未知。为了揭示BmOsi9a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分析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到BmOsi9a在家蚕胚胎细胞(BmE)中有表达,免疫荧光分析发现BmOsi9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构建过表达及dsRNA干涉载体,结果显示过表达对细胞的表型和增殖没有显著影响,而转染干涉载体下调BmOsi9a表达则使细胞的增殖受到显著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发现G0/G1期细胞显著增加,S期细胞则显著减少,表明BmOsi9a与BmE细胞的增殖相关。研究结果表明BmOsi9a在细胞周期过程发挥作用,为进一步阐明BmOsi9a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5.
百合基本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百合是重要的食用、药用和观赏多用途植物,其营养成分丰富,并含有多种活性物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百合基本营养成分及多糖、甾体皂苷、生物碱、酚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提出食用和药用百合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6.
为探讨C-Myc表达、谷氨酰胺代谢和神经坏死病毒复制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首先克隆了斜带石斑鱼鳍条细胞(GF-1)中的C-Myc基因(GF-1-C-Myc),结果显示GF-1-CMyc基因cDNA全长814 bp,开放阅读框(ORF)为285 bp,编码95个氨基酸(aa),有亮氨酸拉链结构域与螺旋-环-螺旋(HLH)结构域。实验表达和纯化了GF-1-C-Myc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qRT-PCR)与免疫印迹法(WB)检测了GF-1-C-Myc基因的表达和神经坏死病毒的复制。结果显示,缺乏谷氨酰胺会同时抑制GF-1-C-Myc基因的表达和神经坏死病毒(NNV)的复制,添加谷氨酰胺可同时促进GF-1-C-Myc的表达和NNV的复制;此外,NNV感染可上调GF-1-C-Myc基因的表达,并显著消耗GF-1细胞培养液中的谷氨酰胺。研究表明,GF-1-C-Myc基因可调控宿主谷氨酰胺代谢,从而有利于神经坏死病毒的复制。本结果为防控NNV的感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7.
为了解决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enotypeⅡ,GCRV-Ⅱ)含量和滴度测定方法的选择问题,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mmunoperoxidase monolayer assay,IPM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fluorescent assay,IFA)三种方法来对GCRV-Ⅱ进行检测和含量测定,从特异性、敏感性、可靠性和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来比较这三种方法对于GCRV-Ⅱ定量检测的差异。结果显示:qPCR、IPMA和IFA三种方法检测GCRV-Ⅱ的最低限分别为8.6、86和86拷贝/μL,qPCR的检测灵敏度比IPMA和IFA高一个数量级;特异性分析表明,qPCR、IPMA和IFA三种方法均只能检测出GCRV-Ⅱ型分离株,而其它病毒和未感染病毒的阴性对照细胞均为检测阴性,表明这三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3种方法分别检测60份已知临床样品,qPCR、IPMA和IFA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29/30)和100%(30/30)、100%(30/30)和93.3%(28/30)及100%(30/30)和100%(30/30);三种方法对于GCRV-Ⅱ的定量检测结果中病毒拷贝数和病毒滴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拟合曲线分别为:Y(IPMA,TCID_(50)/mL)=23.629X-536 174(qPCR,拷贝/mL)(R~2=0.996)、Y(IFA,TCID_(50)/mL)=20.318X-575 062(qPCR,拷贝/mL)(R~2=0.995)和Y(IPMA,TCID_(50)/mL)=1.161X-1 176(IFA,TCID_(50)/mL)(R~2=0.999)。结果表明,GCRV-Ⅱ病毒滴度的测定,除了用IPMA和IFA外,也可以采用qPCR方法通过测定病毒的核酸拷贝数来测算其病毒滴度。  相似文献   
88.
为探究不同果蔬化学组分与细胞结构之间的差异及其对质地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对6种不同果蔬原料的化学成分、细胞微观结构、力学特性及质地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苹果与梨的果糖含量较高,苹果的细胞结构较大;桃中蔗糖、水溶性果胶(WSP)与总酸的含量较高,细胞较小且排列密集,与其他果蔬差异较大;马铃薯与山药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细胞结构方面。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CEL)含量与应力-松弛特性参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蔗糖、WSP含量与质地剖面分析(TPA)特性参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颗粒密度、孔隙度与部分应力-松弛特性参数和质地特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细胞壁厚度、微观结构参数与部分质地特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发现,影响新鲜果蔬质地特性的3个核心指标为黏滞系数(η)、体积密度、螯合性果胶(CSP)含量。本研究可为果蔬原料保鲜与加工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
本研究旨在定量讨论气象条件对水稻穗—茎叶的影响。主要根据水稻的生理特征和生长规律,采用动力学的方法,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建立水稻生长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Forcal、Matlab等数值模拟工具,探索性的讨论气温、降水和日照3个综合因素对水稻穗—茎叶的影响。【结果】?核心部分,约150字(全面、概括、精炼)【结论】?结果表明:(1)营养生长所带来的能量优势并不能完全转化为稻穗的储存优势,而生殖生长期的环境条件对水稻的产量形成更为关键;(2)不仅营养不足对稻穗物质积累存在负面作用,而且旺长对稻穗物质积累也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3)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从能量的角度定量化的模拟四川内江地区的水稻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90.
建立发酵乳中8 种着色剂(新红、苋菜红、诱惑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和亮蓝)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pH值为7.7~7.9的水为提取剂,聚酰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C18色谱柱(赛默飞RP-MS,4.6 mm×100 mm,2.6 μm)分离,采用乙酸铵溶液(0.02 mol/L)-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结果表明:每1 000 g发酵乳中8 种着色剂添加量为0.5~5.0 mg时,除靛蓝外的其他着色剂回收率均大于90%,靛蓝的回收率接近80%;方法定量限为0.5 mg/kg;发酵乳加标样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