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6篇
  9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2 毫秒
91.
高EGCG茶树品种的筛选及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分析不同茶树品种在不同季节、不同海拔高度等环境条件下茶叶中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 igallocatech ingallate)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的EGCG含量差异明显,中小叶茶树品种EGCG含量高于大叶种;茶叶中EGCG含量随季节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但不同茶树品种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在海拔高度650~870 m环境条件下生长的茶树的EGCG含量较高。并根据实验结果对高EGCG茶树特异资源的筛选和高EGCG茶的开发提出了可行性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2.
为了研究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混养模式净化养殖尾水水体的效果,本实验共设计4个处理组,藻蚌组、蚌组、藻组、空白对照,每组处理重复三次,取鱼类养殖尾水净化。结果显示:藻蚌组、蚌组和藻组对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90.03%、91.96%和89.58%;对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50.89%、26.36%和45.79%,对氨氮(NH+4-N)去除率分别为53.77%、34.96%和42.64%;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分别为74.84%、57.75%和80.56%。实验结果表明,单用小球藻和单用蚌对尾水处理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都有局限性。单用小球藻前期对TN、TP和NH+4-N去除效果较好,但是随着天数增加,TN、TP和NH+4-N浓度也随之增加,小球藻的生长受到了抑制,去除效果变差。单用蚌不论是TN、TP还是NH+4-N和COD,都比藻蚌组...  相似文献   
93.
为了研究供片蚌和育珠蚌对无核珍珠质量的影响,以三角帆蚌紫色选育系F5为材料,在插植无核珍珠前,测量了供片蚌和育珠蚌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等生长性状,检测了供片蚌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E。经过18个月育珠,测量了育珠蚌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计算其特定生长率,检测了育珠蚌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E,测量了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颜色、大小、圆度、光泽和产珠量。结果发现,供片蚌生长性状与所产无核珍珠大小、圆度和产珠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供片蚌内壳色与无核珍珠颜色相关性极显著(r=-0.400~0.376,P<0.01),供片蚌dE值越大所产紫色珍珠比例越高、dE值越小所产白色珍珠比例越高。育珠蚌特定生长率与所产无核珍珠大小、光泽和产珠量相关性极显著(r=0.237~0.516,P<0.01),相关程度为体重> 壳长> 壳宽> 壳高,育珠蚌特定生长率与所产无核珍珠圆度相关性极显著(r=-0.284~-0.256,P<0.01),相关程度为壳长>体质量>壳宽>壳高。育珠蚌内壳色与所产无核珍珠颜色、大小、圆度、光泽和产珠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综合各性状相关性分析,改良供片蚌内壳色可以改良珍珠颜色,改良育珠蚌的生长性状可以改良珍珠大小、光泽、圆度和产珠量。  相似文献   
94.
高EGCG含量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没食子儿荼素没食子酸酯(EGCG)具有较强药理功效,它是茶叶的天然成分之一,不能进行人工合成。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展开了对高EGCG含量茶的系列研究工作。本文就影响茶叶EGCG含量的因素以及提高茶叶EGCG含量的途径进行了阐述,并展望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现代青年农场主连续2年的培育,在统筹设计的基础上,针对青年农场主的有效需求,牢牢抓住培育过程中的6大环节,达到全方位提升学员综合素质及运营能力的目标。并在已有实践基础上,提升5大理念,通过理论到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再造培育体系,达到满意的培育效果,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主体人才支撑,并为未来如何全方位地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6.
刘晓军 《现代园艺》2023,(6):28-29+32
为探究不同立地条件对红豆杉幼苗生长的影响,以2年生红豆杉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坡位、坡向、坡度下红豆杉幼苗成活率及年均生长量。结果表明:在坡位为中下坡、红豆杉幼苗生长状态最佳;在坡向为阴坡、半阴坡红豆杉幼苗生长状态明显优于半阳坡及阳坡;随着坡度的增加,红豆杉幼苗生长效果呈抛物线状,在坡度为20°~30°时红豆杉幼苗生长状态最佳。因而,可结合甘肃省小陇山实际情况,选择坡位为中坡、下坡,坡向为阴坡、半阴坡、坡度为20°~30°的区域种植红豆杉幼苗。  相似文献   
97.
鹅的大肠杆菌病俗称"蛋子瘟"是一种急性细菌传染病。2017年8月吉林省和龙市头道镇某养鹅场,鹅突发腹泻并且出现陆续死亡等症状,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测等方法确诊为鹅大肠杆菌。经过中药西药联合用药,该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8.
三角帆蚌贝壳基质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贝壳和珍珠是碳酸钙在有机基质调控下形成的结构高度有序的生物矿化物。贝壳有机基质包括贝壳基质蛋白、糖和少量的脂类,其中贝壳基质蛋白对贝壳和珍珠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三角帆蚌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育珠蚌,三角帆蚌贝壳基质蛋白的研究对于揭示淡水珍珠形成机理和培育高品质淡水珍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已发现的与三角帆蚌棱柱层和珍珠层形成相关的26个基质蛋白,包括氨基酸组成、一级结构、高级结构等结构特征,以及参与贝壳碳酸钙沉积、贝壳有机框架形成、晶体形貌调控、贝壳着色调控及与珍珠重量性状的关联性等生物矿化功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提高珍珠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日光温室栽培土壤供钾状况及K-Ca吸附交换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陕西关中地区不同日光温室栽培土壤钾素供应状况及土壤K+、Ca2+离子吸附交换特性。结果表明,日光温室栽培的土壤钾素Q/I曲线及参数与大田栽培土壤明显不同。温室栽培(土娄)土和潮土钾素活度比(AR0)较相应大田土壤分别提高了14.8和6.9倍,土壤对外源钾的缓冲能力下降;从K+和Ca2++Mg2+的交换自由能看,温室栽培土壤存在钾素过多,K+和Ca2++Mg2+离子比例失调问题。不同K+/Ca2+摩尔比下,随着K+、Ca2+总浓度的提高,大田及温室栽培土壤对K+、Ca2+的吸附量均呈线性增加趋势,温室栽培土壤K+吸附率及两种土壤Ca2+吸附率均呈对数增加趋势。K+/Ca2+为2:1时,K+吸附量远大于K+/Ca2+为1:2.5时的吸附量;K+/Ca2+为2:1时,温室栽培土壤Ca2+均呈解吸状态。土壤对K+、Ca2+离子吸附的相对选择性随K+/Ca2+比例及溶液离子总浓度的变化而变化。K+/Ca2+为2:1时,土壤对K+的相对吸附选择性大,K+/Ca2+为1:2.5时,温室栽培土壤对Ca2+的相对吸附选择性显著增加。加入土壤K+的比例和数量过高,非但未提高K+离子的活度,还造成胶体上Ca2+离子的大量解吸,由此可能带来的日光温室土壤胶体稳定性降低及养分不平衡的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0.
以陕西关中地区古老的耕种土壤——填土(系统分类属土垫旱耕人为土)为对象,研究了长期耕种及施肥对土壤剖面有机碳贮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7个土壤剖面由于人为生产活动形成的覆盖层的厚度在40-71cm之间(平均59cm),其中有机碳贮量平均达59268kg·hm^-2,占0-100cm土壤剖面有机碳贮量的69%。与同一区域由黄土母质新垦殖的土壤相比,长期耕种填土剖面有机碳的贮量显著增加;为期7a的定位试验也发现,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0-100cm土壤剖面有机碳贮量,说明长期耕种及施用有机肥在增加土壤剖面有机碳贮量方面具有突出的效应,几千年的农业生产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贮量。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填土这一古老的农业土壤为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目的,为进一步研究这类土壤有机碳累积及稳定性的机理,以及大量施用化肥特别是氮肥对土壤剖面不同层次累积有机碳的转化的影响等问题,提供了理想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