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7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4篇
  17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71.
将花卉与禾草混播不仅能够丰富群落的景观结构和质感,还能有效地抑制杂草入侵。为研究禾草-花卉混播群落中适用的花卉种类和适合的混播比例,选择22种花卉与2种禾草为试材,按种子质量比设置5个不同梯度的禾草-花卉混播组合,比较不同组合建植群落中花卉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禾草-花卉混播群落中禾草不影响花卉植物的种类数量,但会抑制花卉植物的萌发率、成活率、植株密度、株高和冠幅的增长,抑制的强度与混播比例呈正相关。花卉与禾草的混播比例应不超过1∶2。为了群落景观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禾草-花卉混播组合中应减少一年生花卉比例,增加多年生花卉比例;一年生花卉应选择萌发早,初期生长速率相对快的种类,多年生花卉应选择幼苗耐阴耐修剪的种类。  相似文献   
172.
为探究不同恢复方式对退化草地土壤磷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黑河源区的单播和混播栽培草地为研究对象,以未退化草地和极重度退化草地为对照,对草地植被特征、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磷养分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栽培草地的建植显著提高了极重度退化草地植被的地上、地下生物量,且混播草地的植被多样性优于单播草地;而单播草地的土壤磷养分(全磷、有机磷、速效磷、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均优于混播草地。约束排序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物理性质是影响土壤磷养分含量的主要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草地土壤含水量、土壤黏粒、土壤毛管孔隙度均与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相关。采用单播恢复的栽培草地土壤含水量、土壤黏粒、土壤毛管孔隙度均优于混播草地。综上,人工恢复是快速治理极重度退化草地的有效措施,且采用单播恢复的栽培草地在土壤磷养分恢复方面相对稳定,但尚未恢复到未退化草地的状态,后期应持续加强对栽培草地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3.
王鑫  刘晶晶  张小帅 《农业工程》2021,11(11):67-71
以“绿剑”架豆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分与肥力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置2个灌溉水平和4个施肥水平,并以当地灌溉施肥习惯设置为对照,共计9个处理,探究不同水肥处理对冀西北高原日光温室架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灌溉水平相同时,架豆产量随肥力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W1F3产量达到最高,与当地灌溉施肥习惯(CK)相比,产量提高3-42%,优质率提高2-1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0-00%,同时节水44-05%,节肥37-00%;架豆果实的粗蛋白和VC含量随肥力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随水分的增加而降低,灌溉和施肥水平两因子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架豆果实的粗纤维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在研究区域内,建议架豆生产中使用如下水肥制度:苗期灌水1次,灌水定额150 m3/hm2,不施肥;抽蔓期灌水施肥1次,灌水定额180 m3/hm2,施用复合肥180 kg/hm2;初花期进行蹲苗;结荚期灌水9次,灌水定额180 m3/hm2,灌水周期6 d,随水施肥3次,每次施用高钾复合肥180 kg/hm2及硝酸钙75 kg/hm2。   相似文献   
174.
本研究依托于高通量测序的技术,通过研究辉河湿地河岸带上游、中上游、中游、中下游和下游河段不同淹水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揭示辉河湿地河岸带不同淹水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及与土壤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广古菌门(Halobacterota)丰度在3条淹水样带中的变化趋势为长期淹水区(W)>干湿交替区(WD)>未淹水区(D)(P<0.05),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丰度在3条淹水样带中的变化趋势为长期淹水区(W)<干湿交替区(WD)<未淹水区(D)(P<0.05),在属水平上,甲烷毛发菌属(Methanosaeta)、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和unidentified-Bathyarchaeia丰度在3条样带中的变化趋势为长期淹水区(W)>干湿交替区(WD)>未淹水区(D)(P<0.05),RB41和Candidatus_Udaeobacter丰度在3条淹水样带中的变化趋势为长期淹水区(W)<干湿交替区(W...  相似文献   
175.
低压直流系统发生接地时,须要及时查找,若采用的查找设备结构复杂,操作烦琐,则不方便推广和应用。发明一种低压直流系统发接地故障点查找装置,它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易学易用,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性高等特点。投入使用后便不需要专业继电保护人员查找接地,由运行人员便可进行低压直流系统接地点的查找,节约了大量人力资源、车辆等物资损耗,更重要的是能及时查出并消除接地故障,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6.
为探究冀西北高原地区马铃薯品质指标对水肥供应的响应关系,连续2年开展水肥双因素组合试验,检测不同水肥条件下马铃薯块茎内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 3项指标的含量。另外,通过试验获得该地区马铃薯耗水关系与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该地区马铃薯全生育期需水量约386 mm,最大水分利用效率约116 kg/(hm~2·mm)。水、肥、水肥交互作用均对马铃薯3项品质指标有极显著影响。淀粉含量随水肥量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马铃薯维生素C含量随水肥量的增大而降低;蛋白质含量随着水肥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但是差异并不明显。在兼顾马铃薯产量并保证品质条件下,在正常降水年份研究区域马铃薯全生育期建议灌溉定额为150 mm左右,施肥量为每生产1 000 kg块茎,施入纯N 3.2~4.0 kg、K2O 4.0~8.0 kg、P2O51~3 kg。  相似文献   
177.
为查明溶解氧浓度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争斗行为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本研究利用室内构建的水生动物争斗行为观测系统, 量化了(2.5±0.5) mg/L、(4.5±0.5) mg/L 和(6.5±0.5) mg/L 溶解氧浓度下三疣梭子蟹的争斗行为, 测定了三疣梭子蟹肝胰脏中糖原以及血淋巴中葡萄糖和乳酸含量的变化, 主要结果如下: (1) 随着溶解氧浓度的降低, 三疣梭子蟹争斗持续时间显著减少, 在 2.5 mg/L 处理组达到最小值, 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 (P<0.05), 同时个体间的争斗强度也减弱。(2) 随着溶解氧浓度的降低, 三疣梭子蟹争斗行为表现次数显著减少, 且在争斗过程中, 3 个处理组胜利者的接触行为和非接触行为表现次数均显著高于失败者(P<0.05)。(3) 随着溶解氧浓度的降低, 三疣梭子蟹血淋巴中葡萄糖和乳酸含量均显著增加, 肝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4) 在 3 个溶解氧浓度下, 与争斗前的个体相比, 争斗后三疣梭子蟹肝糖原的含量显著降低, 血淋巴中葡萄糖和乳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 低氧条件下三疣梭子蟹无氧呼吸强度增加, 能量供应效率降低且乳酸累积增加, 三疣梭子蟹个体的争斗意愿和争斗强度降低, 能量代谢的差异是导致其争斗行为表现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8.
新农人作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顺应互联网经济新浪潮,以自媒体平台为媒介,拓展“短视频+”新模式,不断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活力。本文立足兵团当前产业振兴面临的困境,探讨在新农人“短视频+”模式下,如何为兵团乡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持续赋能,有效带动产业链高质高效运行、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期兵团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9.
从新疆地区自然发酵的泡菜中分离出5株性能优良的乳酸菌,经形态学分析和生理生化试验并结合16S rRNA分子鉴定,确定菌株R53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R62、R63和R73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R2为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并对其进行了益生性能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NaCl浓度为4%时,所有菌株均有较强的生长能力;在pH值为3.0的模拟胃液中培养2 h存活率仍达90%以上,在pH值为8.0的模拟肠液中培养6 h仍保留超过77%的存活率;R53、R62和R63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4种食源性病原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常见的抗生素如红霉素、青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均敏感.  相似文献   
180.
以盆栽M9T337苹果砧木为试材,研究了盆土生物炭添加量0、15、30、60 g/kg分别对苹果幼苗生长、磷素吸收和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M9T337植株根、茎、叶生物量随生物炭用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生物炭添加量30 g/kg处理最高。生物炭添加量30 g/kg处理植株磷积累量最大,较对照(0 g/kg)提高了24.61%;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和速效磷含量也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24%和28.37%。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磷肥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降低了磷损失,其中生物炭添加量30 g/kg处理效果最显著,磷肥利用率比对照提高了24.61%,损失率降低了35.70%。综上,适量生物炭显著促进了M9T337苹果幼苗特别是根系的生长,提高了磷利用效率,减少了磷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