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8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低温下核桃枝条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加快山西省核桃抗寒育种的进程,深入挖掘核桃抗寒资源,为核桃生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山西省主要推广的核桃品种‘礼品1号’、‘礼品2号’、‘中林1号’、‘中林5号’、‘辽核1号’、‘辽核3号’和‘晋龙1号’7个品种为试材,对其被迫休眠期1年生枝条在不同低温条件下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等部分抗寒性生理生化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所测指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酶活性呈现“降—升—降”的变化。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SOD酶活性的变化幅度不大。‘礼品1号’和‘礼品2号’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变化幅度较大。综合分析各品种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可推测其抗寒性强弱顺序:‘礼品2号’最强,‘礼品1号’次之,‘辽核3号’和‘中林5号’抗寒性居中,‘晋龙1号’、‘中林1号’、‘辽核1号’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22.
以‘金薄香’8个核桃新品种为试材,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对淀粉酶(AMY)、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4种同工酶进行电泳图谱分析。对AMY、PPO、SOD、POD酶谱特征及表达率进行分析,探讨了供试8个‘金薄香’品种的起源及亲缘关系。初步结果表明,‘金薄香’的AMY、SOD、POD同工酶谱带差异较明显,可以作为对其进行辅助鉴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3.
核桃优良品种枝条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5年生的礼品1号、礼品2号、中林1号、中林5号、辽核1号、辽核3号和晋龙1号7个山西主推核桃品种为试材,对其生育后期和休眠期枝条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等部分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在整个越冬过程中,7个品种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及POD酶活性呈规律性变化。说明上述指标与供试核桃品种的抗寒性有一定的关系。综合比较供试品种的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可以得出,辽核3号、晋龙1号抗寒性较强,中林1号、礼品2号和礼品1号的抗寒性次之,而中林5号和辽核1号的抗寒性较差。  相似文献   
24.
昆虫母代产卵部位的选择特点直接影响到子代的生存适应性,但已有研究对冬型中国梨木虱产卵部位选择特点尚未明确。本研究调查了冬型中国梨木虱随时间变化在梨树花芽、叶芽、枝条基部、花柄、幼叶上产卵特点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型梨木虱产卵期约45 d,以枝条基部刻痕处着卵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冬型梨木虱产卵部位的选择随梨树的物候变化而变化:萌芽前,优先选择枝条顶芽,其次在腋芽和枝条基部刻痕处产卵;花期和展叶期,花芽、叶芽、枝条基部刻痕处着卵量下降,主要于花柄和幼叶部位产卵;冬型梨木虱产卵部位的选择顺序依次为花芽、叶芽、枝条基部、花柄、幼叶。本研究明确了冬型梨木虱在梨树不同部位产卵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梨木虱防控。  相似文献   
25.
为了探讨不同果园生境对绿盲蝽生殖的影响,从分子角度确定绿盲蝽适合的产卵生境,本研究首先采用绿盲蝽专用诱芯调查了枣园、葡萄园的绿盲蝽发生量,然后通过比较半翅目,直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等昆虫cDNA同源序列,根据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性引物,克隆绿盲蝽卵黄原蛋白(Vg)基因片段,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了2种生境中Vg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枣园绿盲蝽的发生量始终高于葡萄园,枣园有4个发生高峰,而葡萄园有2个。基因克隆获得一段大小为732 bp的基因片段,编码244个氨基酸;该基因序列与其他蝽类昆虫Vg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80%以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绿盲蝽Vg基因与赤须盲蝽、烟盲蝽及黑肩绿盲蝽的亲缘关系最近,克隆的基因片段为绿盲蝽Vg基因片段,并命名为AL-Vg。不同生境Vg基因表达量比较可知,枣园的表达量低于葡萄园,结合发生量表明枣园生境更适合绿盲蝽生殖产卵。  相似文献   
26.
为了探讨不同生境对绿盲蝽生长影响,从分子角度确定绿盲蝽在果园的适合生境。采用绿盲蝽专用诱芯调查了枣园、葡萄园的绿盲蝽发生量,并根据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克隆精氨酸激酶片段,荧光定量PCR检测了绿盲蝽成虫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在枣园绿盲蝽的发生量始终高于葡萄园,枣园有3个发生高峰,而葡萄园有2个。测序结果表明目的序列含有783个核苷酸,可编码261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及进化树表明AL-AK与其他昆虫AK相比近似度85%以上,且同半翅目昆虫较为靠近。枣园绿盲蝽精氨酸激酶基因表达量低于葡萄园。以上结果说明枣园生境比葡萄园适合绿盲蝽的发育,为针对性的防治绿盲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7.
小绿叶蝉为果园主要害虫之一.本文选用了10种颜色的黏虫板对桃园小绿叶蝉进行诱集试验.结果表明黄色黏虫板诱虫效果最佳,绿色次之,而淡蓝色、紫色和深蓝色诱虫效果差.不同颜色的黏虫板对蜂类、蜘蛛和瓢虫等天敌均有杀伤作用,另诱集得到其他害虫5种.通过分析不同色板的诱捕生态效益表明:黄色黏虫板最佳,次为绿色.  相似文献   
28.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从汾阳核桃良种资源圃引进晋丰、薄丰、鲁光、汾林3号、中林5号、中林1号、辽核3号、薄壳香、礼品2号、981、京861、西林3号、晋香、8504共计14个核桃优良品种的蜡封接穗贮存于冷库中。于2008年4月17~19日对5~8年生的奇异核桃和黑核桃.采用插皮舌接法和舌接法进行了高接换优。7月5~8日调查嫁接成活率达90%。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9.
金薄香4号是我们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新疆引入的优良薄壳核桃种核中实生选出的核桃新品种。果实长圆形,外苞绿色;坚果圆形,平均单果重13.9 g;壳厚1.20 mm,内褶壁退化,横隔膜膜质;单仁重8.15 g,核仁充实饱满,内果皮棕红色,果仁乳白色,肉质细、脆,香味浓,风味甜,品质上等,出仁率58.60%;在山西省晋中地区,果实9月上旬成熟。2007年12月通过山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0.
梨木虱和绣线菊蚜是梨园中的两种主要刺吸式害虫,研究比较了4种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除虫菊酯、阿维菌素、烟碱.苦参碱对两者毒力作用,以助于控制其危害。实验结果表明,所选的4种植物源农药对绣线菊蚜和梨木虱均有一定的毒力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死亡率提高,其中对绣线菊蚜的毒力作用普遍高于梨木虱,其致死中浓度分别为:梨木虱(苦参碱129.84 mg/L、除虫菊酯144.7 mg/L、阿维菌素90.74 mg/L、烟碱.苦参碱72.13 mg/L)绣线菊蚜(苦参碱18.79 mg/L、除虫菊酯17.79 mg/L、阿维菌素0.20 mg/L、烟碱.苦参碱 8.65 mg/L)。在实验所药剂浓度条件下,对梨木虱的防治效果为2.23%~77.27%,对绣线菊蚜的防治效果为43.2%~93.69%。四种杀虫剂对绣线菊蚜均有明显的防效,其中阿维菌素和 烟碱.苦参碱对梨木虱防效较好,可作为推荐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