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30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8篇
  20篇
综合类   353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为探讨UV-B增强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桃光合作用的调控,【方法】以‘中油桃8号’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6-BA和GA3对UV-B增强下油桃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补充15μW.cm-2的UV-B辐射后,油桃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叶绿素a含量增加;补充30μW.cm-2的UV-B辐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含量受到明显抑制,叶绿素b略有下降。喷施50 mg.L-16-BA和GA3可有效提高UV-B增强下叶片的Pn和叶绿素a、b含量。50 mg.L-16-BA处理14 d后,UV-B增强下叶片的SOD、POD活性明显上升,MDA含量显著下降,类黄酮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GA3处理则提高了叶片的类黄酮含量,但MDA和抗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变化。【结论】UV-B辐射增强下,6-BA对油桃光合特性的促进可能与SOD等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72.
外源DNA导入花粉管通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花粉管通道法的创立与发展,以及应用此方法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对遗传转化中所涉及的机理和分子验证进行了探讨,并且分析了影响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基因的因素,进一步比较了该方法较其它常用的转化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73.
800MPa级高强钢近年来在工程机械行业里用的越来越多.为了完成大型塔机吊臂的生产制作任务,对H80高强钢的材质及吊臂的工况做了简单介绍;分析了H80高强钢的焊接性,确定了焊接方法,并按“等强匹配”原则选择了焊接材料;根据工艺评定确定了焊接工艺参数及焊后热处理工艺.指出现场焊接时控制热输入及焊道间温度是该焊接工艺的关键.  相似文献   
74.
刘林  李扬  杨坤  苑进  郝明 《农业机械学报》2019,50(10):124-133
为提高大田施肥精度和水肥利用效率,进一步促进灌溉施肥技术在大田中的应用,设计了大田移动式精量配肥灌溉施肥一体机并进行样机试验。首先,对一体机的移动式行走架、精量配肥装置和首部枢纽装置进行机械设计。其次,基于作物不同生长期所需水肥量,结合实时测定土壤墒情信息,设计3段式全自动灌溉施肥时间分配模型和母液浓度动态计算方法;建立母液浓度动态调控数学模型,针对不同类型颗粒肥溶解时间差异问题,设计一种含Smith预估器的PID切换控制方法快速稳定母液浓度,并通过Simulink对控制方法进行仿真验证;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一体机的中央控制系统,集成灌溉施肥时间分配模型和母液浓度动态调控方法,实现全自动灌溉施肥功能和母液浓度精准调控;最后,在大田环境中对试制样机开展灌溉施肥试验,测定注肥口电导率(EC)响应曲线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C响应曲线呈3段式变化,表明一体机能够按设计的时间分配模型对大田作物进行全自动作业;施肥阶段EC值平稳,误差波动幅度小,过渡时间短、坡度陡、超调量小,表明针对不同类型的颗粒肥,提出的切换控制方法可以快速稳定母液浓度。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加味脑泰方(以下简称JWF)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SIRT1/NF-κB p56炎性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two-vessel occlusion,2-VO)复制VD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JWF高、中、低剂量组和奥拉西坦组,其中JWF高、中、低剂量组和奥拉西坦组分别灌胃给予JWF17.0、34.0、51.0 g/kg和奥拉西坦0.216 g/kg,其余3组灌服等容量蒸馏水,连续干预30 d。采用Morris水迷宫、HE染色分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 regulator-1,SIRT1)、核因子κB抑制蛋白d亚基(The nuclear factorκB inhibits theprotein subunit,IκB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5),海马神经元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增加,且SIRT1、IκBα表达下调,NF-κB p56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奥拉西坦组和JWF高、中剂量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增强(P<0.05),海马组织中神经元锥体细胞排列较整齐,轮廓清晰,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且海马组织内SIRT1、IκBα表达上调,NF-κB p56表达下调(P<0.05)。结论 JWF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炎性相关信号通路SIRT1/NF-κB p56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这可能是其保护VD大鼠海马神经元继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6.
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是营养价值较高的常用野生蔬菜,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但目前人们对其钙养分的存在状态还缺乏认识,因此本研究对马齿苋茎和叶进行了显微观察,以了解马齿苋是否含有固定钙的草酸钙晶体以及晶体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马齿苋积累的草酸钙晶体,属于簇晶类型,直径为25~50μm;分布于茎的髓部和叶的叶肉组织中,叶中晶体多,每1 mm2叶片约含有287个晶体,而茎中含晶体少,每1 mm2茎横切面上只含有26多个晶体。叶中的草酸总含量、可溶性草酸和不溶性草酸含量均高于茎中,草酸分布模式与草酸钙晶体分布模式一致。显然,由于草酸钙晶体的积累,马齿苋中的钙相当一部分以难溶状态存在。  相似文献   
77.
建立现代化的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C/S系统构架,以离石王家沟流域为例,在水土保持信息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应用GIS、RS与GPS技术,构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强调"一键式"设计理念,简化操作流程,降低用户专业要求,利用GIS优越的空间分析功能和MIS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不仅实现了对水土保持数据的分析、检索、地图标绘、影像显示等功能,还能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快速完成各类水土保持专题图制作及3D虚拟漫游,为用户提供科学、快速、准确、直观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8.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藏东南18种杜鹃属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以期为分类鉴定提供孢粉学依据。18种杜鹃属植物分属于杜鹃亚属、常绿杜鹃亚属、糙叶杜鹃亚属。结果表明,供试花粉均为四合体花粉,四合体直径以大萼杜鹃最大,林芝杜鹃最小。单粒花粉球形或近球形,为3孔沟,黄杯杜鹃萌发孔的长宽值最高,为17.38 μm×3.32 μm,而林芝杜鹃萌发孔的长宽值最低。花粉外壁由大小、形状不一的颗粒组成,其中黄毛雪山杜鹃和白毛杜鹃的颗粒形状较为特殊,为长颗粒状。综合认为,花粉形态特征不宜作为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但仍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9.
HH7(Holstein Haplotype 7)是在荷斯坦牛群中新发现的一种隐性遗传缺陷单倍型,由27号染色体上CENPU基因4个碱基缺失突变引起,隐性基因纯合时能引起胚胎早期流产,严重影响着奶牛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本研究利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法)对随机抽取的166头荷斯坦公牛样本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荷斯坦公牛中未发现HH7携带者个体。提示新缺陷单倍型HH7在北京地区的荷斯坦牛群中比例可能很低,但在全国牛群中的分布情况尚不清楚,建议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并在种牛遗传物质引进时重点关注,避免将新缺陷基因引入进来,造成有害基因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80.
为了构建北京奶牛中心荷斯坦种公牛个体及亲子鉴定DNA数据库,本研究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推荐的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中选取11个常染色体微卫星标记(BM1824、BM2113、ETH3、ETH10、ETH225、INRA023、SPS115、TGLA53、TGLA122、TGLA126和TGLA227),采用荧光引物PCR和ABI3730XL遗传分析仪,对229头荷斯坦种公牛个体基因型进行了检测,并探讨其用于牛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1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杂合度为0.73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95,其中TGLA122标记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最高为0.866,SPS115标记最低为0.506,均属于高多态性标记。11个标记累积个体识别能力为99.99%,累积非父排除率达到99.99%,随机个体一致性概率为1.59×10-17。研究结果表明上述11个微卫星标记进行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的效力与可靠性均很高,同时初步建立了北京奶牛中心荷斯坦种公牛DNA数据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