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6篇
  6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叶管药膜法测定了山东省4个蔬菜产区棕榈蓟马对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供试药剂毒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噻虫嗪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济南、聊城和泰安地区的棕榈蓟马种群对7种药剂基本处于敏感状态,寿光地区的棕榈蓟马对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和吡蚜酮产生了6.99~10.83倍的低水平抗性。  相似文献   
32.
水族箱气单胞菌的鉴定及致病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确定南京市某渔场发病鱼感染的病原,本研究采集患鱼脏器,采用平板培养、生化实验和特异性gyrB基因扩增测序等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利用PCR技术检测分离株毒力基因的分布,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并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确定菌株致病力.结果分离到1株水族箱气单胞菌,命名为LK-25.该菌株携带5种主要毒力基因:气溶素(aer)、细胞毒性肠毒素(act)、细胞兴奋性肠毒素(alt)、温敏胞外蛋白酶(epr)和丝氨酸蛋白酶(ahp),其溶血性和溶蛋白能力较强,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为1.02×103 CFU/尾,确定为强毒株.进化树分析表明,水族箱气单胞菌与嗜水气单胞菌达卡亚种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报道发现水族箱气单胞菌,为进一步预防该菌所引起的相关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3.
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存在于水体环境中,可引起人和动物发病,尤其是引起鱼类的败血症。本文构建了pWSK129-gfp重组载体,并分别导入到嗜水气单胞菌强毒株J-1和无毒株4332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呈现绿色荧光。稳定性试验表明,Ah4332GFP传至70代,质粒稳定率可达100%;而AhJ-1GFP在同样条件下培养10代后,质粒的稳定率仅为15.1%。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导入为研究嗜水气单胞菌与宿主的相互关系提供了一种简单而直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聂蒙  马可  曹青  黄昊  姬姝婷  刘永杰 《水产学报》2021,45(9):1545-1554
为鉴定鱼源无乳链球菌GD201008-001二元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 TCS)RscSR并探究其功能,实验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到可能的RscSR,对其组成成分RscS和RscR的三维结构和保守结构域进行分析;构建基因缺失株ΔrscSR与互补株CΔrscSR,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检测其耐酸应激、耐氧化应激、抗巨噬细胞吞噬和胞内存活能力,同时测定其对巨噬细胞的毒性和对小鼠的毒力。结果显示,RscSR具有典型的TCS结构特点,其中RscS具有组氨酸激酶结构域,RscR具有反应调节子结构;其编码基因缺失后,菌株耐酸、耐氧化、抗巨噬细胞吞噬和胞内存活能力及对巨噬细胞毒性均显著降低,而将该基因回补后各项能力均有所恢复;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野生株感染小鼠19 h内全部死亡,而ΔrscSR缺失株感染小鼠全部死亡时间为48 h。研究表明,RscSR在无乳链球菌应激适应性以及毒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玉米病原微生物来源广泛,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卵菌纲等,常在叶片、雌雄穗和根茎等部位引起病症, 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玉米属异花授粉作物,地域分布广泛,遗传资源丰富,基因组多样性明显,蕴含着 大量质量和数量性状抗病位点。近年来,针对玉米主要病害开展了大量的抗病基因定位和发掘工作。到目 前为止,至少克隆了4个主效抗病基因,定位了大量的抗病基因/QTL位点,获得了一批抗病获选基因。在理论 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分子标记辅助的抗病基因/QTL的回交导入和聚合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改良效果。从 玉米真菌病害、病毒病、卵菌纲和细菌病害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玉米抗病遗传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36.
二斑叶螨抗性种群对6种杀螨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昌乐县(R1)和寿光市(R2)蔬菜大棚内的二斑叶螨为试虫,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其对6种杀螨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对两个种群毒力最高的均为唑螨酯,其LC50分别为2.384 mg/L(R1)和1.939 mg/L(R2);其次为阿维菌素,LC50分别为2.426 mg/L(R1)和9.921 mg/L(R2)。R1种群中甲维盐、除尽、噻螨酮的LC50在34.383~1237.592 mg/L之间,相对毒力分别为哒螨灵的82.499、9.808、2.292倍。R2种群中噻螨酮的毒力最低,LC50为1 225.602 mg/L;除尽、哒螨灵、甲维盐的LC50分别为791.649、308.580 mg/L和13.892mg/L,相对毒力倍数在1.548~88.223倍之间。  相似文献   
37.
二斑叶螨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二斑叶螨的发生与危害、发育历期、产卵量、抗药性研究现状及机理;并提出了防治二斑叶螨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8.
15%麦极WP与10%苯磺隆适宜的混用组合能有效控制2~4叶期日本看麦娘,同时能有效控制播娘蒿、藜和麦瓶草等阔叶杂草.最适宜的组合为15% 麦极WP 10~20 g/667m2与10%苯磺隆10 g/667m2混用,对日本看麦娘、播娘蒿、藜和麦瓶草防除效果达99.8%~100%.值得注意的是,15%麦极10 g/667m2+10%苯磺隆20 g/667m2混用后防除效果明显下降,药后45 d株防效为0.骠马与苯磺隆混用后也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9.
EST-SSR标记在冬小麦品种DUS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EST-SSR标记在应用于冬小麦品种DUS测试中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21对小麦EST-SSR引物对45份黄淮海地区新育成冬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在23份新育成品种中,共检测到61个位点,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量为2~8个,平均2.90个;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08~0.79,平均为0.38。23份新育成品种的遗传距离为0.12~0.69,平均为0.40。在23份亲本品种中,共检测到63个位点,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量为2~7个,平均3.00个;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08~0.79,平均为0.43;23份亲本品种的的遗传距离为0.09~0.81,平均为0.46。新育成品种遗传变异水平低于其亲本品种。聚类分析表明,45份品种可分为6个类群,部分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聚在一起,但其他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并未聚在一起,其中有些甚至距离较远。据此认为,EST-SSR标记用于DUS测试中近似品种的选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0.
为研究ESTSSR 标记在应用于冬小麦品种DUS测试中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21对小麦ESTSSR引物对45份黄淮海地区新育成冬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在23份新育成品种中,共检测到61个位点,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量为2~8个,平均2.90个;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08~0.79,平均为0.38。23份新育成品种的遗传距离为0.12~0.69, 平均为0.40。在23份亲本品种中,共检测到63个位点,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量为2~7个,平均3.00个;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08~0.79,平均为0.43;23份亲本品种的的遗传距离为0.09~0.81, 平均为0.46。新育成品种遗传变异水平低于其亲本品种。聚类分析表明,45份品种可分为6个类群,部分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聚在一起,但其他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并未聚在一起,其中有些甚至距离较远。据此认为,ESTSSR标记用于DUS测试中近似品种的选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