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5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20篇
  18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26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Sb(Ⅴ)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有关Sb土壤环境行为的研究相对不足,通过吸附平衡实验研究了Sb(Ⅴ)在我国35种不同类型土壤上的吸附行为,考察了土壤性质对Sb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土壤对Sb(Ⅴ)的吸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供试土壤中兴化沼泽土(60~80 cm)吸附量最高,是吸附量最低的韶关赤红壤的10倍。土壤理化性质显著影响Sb(Ⅴ)的吸附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吸附能力(吸附量和分配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Sb(Ⅴ)吸附量与土壤中水合金属氧化物含量,尤其是氧化锰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CEC)、溶解性有机碳(DOC)、全磷(P)含量显著相关。对土壤众多性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对各主成分与吸附能力之间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土壤富铁铝化程度、氧化锰、全磷等因子可解释吸附量回归模型变异的75%。  相似文献   
82.
刘海龙  陈晓明  覃子海  杨开太  林建新  黄金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19-18420,18450
[目的]进行红锥、白椎、大叶栎3个树种的分子鉴定研究。[方法]利用ISSR-PCR方法构建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白椎(Cas-tanopsis carlesii Hayata)、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 Hook)3个树种的DNA指纹图谱,根据各个体的Nei氏遗传距离矩阵,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5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6个多态性引物用于ISSR-PCR扩增,共扩增出86条不同DNA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10.75条,多态性条带数目为53条,占总条带数的61.2%。其中,有5个引物可扩增出差异条带和特异条带,能准确地鉴定上述3个树种。应用DPS软件计算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界于0.166 67~0.809 52之间,平均为0.563 57。[结论]ISSR-PCR方法可以解决红锥、白锥、大叶栎的鉴定问题。  相似文献   
83.
介绍了热扩散探针方法(TDP)测定树干液流的基本原理,并综述了热扩散探针法在树木单株液流与耗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林分蒸腾耗水量估计等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最后阐述了树干液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84.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40个亚麻品种的13个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F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然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7个主成分因子,按主成分因子评价亚麻品种的优劣,并按照40个亚麻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大类群。  相似文献   
85.
利用限制生长法研究桉树(Eucalyptus spp.)种质资源离体保存技术并对保存材料的再生植株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以MS+6-BA0.1 mg/L+NAA0.05 mg/L+蔗糖30 g/L为培养基,在低温(4±2)℃和弱光800 1x培养条件适宜桉树优良种质离体试管保存,保存期6个月,保存成活率达100%.保存6个月的试管苗在增殖和生根培养基上均能正常恢复生长.造林对比试验表明,其再生后代的田间生物学性状与对照植株无差异.运用ISSR标记对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未发现有遗传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86.
总结了奶牛高产饲养管理技术,包括:科学搭配日粮,合理饲喂;重视配种技术,提高情期受胎率;加强奶牛饲养管理的规范化,以期指导奶牛养殖户提高奶牛产奶量。  相似文献   
87.
基于Web of Science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胡远妹  周俊  刘海龙  高敏  周静 《土壤学报》2018,55(3):707-720
为了解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通过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Web of Science(简称WOS)数据库自带的分析工具、Hist Cite引文图谱分析软件、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和Origin 9.1作图软件,从发文量TOP10的国家(地区)、高产作者、来源期刊、重要研究机构、研究方向热点等方面对21世纪以来(2000—2016年间)发表的有关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研究中国发文量第一,但均篇被引次数较低;高产作者主要来自美国和中国,前三名分别为美国作者Ma L Q、比利时作者Vangronsveld J和中国作者Zhou Q X(周启星);重要研究机构前三名为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主要期刊有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osphere和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主要研究热点是植物修复技术以及生物修复、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主要研究的土壤重金属对象是镉(Cd)、铅(Pb)、铜(Cu)、锌(Zn)、类重金属砷(As)等;研究主要涉及的学科是环境科学、生态学、工程学、农学和水资源学等。本文对该领域初学者了解该领域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
小麦生长模拟模型对小麦生长管理调控、产量预测和经济效益分析等有重要指导作用,针对小麦生长模拟模型和生长可视化不易实现的问题,以冬小麦品种衡观35、济麦22和衡4399为材料,于2015-2016年小麦生长季内开展不同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通过分析各品种冬小麦返青后株高和有效积温的定量关系,用Logistic方程构建了冬小麦返青后株高模拟模型,经数据检验,株高模拟模型绝对误差在0.01~2.72cm,根均方差(RMSE)在0.4~1.26cm,平均绝对误差(d_a)在0.36~1.11cm,平均绝对误差与实测值平均数的比值(d_(ap))在1.32%~3.46%,结果表明所建模拟模型精度较高,对不同品种冬小麦株高生长具有较好预测性。借助该模拟模型和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构造了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冬小麦株高生长状态,逼真模拟冬小麦返青后株高动态生长过程,实现了不同品种冬小麦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生长可视化。  相似文献   
89.
配方施肥对澳洲茶树萌芽林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澳洲茶树萌芽林地径、株高、枝叶总重、侧枝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的合理配比有利于提高澳洲茶树萌芽林地径、株高、枝叶总重和侧枝重。纯氮、纯磷、纯钾的用量分别为99.2、32.6和96.7 g/株时,侧枝重达到最大,为3.23 kg/株,相应的地径为4.7 cm、株高为308.1 cm、枝叶总重为4.85 kg/株,此时澳洲茶树萌芽林的氮、磷、钾施肥配比为1∶0.33∶0.97。  相似文献   
90.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三种土壤处理除草剂配施剂量对花生田杂草干重和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除草剂单施时显著影响杂草干重和荚果产量,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235g·L~(-1)乙氧氟草醚EC330g·L~(-1)二甲戊灵EC960g·L~(-1)精异丙甲草胺EC;在低浓度水平时,随除草剂施用剂量增加,杂草干重逐渐降低,而荚果产量逐渐提高。三种除草剂配施时,杂草干重最低值319.00kg·hm~(-2),最优配施组合为960g·L~(-1)精异丙甲草胺EC 865.92g·hm~(-2)+330g·L~(-1)二甲戊灵EC 693.31g·hm~(-2)+235g·L~(-1)乙氧氟草醚EC 120.35g·hm~(-2);花生荚果产量最高为4338.88kg·hm~(-2),最优配施组合为960g·L~(-1)精异丙甲草胺EC 852.44g·hm~(-2)+330g·L~(-1)二甲戊灵EC 725.66g·hm~(-2)+235g·L~(-1)乙氧氟草醚EC 137.98g·hm~(-2)。本试验条件下,三种除草剂配施杂草干重≤600kg·hm~(-2)、荚果产量≥4000kg·hm~(-2)的最优配施剂量组合为:960g·L~(-1)精异丙甲草胺EC 644.06~808.74g·hm~(-2)、330g·L~(-1)二甲戊灵EC 701.66~866.41g·hm~(-2)、235g·L~(-1)乙氧氟草醚EC 111.04~137.11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